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得体会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得体会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这个课以后收获是什么对你教育的启示
听了这个课之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参考文献
时间匆匆,不知不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这门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

回想起这门课,应算是本学期的一道美丽的彩虹,它又是那么的短暂,但短暂中也会有瞬间的美丽,学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也是对我们的一次升华,就正说老师所说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和教育孩子。

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一、学习收获
(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了众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在学习中收获比较大的为:
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统合对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整合对失望。

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有发展危机,危机的成功解决就会产生相应的自我品质,并对以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否则,就会造成发展障碍,一个阶段的危机没有解决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

自我统一性是人格发展的核心内容,贯穿人的一生,然而这个问题在青春期出现了危机。

青少年的对自我的觉醒,以及及身体发展导致青少年急切想要认识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他人评价会对起产生重要影响。

青少年会急切想要了解自己
在他人心中的印象,面对着自我与客我的冲突。

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共同导致了青少年的自我统一性危机。

在人生的阶段有重要他人,而老师在学生的人生的阶段中,特别是在青春期统合对混乱中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

在皮亚杰看来,智力发展是一个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即认知图式的进化过程。

建构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认识建构既是一种发现,又是一种发明,建构带有创造的意味;第二,认识建构即图式的创造,必然是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发生的起点与发展的基础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动作或行为。

同化是把外在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当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的元素,通过改变
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元素的过程。

同化与顺应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顺应由同化所指引,没有同化就没有顺应。

顺应的目的是为了同化新客体,认识新客体。

(二)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新方法
老师在上课时讲了很多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新方法,比如空椅子技术,自我
提醒,天使与魔鬼,以及阅读治疗,梦的解析,沙盘技术等方法。

还介绍了学生向老师倾诉心理问题时,老师应该怎么做,首先要保持中立的观点,和学生交流时,老师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跟学生,在过程中要让学生感觉到共情。

例如在和父亲发生矛盾
来倾诉时应该先进行说明:你认为你爸爸对你很苛刻。

情感反馈:这让你感到很沮丧,是吗?潜在愿望:你很想和你爸爸和谐相处是吗?自我暴露: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以及来拉近距离,同时要注意“度”。

这对以后的教学以及自己的为人处世都十分有用。

(三)学习到了一些教育新理念
老师首先传递了满足孩子心理发展需要、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的思想。

人人都有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成长的需要!教育并不是说是为了让还在得到多高的分数,而是要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

学生眼中最好的老师是晓人性(需要)、有理想(激情)、有思想(智慧)、精技能(设计)的老师。

同时还学习到了很多教学的策略:肯定鼓励策略,例如让学生次次得满分、人人得奖状;自主参与策略,满足需要,自愿,力量感,让学生个个当干部;活动训练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情感性、艺术性、合作性。

培养起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

这对我以后教学的关注点到给予了指引。

二、对以后教育的启示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启示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主要处于第五阶段(12~20),此时青少年处于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各个方面处于剧变时期。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希望能够摆脱父母的控制,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教师首先要避免将学生简单的看做
“孩子”,而应该把他们看做成人,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其次,教师不能在同伴面前轻视他们。

再次,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并解决问题,同时学会和同伴的相处。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活动要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状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在教学活动中,要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过程与方法,要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调节、整合与控制,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后,能够学以致用。

(三)学到了如何与同学进行相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