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IKE品牌广告分析

NIKE品牌广告分析


Nike歷史
從20世紀60年代中葉開始的10年中,當Nike公司 的銷售代表們在美國西海岸的田徑運動會上免費 贈送跑鞋時,公司的收益就在以近3位數的速度猛 增著。
1972年,Nike迎來了第一個飛躍大轉機,在當年 的奧運會上,Nike初次亮相,套上了運動名將的 腳,「跑」出了自己的第一片艷陽天。當年Nike 賣出了320萬美元的運動鞋。在接下來的十年當中, Nike的利潤均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飆升。
前言
廣告是商業化電視生存的經濟命脈,電視廣 告創造了商品符號的意義。在今日透過廣告 的傳達,商品不再僅僅是商品。人與人之間 訊息的交換、思想的表達、價值認定的觀點 等,都與商品消費的偏好有著強烈的關係。 廣告絕不只是促銷產業機構商品的手段,同 時也是現今工業社會文化的一部份,模塑了 大量文化符號與價值理念。
前言
廣告的製作除了介紹產品的功能或實用性外, 品牌的塑造與消費者的認同,才是真正刺激 消費的最大原因。特別是符號商品化的現象 在育樂層面中更為明顯。舉運動為例,全球 化後台灣媒體對於西方職業體育賽事的轉播 更為普及。商品化現象就是因為職業運動的 興盛而與其更緊密相依。其中球鞋正是所有 運動商品中數量最多、價格最貴,但一般大 眾接受度卻最高的產品。
Nike歷史
創造Nike:
1962年,奈特開始與其學生時代的田徑教練一起大膽創業, 雙方各出資500美元,以「藍帶」公司(BlueRibbon)的名 義開始從日本進口球鞋。他以35美元的價格買得一個大學 生所設計的標誌。
奈特反覆地思考了他的公司的企業文化,最終決定用希臘 的勝利女神Nike的名字作為公司的名稱。他想讓他的員工 們展示出對公司的深深的忠誠和一種運動員們超水平發揮 時的昂揚鬥志,他還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員工中間建立 一種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的同志關係。
奈特深諳如何從運動員專用鞋市場拓展出普 通消費者的大眾市場,如何採用「離經叛道」 的廣告強化溝通,如何藉由偶像崇拜建立品 牌忠誠,如何運用動畫、電腦遊戲貼近青年 兒童消費者,如何深入自我心理意識和價值 爭取到女性消費群。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常常在全美奪冠的田徑明星斯迪夫·普利方太 尼是Nike公司的第一位富有影響力的體育名 人。後來,當Nike公司開始為其他運動項目 生產鞋子和運動服時,網壇名將阿加西、籃 球場上的「壞男孩」查爾斯·巴克利則正好迎 合了Nike公司的口味而成為其名人招牌。
NIKE品牌廣告分析
管科碩一 9331535 林佳慧
前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條件的發展生活水準 的提高,消費不再僅是填飽肚子或買衣蔽體 般的簡單形式,消費的支出開始轉移至育樂、 文教、運輸等等的其他方面。據法國社會學 家布西亞所言,消費除了是以需要為基礎外, 也逐步建立在慾望上。
前言
傳統經濟上的消費通常是指產品的購買和價 值的交換,但現在消費的意義卻與從前全然 不同。以資本主義架構的社會來說,消費也 包括了消費電視與廣告中的觀念和意象,象 徵的意義影響了現代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符號
1985年,NIKE與當時NBA的芝加哥公牛隊新人 Michael Jordan簽約,生產「AIR JORDAN」系列 的籃球鞋,把原本NIKE的商標符號與Michael Jordan一起放置在相同的框架下,使NIKE能利用 Jordan這位明星籃球員所賦予的意義和價值。將 Jordan「空中飛人」(Air)的綽號,轉移投射 為”Air” NIKE的意義,如此幫助NIKE止跌回升, 再次拉抬公司的聲勢與銷售量,奠基了到目前為止 仍穩坐龍頭的地位。
前言
所以本文希望舉NIKE為例,透過NIKE球鞋 的電視廣告來探討其所欲建構的消費文化, 並檢視在台灣的社會脈絡與文化下,商品符 號的意義會是如何產生,對消費大眾又產生 了什麼影響,以及在這些廣告背後所隱藏的 深層意涵。
Nike歷史
Nike背後的巨人:
66歲的Philip. H. Knight宣佈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但仍繼續 擔任董事長一職。作為Nike的創始人,奈特不僅創造了Nike, 更是創造了一個奇跡,一個30年100億的輝煌。
符號
符號的力量(symbolic power)被定義成「運用符 號形式來介入事件過程,透過符號形式的生產與傳 遞來影響其他人的行動,並且實際創造出事件的能 力」。NIKE的註冊商標(swoosh)當然也不例外, 它所需要的意義和價值也必需透過與其他文化上賦 有意義的符號不斷重複地連結,才能創造出影響大 眾的能力。
自1972年至今30多年,他把Nike從一家1000美元起家的小 企業塑造為無人不曉的全球頭號運動用品巨頭,2004年營業 收入高達107億美元。30年的時光,Nike品牌經歷的是騰飛 的軌跡。它已經是一個無可爭議的全球性跨國巨頭,代表著 全球化時代的商業傳奇,同時它的存在意義也早已超越了商 業本身,成為一個醒目的美國文化坐標,為全球所矚目。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Nike的長期潛力存在於廣告及行銷當中。 2003年在「廣告界的奧運會」——法國戛納 廣告節上,Nike的商業廣告在最近5年中兩 次獲得最佳電視廣告獎,奈特也因此獲得 2003年的「年度最佳廣告人」大獎,他是迄 今為止第一位兩次獲此殊榮的人。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押寶喬丹是一個絕對正確的決策,Nike從此「飛」 了起來。喬丹與Nike的18年合作創造了5億美元的 喬丹系列產品銷售額,而這個數字比起喬丹對整個 耐克品牌價值的貢獻來說僅是冰山一角。Nike賣的 不單單是「喬丹」這塊金字招牌,它作為一個品牌 賣的是一種「夢想」,它賣的是千千萬萬美國青少 年典型的「美國夢」,他們對偶像的崇拜,對成功 的渴望。體育是美國文化中一股主流的、具有強大 融合力量的存在,它代表著夢想,代表著激情。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Nike正式命名於1978年,超越曾雄踞市場的領導品 牌Addidas、Puma,被譽為是「近20年世界新創 建的最成功的消費品公司」。
著眼於溝通的Nike廣告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樹立起一種新的強烈的品的口 號以及一些被奉若神明的體育界人物打破了廣告 「音障」。奈特運用了最精明的行銷策略:既反對 正統,面向大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