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2班第6组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2班第6组
路面平整度分布表
表2-6
单元桩号
K438+000 K439+ K440+ K441+ K442+ K443+ K444+ K445+ K446+ K447+ K448+ K449+ K450+ K451+ K452+
止点桩号
K439+ K440+ K441+ K442+ K443+ K444+ K445+ K446+ K447+ K448+ K449+ K450+ K451+ K452+ K453+
36.4 170.04
K439+ 0.55 19.8 0
48.4 0
38.16 12.65 24
30.75 35
41.25 40
31
49.5 106.15
K440+ 0
11.57 0.69 0
13.35 66.75 0
0
0
0
12.46 0
0
7.12 281.24
K441+ 0.43 182.16 0.86 114.48 7.92 275.76 0
采用多功能道路检测车对沥青路面上下行车道左右轮迹的平整度分别进行了检 测。检测结果评级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
技术等级 RQI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等级标准
优
良
中
次
90
90 80
80 70 70 60
表2-5
差
60
根据表2-5,对调查路段各单元的路面平整度进行评级,IRI、RQI以及平整度的 评价结果见表2-6,路面行驶质量随里程桩号的分布见图2-2。对调查路段内优 级、良级、中级、次级和差级所占的里程所占的里程以及调查总里程的比例进 行了统计结果见表2-7。
路面结构强度用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评价。
(1)计算实测代表弯沉
l 0 l 0 Z aS
(2)计算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SSI l d l0
e PSSI 1
100 SSI
1
0
对调查路段各单元的路面结构强度进行评级,实测代表弯沉、SSI、PSSI以及路面结 构强度的评价结果见表2-9,路面强度的评价标准见表2-10,路面结构强度指数随里 程桩号的分布图见图2-3.对调查路段内优级、良级、中级、次级和差级所占的里程以 及占调查总里程的比例进行了统计,见表2-11
DR 10.836 4.890 4.821 15.977 7.307 4.826
2.709 5.384 14.055 5.125 6.121 5.628 10.005 9.116 11.053
PCI 59.963 71.155 71.322 53.018 65.963 71.309
77.386 69.987 55.434 70.590 68.358 69.433 61.258 62.716 59.634
表2.9
上行右轮迹图2.3
上行右轮迹图2.3
路面强度的评价标准
表2-10
评价标准 公路等级
标准
优
良
中
次
差
高速公路、 其他公路、 高速公路、 其他公路、等 高速公路、 其他公路、 高速公路、 其他公路、 高速公路、 其他公路、
一级公路 等级公路 一级公路 级公路 一级公路 等级公路 一级公路 等级公路 一级公路 等级公路
0
0
167.67
K444+ 0
15.9 0.6 22.95 0
0
23
13
13
3
32.4 10
25
0
103.5
K445+ 0.69 41.48 0.46 52.7 0.34 96.48 0
0
0
0
4.08 0
0
5.44 226.78
K446+ 1.14 93.6 0
280.08 18.72 226 24.48 65.52 24.48 35
采用多功能道路检测车对路面的破损状况和平整度进行检测和评 定。桩号增加方向为上行,桩号递减方向为下行,以1 km为一个评定单元。 路面损坏调查结果表、路面平整度分布表、实测弯沉数据表见附表,损坏调 查路段共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块状裂缝、松散、坑槽、龟裂、修补、泛 油等8种损坏类型。其中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块状裂缝以m计,其他损坏以 耐计。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时不分上下行,按整个路面宽度7. 5m进行计算。沥 青路面设计弯沉35(0.01mm)。
路面平整度评价结果比例表
评价等级
上行
里程(km)
所占比例( %)
优级 2
13.33
良级 3
20
中级 4
26.67
次级 1
6.67
下行
里程(km)
所占比例( %)
2 13.33
2 13.33
5 13.33
2 13.33
表2-7
差级 5
33.33 4
13.33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随里程桩号分布图。
上行右轮迹图2.2
评定等级 中 良 良 次 中 良
良 中 中 良 中 中 中 中 中
(4)路面状况评级
沥青路面状况评级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各等级的评价标准
见表2-3。以1km为评价单元的路面破损状况的评价等级结果见表2-2。对整个调
查路段15km的路面破损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各个等级路段所占的比例,统计结果
下行右轮迹图2-2
上行 里程(km)
下行 里程(km)
13%
优级
33%
良级
20%
中级
次级
7%
差级
27%
27%
13%
优级
13%
良级
中级
13%
次级
34%
差级
2.3弯沉分析
该段沥青路面的设计弯沉为35(0.01mm),采用贝克曼梁法对上下行车道分别进行
了弯沉检测,并且均在标准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不需要对实测弯沉值进行修正,
267.84 31
36
66.96 244.8
K447+ 0.23 46.4 0.23 46.4 90.48 132 0
0
0
0
67.28 0
1.74 60.32 75.4
K448+ 0
62.48 0.23 56.09 51.12 273 0
0
0
0
23.43 0
0
63.9 37.82
K449+ 0
131.14 0.3 149.31 0
积,不同损坏的权重不同,则: Ai iAi
(3)计算路面破损率和路面状况指数PCI
i0
i Ai
DR 100 i 1 A
PCI 100 0DR1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的DR和PCI见表2-2。
路面破损计算结果表
表2-2
通过计算结果绘制出PCI随里程桩号的分布图见图2-1。
桩号 K438+000
K439+ K440+ K441+ K442+ K443+ K444+ K445+ K446+ K447+ K448+ K449+ K450+ K451+ K452+
结构强度系数SSI
1.0 0.83 1.0 0.83 0.83 0.66 0.83 0.66 0.66 0.5 0.66 0.5 0.5 0.3 0.5
0.3
评价等级
上行 里程(km)
所占比例( %)
下行 里程(km)
所占比例( %)
路面强度评价结果比例表
优级 0.00
良级 0.00
中级 4.00
现场冷再生的施工工艺如下:
1、清洁路面,保持需要铣刨范围内路面的整洁; 2、铣刨,对于铣刨后粒径大于40mm的旧路材料需捡出或人工破碎; 3、加水,边铣刨边加水,调整旧料含水使达到最佳含水量,初平并将旧路混合 料闷12h以上; 4、添加剂摊铺,按最大干容重、压实厚度和外掺剂的剂量要求,计算每平方米 冷再生混合料需要的外掺剂数量; 5、拌和,用再生机边拌和边洒水,边拌和均匀,可适当增加拌合及洒水遍数; 6、初平,拌和完成后再生机迅速按路拱横坡初平; 7、排压,用30吨以上的振动碾挂重振先排压一遍,一去一回为一遍,重叠1/2轮 宽; 8、找平,用再生机的平地机功能按设计高程及横坡进行初平、中平、细平,直 至高程、横坡满足设计要求; 9,碾压成型,对于水泥类稳定材料从加水到压实完毕不能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 不允许间歇或第二天再补压; 10、养生,养生质量与冷再生结构层强度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养生不好会导致路 面强度的形成。
上行右轮迹 IRI(m/km)
5.600 3.850 7.120 4.320 1.590 7.920 5.000 6.300 5.040 4.640 1.740 4.740 6.210 10.010 3.800
RQI
67.743 85.283 46.515 81.523 95.554 35.352 74.838 58.322 74.399 78.563 95.170 77.570 59.585 13.994 85.643
0.00
0.00
26.67
0.00
0.00
2.00
0.00
0.00
13.33
次级 11.00 73.33 13.00 86.67
表2-11
差级 0.00 0.00 0.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