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史 洛可可时期简介

服装史 洛可可时期简介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
洛可可(ROCOCO)艺术是产生于18世纪法国的一种艺术形式。

来源于法语rocaille,原意是'贝壳式',引申含义指“像贝壳表面一样闪烁”它最初是指建筑的某些样式以及室内陈设和装饰的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由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风格。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洛可可强调了曲线和繁缛,这就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对称模式和厚重风格,摒弃了巴洛克艺术中的怪诞而追求纤细与轻巧,从繁缛的纹样中表现出流动和华丽。

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的艺术风格的代表。

洛可可服装风格保留了巴洛克式样在表面上的华丽色彩以及漂亮的外观和动荡的旋律,同时又增加了许多纤柔的形象和琐细的造型,惯用C形、S形的漩涡曲线及清淡柔和的配色,呈现出女性的娇柔气息,使服装更加向女性化发向发展,而男装中的女性化特征也日渐突出。

18世纪中叶,可可时期服饰达到了鼎盛时期,纤细与柔美更加洗练,女装更加性感,裙撑又一次出现,胸部袒露,美肩外现,大量花边、缎带及人造花用作装饰。

到了洛可可末期,头饰更趋华丽,裙长缩短,前直后鼓。

男子的背心前面出现精美的刺绣,假发更加精巧,帽边的波浪形曲线充满情趣。

服装面料质地轻柔,图案精巧,鲜花、海草、贝壳及S形、C型、漩涡形曲线成为装饰图案的主题,色调淡雅明快。

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服饰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
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饰则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一、女装
(图1)初期当时流一种称为“响亮的长袍”的室内服,背部有褶皱,呈又宽又长的托裙形式,又叫罗布●吾奥朗特(robe volante)。

衣的领口很大,露出酥
胸,背部为箱形
的普利兹褶,又
宽又长的拖裙拽
地,款款走来,
飘飘欲仙。

这种
上衣,有的整体
宽松如袋状,有
的前面紧身背后
为拖地斗篷。

上下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女性的特征。

加上花边装饰,臀部突起,使着装者婀娜多姿,颇受贵妇们的喜爱。

到了洛可可鼎盛时期,夸张巨大的裙撑,繁复精巧的装饰,奇形怪诞的头饰,使女装的外在装饰美因素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到了后期,服装的变化首先是在裙子的缩短,贵妇的脚和脚踝部位第一次完全显露。

(一)盛装———移动的花园
(图2)洛可可的鼎盛时期,最为突出的服装现象是巴洛克时期消失的裙撑又重新流行起来,名称变为帕尼埃(pannier)以为行李筐、背笼,取其形如马背上的背笼而得名。

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以此装饰层的花边,缎带和蝴蝶结。

帕尼埃外面先罩一条衬裙,再穿一件罗
布,罗布一
半前开衩,
上面露出倒
三角的胸
衣,下面成A
形张开,露
出衬裙。


聚集的丝缎带,各种曲曲弯弯的皱褶飞边、蕾丝或人造花、鲜花装饰衣裙,使女子看上去像鲜花盛开的花园,称为“移动的花园”。

(二)紧身胸衣和裙撑
(图3)洛可可风的浪
漫情调很大程度上体现
于纤柔动人的腰肢。

紧身
胸衣和裙撑使一对孪生
姐妹。

这时紧身胸衣称作
苛尔●巴莱耐。

胸衣用鲸
须制作,先根据体型弯制
鲸须,衬入衣体内,乳房
上不哼嵌一根,背后则是竖嵌一排,使背部挺直。

胸衣在背后系扎,勒紧腰部以使胸部突出更丰满。

当时女子为了追求美,不惜摧残自己,束紧的腰腹使女子难以呼吸,备感憋闷,因此女子多在手中拿扇子,不时的摇扇,故扇子也是当时贵族女子的饰物。

裙撑在洛可可时代达到了顶峰,最大的裙撑横宽可达四米,这种裙撑前后扁平,呈椭圆形,出入门时,盛装的贵妇只好横着走。

紧身胸衣和裙撑的共同使用,庞大的裙摆与纤细的腰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女子更具性感。

(三)头饰
(图4)假发在18世纪进入了全盛期,被称为“假发时期”。

当时法国出现了很多高头饰,最高的达73.5厘米。

假发形式也标新立异,有庞大的要用支架支
撑的,有对开式卷曲披
肩的,有装饰黑带用蝴
蝶结系扎的,有编了辫
子再系上黑缎带的。

造型有的像刺猬,有的像猪尾,有的像花椰菜,有的像阶梯,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

高头饰用马毛做垫或用金属丝做撑子,用加淀粉的润发油和发粉固定,在高髻上还加装饰物,如:山水盆景、田园风光等。

高头饰的高度和复杂程度超过了历史的头饰,被漫画家画家以讽刺。

高发髻带来的社会问题如上世纪裙撑一样,引起人们的重视,如舞厅的串灯要升高,教堂的入口屋顶要升高,妇女为保持高发髻不受损坏,长期不能躺在床上睡觉。

精神萎靡,发髻不能常常洗梳,虱子满头,影响健康,所以高发髻违法自然的怪异行为如昙花一现便凋谢了。

二、男服
洛可可时期的男装可分为两个阶段,1750年前,服装呈女性化的繁缛,1750年后趋于简洁和流畅。

18世纪初,上世纪的鸠斯特科尔改称为阿比(habit ala francaise),基本造型不变,兽药,下摆外张并呈波浪状,衣摆里衬以硬质材料以使臀部外长,小立领或无领,前襟缀有排扣,扣子上嵌入各种图案,装饰性更强,所以宝石扣最受欢迎。

口袋位置上下变动,高时升至腰际,低时移向下摆。

(图5)到18世纪中
叶,英国产业革命使许多
人进入工厂,工作的要求
使他们的服装趋于简洁、
实用,这带来了男装的变
革。

1760年,男子上衣腰身放宽,下摆减短,向实用性发展。

英国出现的这种上衣成为夫拉克(frock),其要点在于门襟自腰围线开始斜向后下方,是下一时代燕尾服的先声,现代晨礼服的始祖。

有立领、翻领,袖窿处有公主线,袖子由两片构成,及长腕。

袖口露出衬衣的褶饰,原来的克夫没有了,保留固定克夫的纽扣做装饰,现在男西服上的纽扣就是当时这一服饰的痕迹。

在法国则出现了新型外套,叫做鲁丹郭特(redingote),它源自英国的骑马用大衣。

造型类似阿比,有两层或三层衣领,后背中心至腰线以下开衩,袖管笔直,下摆至膝,有亚麻布等作衬里。

这种骑装外衣到路易十六逐渐变得细小优雅,19世纪时,称为礼服。

此外,男子服装中的背心也出现变化,前衣片面料华丽,后衣片因穿时看不到,改用廉价的面料制成。

这种背心叫做基莱(gilet),是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

到了18世纪后期,背心缩短到臀围线位置,最后缩短至腰际,成立正式的无袖西服背心。

1770年以后,英国出现礼服大衣,一问世便成为时尚。

大衣源于英国的一名外交家兼作家,常在公共场合穿用,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切斯特菲尔德礼服大衣(dress chesterfield)。

大衣有天鹅绒软领,单排或双排暗钮,驳领,有腰身,衣料多用黑色或藏青色,整体上给人庄重和高雅的感觉。

与之并行的男子长大衣有卡里克(carrickf),也是礼服,大翻领,下有多层重叠的装饰披肩。

总之,洛可可服饰成为西洋服装史上的一支奇葩。

凝聚了人类文明和智慧的洛可可女装样式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的,它所
演绎的精致、华丽、优雅的性感,夸张的造型与装饰艺术风格始终是时装设计的灵感源泉。

其流畅的裁剪、夸张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术都是现代服装立体裁剪制作的始祖,极大影响着现代服装的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及制作工艺。

洛可可女装的外在人工装饰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因此,洛可可服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今天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近年来,波西米亚风格的荷叶边、婚纱中的罗布装饰造型以及极具女性特质的蕾丝都证明了洛可可服饰飘逸、性感、奢华的魅力和响。

无限华丽、细腻、繁缛的装饰美、工艺美、流动美涵盖了洛可可服饰的全部,使洛可可服饰至今令世人叹为观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