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1)放电加工原理,放电加工是利用电能转换成工件热能,使工件急速熔融的一种热性加工方法。
放电加工时,电极与工件的间隙中产生过渡电弧放电现象,进而对工件产生热作用,同时,加工中液体由于受到放电压力及热作用产生气化爆发现象,此时工件的熔融部份,将伴随液体气化融入加工液中,工件因放电的作用产生放电痕,如此反复进行,我们所希望的形状便可加工完成了。
2)线切割原理,铜丝接近工件(并未与工件接触),对工件及铜线加上电压而产生电弧和高温(9000o C—10000o C),融蚀后将金属残屑吹出,铜丝继续前进,工件冷却后即形成粗糙的被切割面。
七、塑胶射出成型产品的外观问题与对策1、塑胶射出成型产品的外观问题积风(Air Trap);发赤(Blush);毛边(Flash);流痕(Flow Line or Flow Mark);喷流(蛇纹)(Jetting);短射(Short Shot);凹陷或缩孔(Sink Mark or Vord);条纹(Streak);熔接线(Weld Line)2、积风——Air Trap积风的定义:空气或气体不及排出,被溶胶波前包夹在型腔内。
●成品1)壁厚差异太大,产生跑道效应(Race Track Effect),壁厚差异太大时,薄壁处塑流迟缓,溶胶循厚壁快速超前,有可能对型腔中空气或气体进行包抄,行程积风。
2)CAE可以预测充填模式(Filling Pattern)和可能的积风点。
更改厚度分布,使壁厚尽可能保持均一,以避免积风。
●模具1)浇口(Gate)位置不当:a.浇口位置不当时,塑流有可能包抄空气或气体,形成积风;b. CAE可以预测充填模式(Filling Pattern)和可能的积风点。
更改浇口位置,可以改变充填模式,积风有可能避免。
2)流道(Runner)或浇口尺寸不当:a.多浇口设计时,流道或浇口尺寸如果不当,塑流有可能赶超空气或气体,形成积风;b. CAE可以预测充填模式(Filling Pattern)和可能的积风点。
更改浇口位置,可以改变充填模式,积风有可能避免。
3)排气不良:a.若是排气不良,波前收口处会卷入空气或气体,形成积风;b.CAE可以预测充填模式(Filling Pattern)和可能的积风点。
在可能的积风点加排气口,以避免积风。
●射出成形机射速过高时,产生喷流(Jetting),有可能卷入气体而形成积风。
降低射速,可以稳定塑流,防止喷流,避免积风。
3、发赤——Blush发赤的定义:浇口附近产生的云状色变。
有时会在塑流通道中形成阻碍处发现。
原因是溶胶破折(Fracture)。
●塑料干燥不足,塑料湿气重,加热、混炼、推进时,蒸汽卷入溶胶,进入型腔时,产生银线,发赤现象常伴随产生。
●模具1)模温太低;2)溶胶传送系统(Melt Delivery System)有锐角存在尤其是浇口处有锐角时,容易产生发赤现象。
有时只要在进胶处采用较大的圆角半径,即可消除发赤现象。
3)冷料井(Cold Slug Well)太小,注道冷料井的直径应和注道衬套(Sprue Bushing)出口直径相同,其深度与直径相同或超过直径。
4)浇口太小或进料胶处型腔太薄溶胶流量大,短面积小时,剪切速率(Shear Rate)大,剪切应力往往跟着提高,以至溶胶破折(Melt Fracture),产生发赤现象。
CAE模拟,可以预测溶胶通过上述狭隘区时的温度、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而CAE一般都会提供各种塑料料温、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的上限。
CAE工程师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做相应的调整,很快可以找出适当的浇口尺寸和进胶处型腔厚度。
●射出成形机1)溶胶温度太低;2)射速太快;3)射压太高;4、毛边——Flush毛边的定义:熔融塑料流入分模面,滑块的折动面或配件的间隙所形成的废料。
●塑料流动性太大或太小:塑料流动性太大,溶胶太稀,容易渗入型腔各处的间隙,产生毛边;塑胶流动性太小,溶胶太稠,需高压才能填模,模板有可能撑开,溶胶溢出,产生毛边。
●模具1)浇口位置不当,使得流长太长,需高压才能填模,模板有可能撑开,溶胶溢出,在浇注系统上游处的分模面产生毛刺。
2)合模台阶(Land)不当,合模台阶应自型腔外缘,向外延伸12mm。
再外,动定模就相互分离(Relieved),以保持合模台阶处分模面紧贴,不致溢料。
3)承板(Support Plate)跨距太大,模板有可能被型腔内的高压撑开,溶胶溢出,在模板中央处的分模面产生毛刺。
可在承板和可动侧安装板之间加间隔块(Support Block or Support Pillar),缩短跨距。
4)模板太薄,模板有可能被型腔内的高压撑开,溶胶溢出,模板中央处的分模面产生毛刺。
5)模具加工或装配不当,型腔边缘形成过大间隙,溶胶溢出,产生毛边。
浇道衬套(Sprue Bushing)不可太长,否则公母模无法合紧,造成溢料,产生毛边。
平的分模面的平面度(Flatness)以0.05mm内为宜。
6)排气口太深或太浅:a.排气口太深,溶胶渗出,产生毛边;b.排气口太浅,气体不易排出。
加压排气时,模板有可能被撑开,溶胶溢出,产生毛边。
7)钢材太软,易生凹陷,凹陷若发生在型腔周围,溶胶渗入,产生毛边。
8)模面不清,模面有异物,模板无法密封,造成溢料,产生毛边。
9)模温太高,溶胶较稀,容易渗入型腔各处的间隙,产生毛边。
●射出成型机1)锁模力(Clamp Force)不足,模板有可能被型腔内的高压撑开,溶胶溢出,产生毛边。
CAE可以预测所需锁模力对时间曲线,设定的锁模力不可以小于曲线重最大的锁模力。
2)塑料计量过多,过量的溶胶被挤入型腔,模板可能被型腔内的高压撑开,溶胶溢出,产生毛边。
3)料管温度太高,溶胶太稀,容易渗入型腔各处间隙,产生毛边。
4)料管温度太低,溶胶太稠,需高压才能填模,模板有可能撑开,溶胶溢出,产生毛边。
料温的设定可以参考材料厂商的建议。
料管分后、中、前、喷嘴(Rear、Center、Front and Nozzle)四区,从后往前的料温设定应逐步提高,每往前一区,增高60o C。
若有必要(尤其是对热敏感的塑料),可将喷嘴区合前区的料温设定的和中区一样。
5)射压过高,模板有可能被型腔内的高压撑开,溶胶溢出,产生毛边。
射出可从些许缺料注射(Short Shot)开始,每次增加3Bar(50psi),直到填压过度为止。
6)射速过高或过低:a.射速过高时,溶胶太稀,容易渗入型腔各处的间隙,产生毛边;b.射速过低时,溶胶温度降低,溶胶太稠,需高压才能填模,模板有可能撑开,溶胶溢出,产生毛边。
每次射压或射速调整的增量以10%为原则。
每次调整后,大约要射胶10次才可达到稳定状态。
7)保压时间太长,溶胶从高压处向低压处传送,溶胶在型腔各间隙处伺机渗出的或然率提高,有可能产生毛边。
8)停留时间太长或太短:a.塑料在料管或热流道中停留时间太长,会使得塑胶变稀,溶胶容易渗入型腔各处的间隙,产生毛边;b.停留时间太短,溶胶温度太低,溶胶太稠,需高压才能填模,模板有可能撑开,溶胶溢出,产生毛边。
模具要装在和其射料量相当的射出成型机上。
当射料量在料管容量的20到80%之间,塑化适当,毛边不易产生。
●操作员习惯不好的操作员过早或过晚开闭成形机的门,塑料运送员不照规定运送塑料等等,都会使得成型结果前后不一致,当料管加热器因不规律的热损失而试图及时补充热量时,塑料温度不易均一,而有热点(Hot Spot)产生,热点附近流动性好,可能造成毛边。
5、流痕——Flow Line or Flow Mark流痕的定义:成型品表面的流动痕迹。
●塑料1)流动性不佳流长对壁厚比大的型腔,须以易流塑料充填。
如果塑料流动性不够好,溶胶越走越慢,越慢越冷,射压和保压不足以将冷凝的表皮紧压在模面上,留下溶胶在垂直流动方向的凹陷,状似年轮。
(建议:以不产生溢料的原则下,选用嘴易流动的塑料)2)采用成型润滑剂(Molding Lubricant)不当一般润滑剂含量在1%以下。
当流长对壁厚比大时,润滑剂含量须适度提高,以确保冷凝层紧贴在模面上,直到制品定型,流痕无由产生。
●模具1)模温太低会使得料温下降太快,射压和保压不足以将冷凝的表皮紧压在模面上,留下溶胶在垂直流动方向的凹陷,状似年轮。
2)注道、浇道或浇口太小,留阻提高,如果射压不足,溶胶波前的推进会越来越慢,塑料会越来越冷,射压和保压不足以将冷凝的表皮紧压在模面上,留下溶胶在垂直流动方向的凹陷,状似年轮。
3)排气不足,会使得溶胶充填受阻,溶胶波前无法将冷凝得表皮紧压在模面上,留下溶胶在垂直流动方向得凹陷,状似年轮。
●射出成形机1)射压和保压不足以将冷凝得表皮紧压在模面上,留下溶胶在垂直流动方向得凹陷,状似年轮。
提高射压和保压,冷凝层得以紧压在模面上,直到制品定型,流痕无由产生。
2)停留时间不当,塑料在料管内停留时间太短,溶胶温度太低,即使勉强将型腔填满,保压时还是无法将塑胶压实,留下塑胶在垂直流动方向得凹陷,状似年轮。
3)填充时间太长,溶胶波前会越走越冷,射压和保压不足以将冷凝得表皮紧压在模面上,留下溶胶在垂直流动方向得凹陷,状似年轮。
4)循环时间太短时,塑料在料管内加温不及,溶胶温度低,即使勉强将型腔填满,保压时还是无法将塑胶压实,留下溶胶在垂直流动方向得凹陷,状似年轮。
5)料管温度太低时,溶胶温度偏低,射压和保压不足以将冷凝得表皮紧压在模面上,留下溶胶在垂直流动方向得凹陷,状似年轮。
6)喷嘴温度太低,塑料在料管内吸收加热带释放得热量以及螺杆转动引起塑料分子相对运动产生得摩擦热,温度逐渐升高。
料管中得最后一个加热区为喷嘴,溶胶到此应该达到理想得料温,但须适度加热,以保持最佳状态。
如果喷嘴温度设定得不够高,因喷嘴和模具接触,带走得热太多,料温就会下降,射压和保压不足以将冷凝得表皮紧压在模面上,留下溶胶在垂直流动方向得凹陷,状似年轮。
6、喷痕(蛇纹)——Jetting喷痕得定义:自一受限区域(例如喷嘴或是浇口),到一较厚和开阔的区域,形成得弯曲折叠似蛇得流痕。
●制件壁厚自薄至厚的断差太大,塑流又别无选择的自薄处快速的流向厚处,会使得流动不稳,可能产生喷流。
●模具1)浇口位置不当,塑流在型腔有自薄向厚的情形,若薄厚断差大,流速又快,则流动不稳,可能产生喷流。
2)浇口非冲击型,冲击型浇口将进胶的溶胶导向一金属面,以释除应力,可稳定塑流,避免喷流。
重叠式浇口和潜伏式浇口可设计成冲击型浇口。
3)浇口至型腔,断面积突然变大,塑流不稳,容易产生喷流。
浇口至型腔,断面积逐渐变化,如突片浇口或是扇形浇口,塑流得以平稳过渡,喷流得以避免。
●射出成型机1)溶胶温度太高或是太低,喷流与溶胶进胶后的膨胀效应以及塑胶性质的变化有关。
对大部分的塑料而言,温度将度时使得上述的膨胀效应更为明显,而某些材料,反而是当温度提高时膨胀效应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