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外国语学校2020年期中单元测试

深圳外国语学校2020年期中单元测试


A.1s 末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在 0~3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m/s C.1~3s 内物体加速度是 5~6s 内加速度的 2 倍 D.0~6s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 1m 11.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是 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 5 m B.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5 m/s,则物体在第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 5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5 m/s,则物体在每一秒内的位移都是 5 m 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 5 m/s,则物体在经过这段位移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是 5 m/s
A.C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总等于 2μG 不变 B.θ 角增大时,地面对 C 的摩擦力可能先增大后不变 C.要保持底座 C 静止不动,应满足 tanθ≥2μ D.若保持 θ=45°不变,圆柱体重力增大 ΔG,仍要保持底座 C 静止,则 ΔG 的最大值
2 1 ΔGm= 1 G 24.两个中间有孔的质量均为 M 的小球用一轻弹簧相连,套在一水平光滑横杆上,两个小 球下面分别连一轻弹簧.两轻弹簧下端系在同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上,如图所示.已知三根 轻弹簧的劲度系数都为 k,三根轻弹簧刚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受到 1N、2N、3N、4N 四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现保持 1N、3N、
4N 三个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变,而将 2N 的力绕 O 点旋转 60°,此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大
A.蚂.蚁.在拖动饭粒时,2min 爬行的路程 B.研究一.列.队.伍.过桥的时间问题 C.裁判给参加比赛的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比赛打分 D.研究地.球.的昼夜更替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B.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一本书在桌面上静止,书对桌面有压力是因为书发生了弹性形变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A.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vB− vA = vC − vB= vD − vC = vE − vD
B.物体通过各点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B :vC :vD :vE = 1: 2 : 3 :2 C.物体由 A 点到各点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tB :tC :tD :tE = 1: 2 : 3 ::2
(1)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 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2)图甲中左侧测力计读数是________N (3)图乙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力是________(填“ F ”或“ F′ ”)。 28.图甲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去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情景.用力传感器 竖直向下拉上端固定于铁架台的轻质弹簧,读出不同拉力下的标尺刻度 x 及拉力大小 F (从电脑中直接读出).所得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12.每年的端午节,丽水南明湖上龙舟比赛总是热闹非凡,如图是龙舟在进行 500m 的直 道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可将队员看做质点
B.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是静止的
C.获得第一名的龙舟,撞线时的速度一定很大
D.获得最后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小
13.某质点向东运动 12m,又向西运动 20m,又向北运动 6m,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
C.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由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
D.惯性是由物体的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的
9.“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是《中国诗词大会》某期节目
里选用的古诗,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其中“桥流水不流”所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
B.牛
C.桥
D.锄头
10.如图是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 v-t 图象,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时,此后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 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为零,则蛟龙号在 t0 t0 t 时刻
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
A. vt 2
B.
vt0
1
t0 2t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vt02 2t
D. v t t0 2
2t
A.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时,当电梯减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
A.顾客始终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B.顾客受到的支持力总是大于重力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16.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木板紧紧夹住木块,一直保持静止,木块重为 40 N,木块与木 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3,若左右两端的压力 F 都是 100 N,则整.个.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和方向是
具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曹冲称量出大象的质量,体现了他的智慧,被世人称道.下列物理学习
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
A.“质点”的概念
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C.“瞬时速度”的概念
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小为( )
A.2 N
B. 2 2 N
C.13 N
D. 3 3 N
6.如图所示,此时表演者静止在弯曲倾斜的竹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演者对竹竿的弹力是由竹竿形变产生的 B.表演者对竹竿的力竖直向下 C.表演者对竹竿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D.表演者对竹竿的力大于竹竿对表演者的力 7.水下潜水器某次海试活动中,完成任务后从海底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 v 时开始计
D.下滑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vB
三、实验题
26.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据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 直弹簧的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 G 与弹 簧总长 L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弹力 F 距弹簧长度 L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所有物理量 都是国际单位) 27.“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条的图钉,P 为橡 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 P 拉到位置 O。弹簧秤的示数为 F1、 F2, 为单独用一根弹簧拉到 O 点时的读数,F 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 F1、F2 的合力。
二、多选题
2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
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 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 D.6 s 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 8 m 2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α 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 m 的三个木块 1、2、3,中间均用原长 为 L、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其中木块 1 被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行,三个木块处于平衡状态.下列 结论正确的是:
A.水平横杆对其中一个小球的支持力为 Mg+mg B.连接质量为 m 小球的其中一个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C.套在水平光滑横杆上的轻弹簧的形变量为
D.连接质量为 m 小球的其中一个轻弹簧的弹力为 25.如图,光滑斜面 AE 被分为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 A 点由静止释放,它沿斜面向下 做匀加速运动。依次通过 B、C、D 点,最后到达底端 E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拉力大小 F/N 0.45
0.69
0.93
1.14
1.44
1.69
标尺刻度 x/cm 57.02 58.01 59.00 60.00 61.03 62.00
(1)从图乙读出刻度尺上的刻度值为___cm; (2)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上作出 F 与 x 的关系图象___; (3)由图象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N/m、弹簧的原长为____cm.(均保留三位有效 数字) 29.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 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深圳外国语学校 2020 年期中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 A、B 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 x﹣t 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质点做曲线运动
B.A 质点 2s 时的速度为 20m/s
C.B 质点前 4s 做加速运动,4 秒后做减速运动
D.前 4s 内 B 的位移比 A 要大
2.2018 年 7 月 1 日,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我国加长版“复兴号”动车组正式在京沪线上运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 100m 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
B.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
C.苏炳添以 9.92 s 夺得金牌,9.92 s 指的是时间
D.苏炳添的 100 m 成绩为 9.92 s,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 10.08 m/s
19.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把研究对象(加点者)看作质点的是
(1)甲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交流电源.(填 “低压”、“220V”) (2)乙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交流电源.(填 “低压”、“220V”) (3)在某次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 50 Hz,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 4 个点未画 出.按时间顺序取 0、1、2、3、4、5 六个计数点,实验中用直尺量出各计数点到 0 点的 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①在计数点 1 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 v1=________ m/s,物体的加速度 a =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该同学在测量的时候没有将计数点 5 的数值记录下来,根据前面的数值可以推算出计数 点 5 到 0 点的距离为______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