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大气、水、土壤、生物。
岩石).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1( .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
物质循环简图1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①使水体不断更新,意义维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形态,塑造了各种自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然景观;③实现了地③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区之间、圈层之间的④不断塑造地表形带;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态6.7.8. 练习:寒假作业.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6 D.①②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答案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①② D BA.①④.②③ c.③④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题。
107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做—
2
7.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D.)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8.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 D.)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统一的演化过程)
如北美洲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北美洲位于两大洋之间,但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而北美洲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区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内地,使太平洋的影响仅局限于太平洋沿岸一带,而对东部广大地区的影响则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对欧洲气候的影响相比。
由于气候不同,导致两洲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这说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区对整个北美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
当然,在人类强有力的影响下,地理环境也会发生局部的变化,如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导致地理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河流: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生物:物种减少;地下水: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气候:
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3
【例题】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
河西走廊深居内陆,灌溉水源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祁连山冰雪【解析】(1) 融水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2)若农业用水过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加上该地强烈的太阳辐射、旺盛(2)【解析】的蒸发、大风等自然力的作用,土地资源将严重缺水,从而造成土地荒漠化。
主导自然条件是水。
由于河西走廊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沙漠广布;祁连山的冰(1)【答案】,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廊。
(和山地降水)雪融水祁连山的冰雪融水((2)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非常有限) 区域地理中的整体性案例.中亚地区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
丰富平原为主,冬季寒冷,地处温带,的沙漠广布夏季炎热,陆深大居煤、
气候干燥多内流河、内部铁、内陆湖古有丝钢矿采、农畜灌牧溉绸之路,机械工铁、今有欧工织纺小麦棉花、养亚大陆
4
深居大陆内部的地理位置是中亚地理环境的核心,由于远离海洋使得干旱成为该区最主要的气候特征。
在干旱的气候下多沙漠景观;多内流河和内流湖;有水源的地区发展灌溉农业,种植棉花;没有灌溉水源的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牲畜是羊。
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还使本区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交通通道,古有丝绸之路,今有欧亚大陆桥。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带性规律——自然带(基础因素---热量、水分)
(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5
练习:寒假作业11题
右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 11题答°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农业地带沿
011. )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B D土壤 C地形 A水分 B热量 15分)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名称:(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A B C
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了
热量水分条件基础上形成的。
从全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规律的产生受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球看,这种分布特征在耕作业(种植业)温带季风气候地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应以(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A,业为主。
畜牧业)B地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应以业为主。
(4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干旱地区)5C地的干湿状况属于地区,应发展农业。
((三)、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1(似。
6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带
(基带)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自然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山麓自然带(2)为常绿阔叶林带。
)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三点:(3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小结: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4()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的高度范围会有差异。
热量一般情况下,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
推出,影响因素——7
练习:寒假作业16--17题。
我国16右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 17题。
—该山地的地理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12.)B纬度可能是(N °.45°N D35N .5°B.25°N C.A其.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13 )形成的主导因素是(C.土壤差异.热量差异 D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C:雪线是多年积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要注意
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小结:一般情况下,山地南北坡,
自然带倾斜主要看热量。
阳坡高,阴坡低。
雪线高低主要看降水,背风坡高,迎风坡低;其次也考虑热量的影响。
8
练习:
寒假作业19、读“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分析回答: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而变化,此规律(1)垂直自然带产生的原因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规律有些相似;同
海拔过高,气温低,水分不足;)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2a;五个自然带所代表的植被类型中属于常绿阔叶林的是 c、d、e3()图中a、b、高(填高或低);4)北坡常年积雪区的下限比南坡(约54℃。
(提示:艾丁湖(5)只考虑海拔因素,珠峰最高处与我国陆地最低点的温差约-155M)
读下图,思考下列问题
练习:试分析图中阿尔卑斯山,天山和珠穆朗玛峰南北两坡的雪线高低状况及其原因?
--西南东北阿尔卑斯山脉:走向
蒸发量小,气温低,西风带迎风坡,降雪量大,阴坡,北坡:
西风带9
雪线低;南坡:相反。
(四)、关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或那种非
小结:由于非地带性因素的叠加,使得自然界中的自然带分布不那么明显,是自然环境更10 加丰富多彩。
窍门:不能用地带性解释的都属于非地带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