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共3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共3课时)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在湿润地区选择什么植被栽种比较合适?
2、在较为干旱的地区选择什么植被栽种比较合适?
3、在草原地区选择什么植被栽种比较合适? 4、综合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 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须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情况,因地制宜地 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
3.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 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 成的( B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 4.某高山山麓有常绿硬叶林分布,此山位于 ( C )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亚寒带
• 5.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D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 2、干湿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更替:沿经度变化方 向。 延伸:沿经线方向。 海拔高度 引起热量
3、垂直地带性
更替:沿海拔变化 方向
定 义
更替:沿纬度变化方 向。 延伸:沿纬线方向。
图 示 成 因
4
纬度高低引起 热量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纬度位 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同时也受水份条 件的影响。 在高纬 和低纬地区表现得 明显。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线路
地域分 自然带变化与更替方向 异规律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阔 带叶 温草 温荒 落林 带原 带漠 带 带 叶带 经度变化
形成地域分异的 主导因素与成因 纬 度 变 化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 也就是山脚处的自然带。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 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 海 拔 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 高 因素有关(如下图)

④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山脉表现最明显
⑤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较高,阴坡较低。 ⑥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距海远近引 起份水差异 主要是由于距海远 近引起的水份差异 ,同时也受温度的 影响。 在中纬地区表现得 明显。
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海拔高 度引起的水、热变 化,而导致自然带 的更替、变化。
(三)、地方性分异规律
• 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 度的地域分异 • 如城市气候、湖泊气 候等 • 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现 出有序性和重复性 P82
气候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700
600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900
700
5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 温 温 温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带 带 带 0 40 地中海气候 草 荒 草 350 亚热带常绿 亚热带季风气候 原 漠 原 带 带 带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00 25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200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 0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 湿 度 地 带 分 异 规 律
活动3:
A线-从非洲赤道出发向北至欧洲北部; B线-从欧洲西海岸出发向东至中亚。
B线 A 线 问题: 沿A线和B线自然带发生怎样的变化?自然 带更替的方向?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体现了哪一地域分异规律? 活动: 结合课本79-80页,以图表 的形式,讨论归纳以上问题。
形成地域分异的 主导因素与成因 纬 度 变 化
A线- 纬度地 从非洲 带分异 赤道向 规律 北至欧 洲北部
热量
太阳辐射 随纬度的 增高而减 少
B线- 干湿度 从欧洲 地带分 西海岸 异规律 至中亚 垂直分 异规律
水分
降水从沿 海到内陆 的降低 地形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珠 峰
热量 水分
从山麓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一、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1)从海南三亚到福州、哈尔滨沿途自然景观有 何不同? (2)从黑龙江到内蒙古、新疆沿途自然景观又有 什么不同?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 分别具有一定的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 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 成带状
A线- 纬度地 从非洲 带分异 赤道向 规律 北至欧 洲北部
热量
太阳辐射 随纬度的 增高而减 少
B线- 干湿度 从欧洲 地带分 西海岸 异规律 至中亚
水分
降水从沿 海到内陆 的降低
热 带 雨 林 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景观
高山植物区
北坡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珠穆朗玛峰
积雪冰川带
南坡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探索]
▲珠峰
1.沿C线自然带发生怎样的 变化?自然带更替的方向?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体现了哪一地域分异规律? 2.如果山的高度足够高并 且差别不大,哪个纬度的 山的垂直分异最明显? 3.自然带的高度在山的迎 风坡和背风坡有何不同? 为什么?
分异规律
更替方向 从低纬 到高纬 从沿海 到内陆
分异基础 热量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②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有序和重复性规律 ③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由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洋流 等因素影响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性
水 ① 地 平
带 性 分 异 规 律
纬度的 地域分 异
经度(干 湿度)的 地域分异 山地的 垂直地 域分异
水分
海陆位置
垂 直
从山麓 到山顶
热量 水分
海拔高度
三、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苔原带
冰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 900 冰原气候
规律
线路
地域分 自然带变化与更替方向 异规律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阔 带叶 温草 温荒 落林 带原 带漠 带 带 叶带 经度变化 到山顶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洋流等因
素影响
例1: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是沙漠, 西 侧是温带森林 例2: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 带
南半球中高纬为什么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
摩尔曼斯克,地处北纬68°58‘, 拥有40多万人口,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北的大 城市了。它具有北极圈内特有的长夜和长昼现象。城市的职能与港口息息相关。 摩尔曼斯克是北极圈内罕见的不冻良港,即便是天寒地冻的隆冬季节,科拉湾内依 旧碧水融融,这得惠于北大西洋暖流。摩尔曼斯克身兼军港、渔港和商港于一身, 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基地,最大的渔业生产中心,也是北方货运的集散地。 每年有一个半月的长夜,从12月2日到次年的1月18日。太阳一直沉落在 干线以下,北极星几乎垂直地悬挂在高空。而在夏至的两个月里,太阳终日不落, 周而复始地在天空中回转。
地理 位置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热量
植被 土壤
气候
水分
地 自 然 一定宽度
苔原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冰原带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域分异的概念: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 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 此产生各地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2、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 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P80活动,
1、填表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纬度 地带 性 地域分异 自然带更 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
规律 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 带分异规 律 替方向 素
经度 地带 性 特例
纬度变 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从 非洲沿20°E经 化方向 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线自然带的变化 经度变 化方向 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 亚欧大陆中纬度 沿海到内陆逐渐降低 从沿海向内陆
C线
P81活动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2)比较珠峰南坡 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 并解释原因
珠 穆 朗 玛 峰 垂 直 自 然 带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 (3)想一想,珠峰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 原因 因为南坡处在来自印 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量大, 因而积雪量大,雪线 较北坡低
小结:
分布
自然带的概念
主要陆地自然带
名称 特征
整体性 差异性
综合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练习:
B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E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练习:
1. 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 律,主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C )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2. 地理环境具有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 基础是( B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