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5)第一章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6)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管理制度 (7)法律法规意识提升管理制度 (10)法律法规识别与获取、评审与更新管理制度 (13)法律法规融入管理制度 (16)安全机构与人员任命管理制度 (19)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21)文件与资料控制管理制度 (24)标准化记录管理制度 (29)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32)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管理制度 (34)承包商管理制度 (37)安全投入管理制度 (41)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43)第二章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46)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 (47)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 (51)任务观察管理制度 (53)第三章安全教育培训 (54)安全意识提升管理制度 (55)第四章尾矿库建设 (63)尾矿库建设安全管理制度 (64)尾矿库闭库管理制度 (67)第五章尾矿库运行 (69)尾矿浓缩与分级安全管理制度 (70)尾矿输送安全管理制度 (72)尾矿输送泵站安全管理制度 (74)尾矿库子坝筑坝与排放安全管理制度 (75)尾矿库水位控制安全管理制度 (78)尾矿库防汛措施和排洪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80)尾矿库渗流控制措施和排渗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82)尾矿库防震与抗震安全管理制度 (84)尾矿库照明管理制度 (86)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87)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89)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92)尾矿库变化管理制度 (96)第六章检查 (98)尾矿库安全检查制度 (99)尾矿库纠正与预防管理制度 (104)第七章应急管理 (10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114)第八章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116)事故、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117)事故、事件调查管理制度 (119)事故、事件统计与分析管理制度 (124)第九章绩效测量与评价 (126)绩效测量管理制度 (127)系统评价管理制度 (129)更改记录前言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依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尾矿库实施指南》(AQ2007.4-2006)和《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及本矿《安全标准化手册》编制。
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共计42个,规定本矿安全标准化系统制度方面的要求,规范安全标准化系统主要核心内容及相关记录。
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由本矿安全部门负责组织编写,在管理制度制定、修改、评审过程中吸收员工代表参与,最后由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者代表审批。
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本矿安全部门。
第一章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管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全矿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制定、检查、考核,保证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科学合理,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制定、宣贯、考核、评审和更新。
3管理职责3.1最高管理者批准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
3.2安全部门负责将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各部门。
3.3各部门负责为完成安全目标和指标制定具体的措施,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3.4安全部门负责将各部门、单位为完成安全目标和指标,提出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的要求汇总和审核,报领导批准。
3.5监测和评价:•技术部门负责设备事故、事件指标的监测和评价;•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指标的监测与评价。
•其他指标由安全部门负责监测和评价。
4具体内容4.1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制定4.1.1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支持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目标和指标。
•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和安全生产方针保持一致。
•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和全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况吻合。
4.1.2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
•单位的风险特点及阶段性工作的风险程度。
•生产和过程的绩效。
•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评价结果。
4.1.3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制定程序及办法:4.1.3.1安全部门根据上述依据,起草制定全矿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及矿属各单位的目标和指标。
4.1.3.2将由安全部门起草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在安全生产委员会上讨论审定。
4.1.3.3将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公布实施。
4.1.3.4各单位、部门根据各自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严格管理,保证目标的完成。
4.1.4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分解4.1.4.1安全部门负责将全矿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分解到矿属各单位,并在矿与单位、部门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状上体现。
4.1.4.2矿属各单位负责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基层班组,并在车间级安全生产责任状上体现。
4.1.4.3基层班组负责将本辖区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基层班组、个人,并在班组自保、互保责任状上体现。
4.2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宣贯和考核4.2.1上级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宣贯通过公开安全生产承诺(责任)书的形式宣传学习,各级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宣贯通过签署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状宣传学习。
4.2.2安全部门通过日常检查,统计各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执行情况,并依据矿《安全生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副矿长审核,经相应矿领导批准后兑现。
4.2.3安全部门负责定期将全矿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执行情况汇总上报局安全生产监察部。
4.2.4各单位、部门负责对本单位内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执行情况统计上报和内部考核。
安全部门每月对部门或单位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3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评审与更新4.3.1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原则上每年末评审一次。
4.3.2评审工作由安全部门负责组织,矿领导、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矿安全专家(1-2名)、职工代表(1-2)名组成评审小组,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进行评审。
4.3.3评审结果报矿安全生产委员会审议,确定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延用或更新。
4.3.4延用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要在下一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安排》文件或《安全生产责任状》中体现。
认为有必要更新时,按照前款安全生产方针的制定程序进行新的安全生产目标的制定。
4.3.5当内外部条件变化时,及时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进行评审和更新,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5附则5.1本制度由安全部门负责解释。
5.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法律法规意识提升管理制度1目的为增强全矿职工安全法律法规意识,使其熟悉、掌握和运用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素质和法律保护意识,减少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识别、提升、跟踪。
3管理职责法律法规意识提升管理的责任部门是安全部门。
3.1安全部门设专人负责定期调查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调查的方法可以采取知识竞赛、问卷调查、专题会议等方法进行。
3.2安全部门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并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
此计划结合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一并执行。
3.3安全部门负责安排安全教学内容和落实教材。
4具体内容4.1法律法规意识的识别安全部门设专人负责定期调查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调查的方法可以采取知识竞赛、问卷调查、专题会议等方法进行。
4.2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安全部门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工作。
4.2.1法律法规意识教育培训要求4.2.1.1培训学习的要点:•理解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生产方面主要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程和规范。
•熟悉国家有关矿山生产建设的安全管理规定。
4.2.1.2培训的内容•法律;包括《宪法》、《劳动法》、《职业安全与健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行政法规;例如《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
•地方性安全法规;例如《河北省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等。
•部门安全生产规章和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规章;例如《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
•安全生产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等。
4.2.3培训对象: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和技术岗位人员、班组长及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包括新入厂和复岗、转岗人员)。
4.2.2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培训4.2.2.1培训内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局和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4.2.2.2培训方法:内部培训。
4.2.2.3培训时间:依照矿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安全教育时间每年不少于72学时,其中法律法规意识培训不少于20学时。
4.2.2.4培训地点:安全部门负责统一安排。
4.2.2.5培训目的:强化法律法规意识,提高政策素质,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4.2.3特殊工种、岗位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培训4.2.3.1培训内容:除一般法律、法规、政策等外,主要是安全技术技能培训,安全注意事项,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等。
4.2.3.2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操作证年审学习。
4.2.3.3培训时间:新入厂职工安全教育时间不低于72学时,复岗、转岗人员不低于40学时,岗位人员每年不低于20学时。
其中法律法规意识培训均不少于8学时。
4.2.3.4培训地点:安全部门负责统一安排4.2.3.5培训目的:强化法律法规意识,提高职工政策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搞好安全生产。
4.2.4班组长及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培训4.2.4.1培训内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及防范措施,现场事故救援基本常识,职业安全卫生基本常识,局和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4.2.4.2培训方法:内部培训、请专业人员教授法律知识。
4.2.4.3培训时间:安全教育培训每年不低于72学时。
其中法律法规意识培训均不少于16学时。
4.2.4.4培训地点:安全部门负责统一安排。
4.2.4.5培训目的:强化法律法规意识,提高班组长政策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职工自救互救能力,搞好安全生产。
4.2.5其他从业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培训4.2.5.1培训内容: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政策、法规、职业安全卫生基本常识,局和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4.2.5.2培训方法:内部培训、请专业人员教授法律知识。
4.2.5.3培训时间:各单位根据实际自行安排,安全部门负责统一考试。
安全教育培训每年不低于72学时。
其中法律法规意识培训均不少于8学时。
4.2.5.4培训地点:安全部门负责,根据实际自行安排。
4.2.5.5培训目的:强化法律法规意识,提高职工政策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搞好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