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X矿尾矿库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X矿XXX尾矿库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AQ200—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YS541 —95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ZBJ1-90 尾矿库设计规范;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38号。
3、术语和定义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的场所。
全库容某坝顶标高时尾矿库的全部库容,包括有效库容、死水库容、蓄水库容、调洪库容和安全库容等五部分有效库容某坝顶标高时,初期坝内坡面、堆坝外坡面以里(对下游式尾矿筑坝则为坝内坡面以里),沉积滩面以下,库底以上的空间,即容纳尾矿的库容。
调洪库容某坝顶标高时,最高沉积滩面、库底、正常水位三者以上,最高洪水位以下的空间。
总库容设计最终堆积标高时的全库容。
浸润线为排除尾矿坝坝体渗水,增强坝体稳定性,在坝体内设置排水系统, 尾矿库内的水沿尾矿颗粒间的孔隙向坝体下游方向不断渗透形成渗流,稳定渗流的自由水面线称为浸润线尾矿坝贮存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坝体构筑物,一般指初期坝和堆积坝。
初期坝基建中用当地材料筑成的,作为堆积坝的排渗体和支撑体的坝。
堆积坝生产过程中在初期坝坝顶以上用尾矿充填堆筑而成的坝。
上游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上游方向充填堆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中线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轴线处用旋流分级粗砂冲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F游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下游方向用旋流分级粗砂冲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沉积滩水力冲积尾矿形成的沉积体表层,常指露出水面部分。
滩顶沉积滩面与堆积坝外坡的交线,为沉积滩的最高点滩长由滩顶至库内水边线的距离。
坝咼对初期坝和中线式、下游式筑坝为坝顶与坝轴线处坝底的高差。
总坝咼与总库容相对应的最终堆积标高时的坝高。
堆坝高度或堆积高度尾矿堆积坝坝顶与初期坝坝顶的高差。
尾矿库挡水坝体长期或较长期挡水的尾矿坝,包括不用尾矿堆坝的主坝及尾矿库侧、后部的副坝。
员工代表在企业员工中产生、由员工自主选举并经主要负责人任命的代表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利益的人员。
关键任务属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其未正确执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
相关方关注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资源与能力包括实施安全标准化所需要的人员、资金、设备、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以及得到证实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供应商为企业提供材料、设备或设施及其服务的外部个人或团体。
承包商在企业的作业现场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期限及条件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团体。
安全绩效指企业根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4核心内容安全组织保障目标目标与指标的设立矿尾矿库的安全生产目标是:XXXX矿尾矿库安全生产指标是:XXXX 在制定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同时,充分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及我矿的风险特点与核心业务目标与指标的的实施制定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施计划。
根据监测结果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的对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修正或更新。
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设立、沟通、回顾的责任部门是安环科、尾矿车间。
其具体职责是:安环科具体负责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的设立和沟通;制定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监测规定;对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测、修正或更新。
尾矿车间具体负责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施和回顾,确保尾矿库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有效性。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法律法规意识各级人员均应了解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特别是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义务。
定期组织调查了解各级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根据调查情况,制定职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并及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需求识别与获取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法规控制制度。
确定渠道,识别、获取影响尾矿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意见箱、调查表等渠道建立有效途径,及时获取职工和部门对尾矿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需求。
组宣科集体负责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尾矿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要求,并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到与尾矿库相关的所有层面的职工。
融入将识别获取的与尾矿库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全面及时的融入到本企业的管理制度中。
根据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需求,对与尾矿库相关的所有层次的人员提供培训。
向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影响的人员,发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或为其建立获取途径。
评审与更新按制度定期(每季度)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变化进行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
确保使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有效性。
安全机构设置及人员任命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尾矿库管理机构或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设立尾矿库管理的尾矿车间。
车间下设库区工段和城门峒工段,分别管理两个尾矿库。
同时在我矿技术科配备了尾矿库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车间配备了专职的安全员。
矿山的安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特殊职位人员都由矿主要负责人书面任命。
被任命的人员都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尾矿库所有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主要责任人、管理人员和各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的描述具体、简明、界定清晰并能考核。
针对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与绩效测量等环节建立管理制度并明确人员及职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矿主要负责人对本矿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矿主要负责人和管理层人员都明确自己对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并以实际行动表明对安全生产的承诺。
安全生产责任制人手一册,确保各岗位人员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充分理解,特别是主要责任人和管理层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评审,并根据需要予以更新。
文件与资料控制文件控制要求建立文件控制的管理制度,确保尾矿库安全规章制度产生、使用、评审、修订以及控制的效力和效率。
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或废除。
确保安全规章制度能被所需要的人员获取。
安全规章制度根据风险和作业性质,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规章制度。
尾矿库安全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培训教育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特殊工种管理制度、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安全记录要求对主要的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建立安全记录,并确保安全记录的有效控制。
所有安全记录确保符合下列规定:内容真实、准确、清晰;填写及时、签署完整;标识明确、编号清晰;易于识别与检索;完整反映相应过程;明确保存期限,并按期限保存。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建立外部联系渠道,外部联系实行归口管理,分别由矿办公室、安环科等部门联系与协调,确保与外界就相关安全事项进行及时有效的联系。
采用文件化的形式,及时向外界披露重大安全事项,特别是可能影响尾矿库下游居民安全健康及相关方面的事项。
建立文件化的内部沟通制度,明确沟通的方式、时机、内容、职责及信息的处理。
主要负责人定期与员工就安全问题进行沟通,召开安全问题讨论会, 收集员工关心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听取员工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及建议。
合理化建议制度有效地执行,以确保管理层以公平的方式来评审所提出的各项建议。
合理化建议箱放置在办公楼一楼走廊,合理化建议表放置各车间、单位安全组,以方便职工获取。
承包商的选择与管理建立承包商的选择、评价与管理制度,确保承包商的能力满足企业的要求。
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应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与义务确定符合要求的承包商,并保存批准过程相关的记录。
识别承包商工作给矿山带来的风险,并在允许承包商的员工使用矿山的设备、设施前,对其进行安全交底和培训。
对承包商的服务过程实施检查,以识别并控制承包商造成的风险。
安全投入制定确保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并有效管理的制度。
安全生产费使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按规定足额提取经费;专款专用;专门账户管理;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要求;责任部门、人员及职责。
矿山主要负责人确保尾矿库安全生产所需的投入,并承诺对因投入不足所导致的后果负责。
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用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程度。
工伤保险完善职工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并为职工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辨识与评价要求辨识与评价要求建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辨识各类危险源,系统进行风险及其影响的识别与评价,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
确保不同层面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考虑所有的活动、设备、设施、人员和管理, 包括:正常和非正常的情况现在和计划的生产活动内部和外部的改变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文件化,并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回顾。
选择与我矿相适应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并确保方法的适应性、一般性、可重复性及可评价性。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能提供充足的信息。
当员工安全健康与财产保护发生矛盾,优先考虑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措施。
持续地进行风险评价,及时处理重大风险。
尾矿库风险评价对尾矿库进行初始风险评价,评价过程充分考虑内外部因素。
对生产流程进行识别,建立关键流程及其关设备设施清单,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与之相关的安全及故障模型,依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措施。
依据初始风险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初始风险评价结果问价化。
关键任务识别与控制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完成关键任务风险分析。
认定需要工作票,或经许可方可进行作业的范围,并对工作票或许可的签发人进行培训和能力评估。
定期对工作票或经许可方可作业的范围进行评审与更新。
建立任务观察制度,确保在所需现场,按照计划执行完整任务观察与局部任务观察。
实施任务分析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依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
执行任务分析与观察的人员接受相关培训,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
安全教育培训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对员工识别、监测、提升安全意识的制度。
提供必要的充足的教育培训资源,保证有关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辨识,考察员工对安全健康问题的掌握与熟悉程度。
建立监测、跟踪意识提升效果及深层次意识培训需求的机制。
安全教育培训将根据职工的实际情况,分入厂教育、转岗教育、复工教育。
教育分我矿、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