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桩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厂区打桩及桩基承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及打桩范围;打桩区域地形、地势、标高、坐标,有无障碍物等;打桩场地土质情况,地下水位的情况,基坑深度,桩型、桩长、打桩深度
1.2工程量:打桩根数、混凝土方量
1.3工期:60天
1.4作业指导书的范围为:桩型为混凝土预制方桩,采用锤击法施工,且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上1.00米处,混凝土桩预制作业指导书见《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业指导书》。

2.编制依据
《施工组织总设计》(文件编码)
《桩基施工图》(图纸号)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篇:土建工程篇(95版)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电公司2002-01-21)
《天津电力建设公司质量管理手册》(TJF001-2002)
《天津电力建设公司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程序文件》(版次:2001)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完成桩基施工图纸会审,经设计交底后,编写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并报监理审批完;将分包队伍的资格材料报监理审批完3.1.2、完成厂区建筑控制方格网,根据图纸位置将桩精确定位在基坑内,并经监理验收。

3.1.3施工前完成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程序,施工工艺,质量标准,
施工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的交底工作。

3.2.作业人员(配置、资格)
3.3作业机具(配置、等级、精度等)
3.3.1 履带式打桩机、吊车、钻机、空压机、平板拖车、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等
3.3.2 施工机械、机具进行检修,保证运转良好;做好易损、易坏件的备品工作;机械、机具有关的负荷实验、计量鉴定证书、使用证、能力鉴定等资料报监理备案,备查。

3.4材料和设备
预制完成后的桩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按照现场打桩的顺序运送到桩机附近。

3.5安全器具
准备好安全围栏、安全警示牌、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绝缘鞋、防护镜等
3.6场地道路
修平场地,清除桩基范围内的高空、地面、地下障碍物;架空高压线距打桩架不得小于10米;修设桩机进出、行走道路,做好排水设施。

3.7工序交接
3.7.1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0.5-1.0米,其余土方待打完桩后再开挖至设计标高。

3.7.2打试验桩。

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2根。

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4.作业的程序步骤和方法
4.1 打桩施工步骤流程
打桩准备→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吊桩就位→套桩帽→调正桩锤、桩帽、桩身→锤击沉桩三分之一→校正、锤击到位→成桩→桩检测→桩基移交
桩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4.2 作业方法
4.2.1就位桩机:搭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4.2.2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柱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柱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4.2.3稳桩。

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土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

1Om以内短柱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Om 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

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4.2.4打桩:
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4.2.5接桩
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

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4.2.6送桩:
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

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

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4.2.7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

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

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4.2.8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应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贯入度剧变;
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
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4.2.9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

并将技术资料汇总,上交。

4.2.10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

4.3桩基承载试验
4.3.1静载试验工序
确定试验桩数→安装静力加载装置→调正千斤顶→分级加载→间隔测读沉降量→稳定标准→中止加载→分级卸载与沉降观测→试验成果评定4.3.2桩身质量检验:应力波反射法(由有资质专业的队伍施工)
5.作业过程中对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及预防
5.1质量事故预想及反措(见下表)
5.2控制点的设置及要求
5.3质量标准及要求
根据具体工程的质量整体目标分解该项目的质量分目标,并编写相应的保证措施
5.3.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表面平整、密实、掉角的深度不应超过10mm,且局部蜂窝和掉角缺损总面积不得超过该桩表面全部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
5.3.2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25mm,横向裂缝长度不超过边长的一半;
5.3.3桩顶和桩尖处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
5.3.4混凝土预制桩的允许偏差:截面尺寸±5mm,桩顶对角线之差10mm,保护层厚度±5mm,桩身弯曲矢高不大于H/1000,且不大于20mm,桩尖中心线10mm,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的倾斜≤3mm.
5.3.5打桩根据土层特点采用贯入度和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高进行双控。

5.3.6 桩位允许偏差:
单排或双排桩条形桩基:
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方向100mm,
平行于条形桩基纵轴方向150mm。

桩数在1-3根桩基中的桩100mm, 桩数在4-6根桩基中的桩D/3,桩数在1-3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D/3,中间桩D/2。

桩位测量放线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单桩承载力检测满足设计要求,竣工资料齐全。

6.作业的安全要求和环境条件
6.1 作业的安全危害因素辩识和控制
见下表
6.2 作业的环境条件1
6.2.1 施工场地平整、道路通畅。

6.2.2 夜间施工照明充足。

第 1 页共14 页
施工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对策表
第 1 页共14 页
第 1 页共14 页
第 1 页共14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