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名著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浅谈名著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名著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作者:叶国炎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07期

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状态渐趋浮躁,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迅速兴
起,大众媒介信息造就的快餐文化大肆流行。而在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甚嚣尘上,一些教师
急功近利,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导致学生阅读率下降,我们的经典文化——名著自然坐了“冷
板凳”。因此引领学生阅读名著迫在眉睫。文质兼美的名著比之其他教材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
育人因素。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携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启迪他们的
人生。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走近名著,亲近名著,最终爱上名著,在享受中学会阅读,博采名著
之精华呢?笔者认为:


一、晓之以理,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意识

有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激起他们阅
读名著的愿望。名著是文学历史大浪淘沙后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
脑子”的书,是浮躁时代为数不多的可以认真咀嚼的精神食粮。阅读名著,能陶冶人的情操,
滋养人的文化品位,提高人的价值观。它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它不
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由此可见,名著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二、拨动心弦,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名著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
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尝到阅读名著的甜头,就会产生愉快的情感,激发起阅读兴趣,
愈有兴趣愈肯阅读,愈肯阅读,愈能认真钻研,从而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而,“引趣”
是我们在名著阅读指导过程中永恒追求的主题。

(一)未雨绸缪,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学校要在全校师生会议及家
长会上多谈谈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并附上“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和《语文课程标准》指定名
著必读书目。这样会与家长取得共识,得到他们的支持,让他们提供书源并督促子女在家中完
成每天规定的阅读量,未雨绸缪地为阅读做好准备。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墙报
等,宣传名著阅读的必要性。

(二)探寻有效“点”,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初中阶段有些文章节选自名著,这些文章为牵手课外名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初中生正处
在求知欲很强的年龄段,喜欢探究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课内外渗透。教师在课堂上对某
些问题有意不讲深讲透,而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讲读《范进中举》,我故
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范进中举以后还发生了一件好笑的事,你们可以回去找来读读……”学生
的胃口被高高地吊起,结果很多学生不但很快找到了“范进不顾母丧去打秋风”的闹剧,还饶有
兴趣地读起了原著。

(三)妙用传媒,点亮名著阅读前程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随欲,利用他们这种心理特征,
适时地给他们推荐一两道“热点大餐”,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央电视台开设的“百家
讲坛”栏目就很火爆,我就有意识地推荐给学生观看。很多学生正是看了“易中天品三国”系列
节目后,才激发了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的愿望;看了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才走近
《论语》;看了《王立群读〈史记〉——司马迁绝笔之作》后,才去感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的《史记》魅力。直观的影视音画更容易吸引学生,让学生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
作品,学生一旦对其中的人物、情节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不会满足于与影视图片的浅层次接
触,课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找原著来补充“营养”,想方设法“点亮”名著阅读前程。

(四)巧用名人效应,激起阅读名著涟漪
列举名人阅读名著的事例,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如学生们非常喜欢冰心的文章,可
是他们并不知道,冰心在七岁时就开始苦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曾获得过诺贝尔文
学奖的黑塞,其阅读生涯则是从《鲁滨孙漂流记》开始的,他经常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一摞摞
的书都被他啃了下来……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学生自然会对名著产生兴趣。


三、动之以“勤”,引领学生阅读名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名著大多是大部头的作品,再加之有些名著写作年代久远,唤不起学生的共鸣;涉世
未深的学生初次接触名著这个广阔天地,固然会有仰望文学大厦的望而却步。但引导有方会使
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那贴心的呵护、细腻的抚摸、深沉的震撼和久
远的回味。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把学生“扶上马,送一程”。

(一)方法贴士,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
1.化难为易,化整为零
刚开始接触名著起点一定要低,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比如《水浒传》,这么一本砖头
厚的名著,一下子让学生全部读完,恐怕有些勉为其难。可以把全书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如
“林冲雪夜上梁山”、“杨志卖刀”、“宋江杀惜”等,再把各个板块分到每个学生身上。一周后,
请每个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轮流上台介绍这些人物的精彩故事。这样,学生在读故事、听故事
中,轻松地熟悉了原著,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2.撰写名著阅读心语
阅读中学生单纯的心灵融入名著深厚浓烈的情感世界会荡起层层涟漪,学生稚嫩的思想与
作者的深邃广博碰撞会产生智慧火花。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鼓励学生捕捉自己
感悟最深的一点,或人物、或情节、或写作意图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体会。在撰写阅
读心语的过程中,学生从名著中拾取到更多的知识。对其中写得精彩的,把它们“公开发表”在
教室的阅览角上。有学生在读《西游记》后写道:“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
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今天,多一点像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
正。”

3.举办名著阅读沙龙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在名著交流会上,学
生或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或介绍自己喜爱的名著人物,或交流自己悟出的写作技巧……通过
交流读书的独特经历、感人故事、奇趣见闻,展示了蕴藏在学生心中的沁人书香。有学生认为
《格列佛游记》是对《鲁滨孙漂流记》的全面模拟。有学生反驳,我们可能会发现格列佛的经
历与鲁滨孙的游历有好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旅程却造就了不一样的结果。《格列佛游记》把
人性的反思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其对人性的反思可能并不睿智,甚至可能偏激,但我们仍能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斯威夫特对人性的洞察的深刻,他的讽刺艺术永远是第一流的,令人叹为观
止、无法企及。

4.才艺展示,孕育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尽可能张扬学生个性,展示自我才能。鼓励学生筹划名著表演,名著朗诵会,名著辩论
会,名著知识竞答赛等。如开展名著辩论会,可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敏捷,更深刻,加深
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同时,初中生好胜心强,乐于展示自我,而辩论会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
需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人、同一个问题,会得出
截然不同的答案。如在“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
府自首;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更喜欢哪一个,谁更有
魅力”的辩论会上,学生唇枪舌剑,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争论中,思维被激活了。有学生
说:“我赞美鲁智深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
网,绝没好下场。”有学生说:“我佩服杨志的为人,敢做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
雄好汉。”学生要想驳倒对方必须去看原著领悟内涵。

(二)“无为”而“为”,还学生自主阅读的舞台
“无为”绝不是放任学生随意读书,而是让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在超越功利、关注生命的状
态下进行。把阅读、言语、思考、感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唯师”、“唯试”、
“唯书”的桎梏,把阅读名著过程变成学生生命意识的自由张扬。

读名著,不仅是为了咀嚼语言文字,更要紧的是通过阅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起学
生心灵的涟漪,获得对真、善、美的把握和领悟,培养起对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
灵、美好情操的特殊感受。这要靠心灵对心灵的呼唤,靠感情对感情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
启迪,决不是靠一味分析课文所能替代的。阅读仿佛是一点火种,即使只是一点,只要时机适
当,也足以点亮学生心中的那一盏明灯。它把一个世界在学生面前打开,引领他们去体会、去
感受,使他们在长大后拥有一颗颗丰富细腻的心灵。学生如果没有在文学海洋里遨游,其心灵
是会干枯的,文学素养的缺乏会造成学生人生与社会经验的缺乏,长大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
都难以弥补这个缺憾。应该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本还给学生,让阅读
名著奏响语文新课堂的“和谐乐章”。

“趟过文学长河,撷一捧浪花带回家。”学生畅游在书海的同时,也会熏染着自己的家庭,
使整个家庭都能时不时地去文学长河里游览一番。“最是书香能致远”,作为语文教师,让书香
充满校园是我们的使命,让书香一直飘逸在学生漫长的人生路上,飘逸在每个家庭每个城市
里,飘逸在整个民族魂里,更是我们的目标。我深情地呼唤:让名著阅读成为中国人的日常习
惯吧!

(作者单位:绍兴县湖塘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