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方法及实践
(4)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
的读书方法。可以把 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 放在一边,抓住书的 筋骨脉络阅读,重点 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 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 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 也可以跳过去,向后 继续读,就可前后贯 通了。
(5)速读 这是一种快速读
书的方法,即陶渊明 提倡的“好读书,不 求甚解”。可以采用 扫描法”,一目十行, 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 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 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 读速度,扩大阅读量, 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 籍或参考书等。
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阅读,有利于同学们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建立阅读档案,积累精彩名言 警句和精彩情节
在阅读名著时,总有一些精彩的人物语言, 让我们回味无穷。比如写武松:“身长八尺, 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气”;写武 大郎:“身不满五尺,面貌丑陋,头脑可笑”, “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三分像人七分似 鬼”,诨号“三寸丁谷树皮”。
有了名著给予的德操、内涵和修 养,你们的明天,一会更辉煌!
⑶“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 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 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 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 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3.熟记名著中的主要章节目录、主题 思想、情节或梗概。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 《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 《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等。
4.熟记名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绰
号、典型语言等。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的诚信; 曹操的奸诈。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叛逆 思想;王熙凤阴险毒辣、贪婪虚 伪等。 《西游记》中孙悟空叛逆和反抗; 猪八戒憨厚淳朴,贪吃好睡; 《水浒传》中宋江绰号“及时 雨”,鲁智深绰号“花和尚”, 林冲绰号“豹子头”等。
中学生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第一部分
中学生为什么要读名著
一、完成《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学
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文学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初步理解、鉴赏文 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 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积累名著中的卷首语以及重要诗词文
⑴《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
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 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⑵《红楼梦》中 林黛玉 判词:“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风露 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9、《西游记》中, 孙悟空穿这身衣服 时,他的官职被 称 弼马温 。 《西游记》中最具 有反抗精神的情节 是 大闹天宫。
10、《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 善盗的是鼓上蚤__时__迁___,善射的是小 李广__花__荣__,善行的是神行太保_戴__宗__。
结束语
阅读名著,会使我们受益无穷; 阅读名著,会使我们提高修养; 阅读名著,会让我们启迪智慧; 阅读名著,会丰富我们的心灵,感动 我们的情感,给予我们斗志、感性和 希望。
三、读名著的好处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 名著如同与名家大师们携手共游。 既能增长见识,启迪智慧,还能博 古通今,大大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 培养人文素养。使我们获得很多有 益的启示,进而丰富我们的生活。
四、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调查
课余时间 :写作业、上网、玩游戏、体育活动。
课外阅读书籍:漫画、报刊、短篇小说类。
6)略读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
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 便翻翻,略观大意;也 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 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 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 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 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 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 达到阅读目的。
((7)再读 有价值的书刊杂
志不能只读一遍,可 以重复学习。孔子云: “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也。 因为“重 复是学习之母”。重 复学习,有利于加深 知识理解,也是加深 记忆的强化剂。
①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作品的主人公是 保尔·柯察金 。
②以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 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
(10)选读 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
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 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 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 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 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 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 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 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部分
各类的文学名著的复习的方法
一、寓言类的复习提要:
5.通过其他媒体信息熟记名著
⑴歌词“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写 的是是小说《红楼梦 》两个主人公林黛玉 贾宝玉 。
⑵ 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根据施耐庵 的长篇小 说水《浒传 》改编的电视剧中的主题歌,该小说中最 能体现这一性格的事件是(举一例)
⑶ 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是两厢情愿的意思。该歇后语是从《《三国演义》》的 故事中演绎出来的。
第二部分
激发名著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以“影视阅读”为引子,激发阅 读兴趣
课内外阅读相衔接。把课文中有关文学名著 阅读的专题内容,在网上搜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 影视剧,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了解专题的内容, 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名著的兴趣。
如课文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电视 剧《水浒传》第五集的内容。
因为“影视阅读”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情景交 融的阅读理解,从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并写 简单的观后感。
因此,每次阅读时遇到好的句子和精彩的情 节,可以把它用读书卡片的方法记录下来,这 样随着你的阅读量的增加,积累的名言警句也 就越来越多。
第三部分
介绍几种名著阅读的方法
(1)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
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 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 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 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 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 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 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 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5、《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如来 佛的第二个徒弟“谁”投胎转 世的?因父亲遇难,自幼出家, 法名是什么?
金蝉子 玄奘
7、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和《水浒》中各塑造了一 位武艺高强的英雄,他们 使用同一兵器,出自于同 一宗室,他们的名字 是 关羽 、 关胜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满纸荒唐言,一 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这是我 国古典文学名著 《 红楼梦 》的开卷诗。
(1)概括故事内容。 (2)揣摩故事幽默诙谐的语言。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
的思想精髓,体会蕴含的人生智慧。 (4)领会故事揭示的道理,思考故事
给你的启示。
二、诗歌散文类的复习提要
(1) 识记作者。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
的语言,摘录名言警句。 (3)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领悟文章内容。 (4)体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
生的描述和感悟,对作品 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 说出自己的体会,写读书 笔记,总结自己的收获和 心得。
三、小说、传记类的复习提要
1.熟记名著的作者、朝代(国别)、体裁等。
如:⑴《红楼梦》作者
朝代 清代
体裁
⑵《童年》作者 高尔基 体裁 长篇小说
国别 前苏联
⑶《格列佛游记》作者 斯威夫特 国别 英国 体裁 长篇小说
第五部分 名著知识知多少
1、这个人把荣府管理 得 井井有条, 使得荣 府中人人都畏惧她?
王熙凤
2、《水浒传》里有两个英雄人物,
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
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
装孬不折本,他们就《
》
里的煮酒论英雄
曹操和刘备 。
3、诸葛亮死于何地?
五丈原
4、周瑜临死前说了句 什么? 既生瑜,何生亮!
(8)写读 古人云:“好记
性不如烂笔头”。读 书与作摘录、记心得、 写文章结合起来,手 脑共用。不仅能积累 大量的材料,而且能 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 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 技巧。
(9)序例读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
书的序言和泛例,了解 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 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 进行阅读。读书之后, 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 例,以便加深理解,巩 固提高。
二,顺应中考,积累相关的文学名著常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 二00七年中考开始, 增加对名著阅读考 查的力度和难度,试题的命题方向,向阅 读的纵深掘进。不仅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 记,故事梗概的了解,而且突出了对名著 主要内容的把握和个人阅读体验的考查, 更强调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 养,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独特体验和高尚思 想情操的熏陶。
书籍内容:武侠、言情、体育、自然科学、军事、
卡通、科幻、各种车类等,阅读文学名著少之甚少。 动 机:追求新潮、时尚 、娱乐、消遣 。
四、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不浓厚的原因
一是由于时代的间隔,对经 典名著缺乏认识。
二是当今文化信息来源的多渠 道且快捷,还有那些“文化快餐” 的冲淡。
三是初中生课业负担重,没有 太多的时间用有于课外阅读。
二、降低心理压力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对许多同学们来说深不可测、 遥不可及,让人敬而生畏,许多一看到大部头 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 这种情况,同学们可选一些文字优美或传奇性、 故事性强的小册子:如《繁星.春水》、《老 人与海》等,这些不超过一、二百页的小册子, 同学们也比较容易理解的书籍,从中感受到阅 读的乐趣,而且很快就能读完。这样一个月下 来,每个同学都能读二三本名著了。
(2)通读 即对书报杂志从头
到尾阅读,通览一遍, 意在读懂,读通,了解 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 印象,取得“鸟瞰全景” 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 书报杂志,均可采取这 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