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复习题
名词解释:
P38 1.质膜内褶:质膜內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细胞质所形成的膜褶。
內褶周围细胞质有许多与之平行排列的线粒体,提供物质转运时所需的能量。
质膜內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增强了对水和电解质的转运能力。
P42 2.肥大细胞:肥大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内较常见的细胞,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在身体易于接触外界抗原的部位,如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下方结缔组织内,肥大细胞特别多。
肥大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和易染性颗粒,颗粒呈水溶性;胞核小而圆,位于中央,着色浅。
电镜下,可见肥大细胞内含有大量分泌颗粒,颗粒内含致密性物质,呈结晶体样或细粒状。
P73 3.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在此部位将兴奋从肌膜传递到肌质网膜。
P82 4.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功能部位。
根据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突触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前者以释放神经递质作为通讯的媒介,后者即缝隙连接,以电流传递信息。
化学性突触即通常所说突触,由突触前膜成分、突触后膜成分与突触间隙组成。
P71 5.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它是由1/2 I带+A带+1/2 I带组成,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
胞静止时,暗带的长度为1.5微米,眀带的长度为1微米。
因此,肌节长2.5微米。
P79 6.尼氏体:又称嗜染质,在核周质内呈嗜碱性的小体或颗粒状。
不同神经元尼氏体的形态和大小不一,通常在大神经元胞质内更丰富,电镜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游离核糖体构成,没有明显的边界。
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部位,合成的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所需的蛋白质和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酶。
尼氏体的形态和数量因神经元功能不同而不同,因此可作为判定神经元功能状态的一种标志。
P64 7.骨单位: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最多,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骨单位呈纵行的圆筒状,由4~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板围绕中央管而构成。
P148 8.壁细胞:因分泌盐酸,又称泌酸细胞,主要分布于腺的体部和颈部。
细胞体积较大,呈圆锥形,细胞基底位于腺的基膜上,似贴在壁上而得名;核圆深染、居中,可见双核,胞质强嗜酸性;电镜下可见胞核周围存在丰富的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观泡系统。
P173 9.气—血屏障: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有的部位无结缔组织,两层基膜融合。
气—血屏障很薄,总厚度为0.2~0.5微米,有利于气体交换。
P113 10.淋巴组织:淋巴组织又称免疫组织是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和一些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
细胞等。
淋巴组织主要有两种形态: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p133 11.滤泡旁细胞:滤泡旁细胞单个或成群地分布于滤泡之间,或者散在分布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胞体稍大,在HE染色标本上胞质着色略淡,银染法可见胞质内有嗜银分泌颗粒。
滤泡旁细胞的功能是分泌降钙素。
P190 12.滤过屏障:电镜下基膜可分三层,中层为电子密度高的致密层,内外层为电子密度低的透明层,分别由胶原蛋白和糖胺多糖组成。
(当血液流过血管球毛细血管时,管内血压较高,血浆内的某些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
)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分别对大小不同分子的滤过起限制作用。
P211 13.月经周期:自青春期至绝经期,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即每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的剥脱、出血、增生、修复过程,这种周期性的变化称月经周期。
P208 14.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透明带和放射冠,从卵巢表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P163 15.窦周隙:窦周隙为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光镜下不易辨认。
窦周隙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P151 16.微绒毛:吸收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的一部分向管腔内突形成的指状突起,称微绒毛。
(使细胞游离面的面积进一步扩大;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
解答题:
1.试述中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P105
答:内膜:内皮是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下层是薄层结缔组织,含有弹性纤维、胶原蛋白纤维少量平滑肌内弹性模式由弹性蛋白组成,膜上有孔。
中膜:由10~40层平滑肌,少量弹性纤维,胶原纤维。
外膜:明显的外弹性模和疏松结缔组织。
2.简述气管壁的结构。
P167
答:气管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
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基细胞和小颗粒细胞组成。
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基膜,是气管上皮特征之一。
3.试从小肠消化吸收功能说明小肠黏膜的结构特点(课件消化腺)答:1.吸收细胞功能:
1).参与消化吸收
2.)分泌肠激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成为胰蛋白酶
3.)参与sIgA的释放过程
2.杯状细胞
分泌黏液;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
3.内分泌细胞
I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促进胆囊收缩,胆汁排出,促进胰液腺泡分泌胰液
S细胞:促胰液素,刺激胰导管分泌水和碳酸氢盐,增加胰液分泌
量
4.潘氏细胞
小肠腺特征性细胞,锥形,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5.干细胞
位于小肠腺下半部,小,柱状;增殖分化,更新上皮细胞。
P112 4. 试述浆细胞的光、电镜结构,来源和功能
答:可分泌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既降低了该抗原的致病作用,又加速了巨噬细胞对该抗原的吞噬和清除。
可存活数周或数月。
P132 5.类固醇激素细胞及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各有何特征?答: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胞质内含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状脊线粒体多,并含有较多的脂滴(类固醇激素是低分子量的脂溶性分子,不形成分泌颗粒,通过单纯扩散的方式释放)。
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与蛋白质分泌细胞相似,胞质内富含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及膜被的分泌颗粒等。
P33(练习册)6. 何谓突触,简述突触的电镜结构及功能。
答: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它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进行生理活动的关键性结构。
电镜下,突触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部、突触后部与突触间隙。
P83功能:
P149 7. 试述胃壁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及功能。
答:LM C大,锥体形或圆形. ,胞质嗜酸性.核圆位于中
央.
EM 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绒毛.,微管泡系统.,丰富的线粒体
功能: 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P75(练习册) 8.胰岛的结构与功能。
答:内分泌部又称胰岛,主要是由胰岛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构成,胰岛的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它们共同调节血糖的代谢,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它直接作用于A,B细胞,使其分泌减少,即旁分泌作用。
PP细胞分泌胰多肽,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抑制胆汁及胰蛋白酶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