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回转窑通用安装说明目录前言 1 一、安装 (1)1-1 一般概述 (2)1-2 安装说明 (3)1-3 安装准备 (4)1-4 支承装置安装 (24)1-5 轮带筒体安装 (34)1-6 大齿圈的安装 (42)1-7 传动机构安装 (44)1-8 窑头窑尾件的安装 (46)二、试运转. (47)2-1 试运转前的准备 (47)2-2 单机试运转 (47)三、使用维护及检修. (54)3-1 起动前准备工作 (54)3-2 起动和停窑的操作 (55)3-3 液压挡轮操作、维护要求 (57)3-4 维护与检修 (57)3-5 润滑与冷却 (61)3-6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61)前言本说明书主要适用于直径φ3.5m以上的水泥回转窑。
本说明书是通用安装使用说明书。
由于回转窑的规格不同,其性能参数不同,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及相应的配套外购件不同。
因此,本说明书不包括回转窑的具体规格和性能参数,不包括具体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及相应的配套外构件安装使用说明。
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及相应的配套外购件安装使用说明见其单机所带安装使用说书。
一、安装1-1 回转窑一般概述1、工作原理回转窑是水泥生产的主机设备。
生料粉从窑尾筒体高端喂入窑筒体。
由于窑筒体的倾斜和缓慢地回转,使物料产生一个既沿着圆周方向翻滚,又沿着轴向从高端向低端移动的复合运动,生料在窑通过分解,烧成等工艺过程,烧成水泥熟料后从窑筒体的低端卸出,进入冷却机。
燃料从窑头喷入,在窑进行燃烧,发出的热量加热生料,使生料煅烧成为熟料,在与物料热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热空气,由窑进料端进入窑尾系统(预热器及收尘器),最后由烟囱排入大气。
2、结构概述回转窑主要有窑筒体、传动装置、支承装置、挡轮装置、窑头密封装置、窑尾密封装置、窑头罩等部件组成,见图1-1 回转窑结构简图。
2.1、窑筒体部分窑筒体是回转窑的躯干,系由钢板卷制而焊接而成。
窑筒体倾斜地安装在数对托轮上,沿窑筒体长度方向上套有数个矩形轮带,它承受窑筒体、物料、窑衬等所有回转部分的重量,并将其重量传到支承装置上。
2.2、大齿圈装置窑筒体上固定有大齿圈以传递扭矩。
大齿圈通过切向弹簧板与窑筒体联结,这种使大齿圈悬挂在窑筒体上的联结结构能使大齿圈和窑筒体之间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并能减少窑筒体弯曲变形等对啮合精度的影响,还能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有利于延长窑衬的寿命。
2.3、传动装置2.3.1 传动型式:传动系统采用单传动或双传动,由一台或两台主传动电机电动机带动,主传动系统由主电动机、主减速器、小齿轮组成,辅助传动设备等。
辅助传动设备电源为保安电源或自带发电机,以便于安装、维修、耐火材料干燥及主电源中断时仍能盘窑操作,窑筒体冷却过程中防止窑筒体弯曲变形。
辅助电动机上配有制动器,防止窑在电动机停转后在物料、窑皮的偏重作用下产生反转。
2.4、支承装置2.4.1、支承装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窑筒体的全部重量,并对窑筒体起定位作用。
支承点间跨度的正确分配,使各档支承装置的设计更加合理,保证回转窑安全平稳地进行运转。
2.4.2、支承装置由托轮轴承组及焊接底座等组成。
对于大型回转窑托轮轴承组一般采用滑动轴承,由托轮、托轮轴、轴瓦、球面瓦及轴承座等组成。
每个轴承座中装有两个热电阻,分别检查润滑油的油温和轴瓦的温度。
2.5、挡轮装置挡轮按其受力情况及作用原理,可分为机械挡轮和液压挡轮二种。
大型回转窑多采用液压挡轮。
液压挡轮设置主要由挡轮、挡轮轴、轴承体、导向轴、滚动轴承、挡轮行程开关等组成。
液压挡轮装置承受全窑的下滑力。
并且通过液压挡轮该装置可推动窑体向上移动,迫使轮带和窑筒体一起按照一定的速度和行程沿窑中心方向在托轮上往复移动,使轮带和托轮在全宽上能均匀磨损,以延长使用寿命。
1.窑尾密封装置2.带挡轮支承装置3.大齿圈装置4.传动装置5.窑筒体部分6.支承装置7.窑头密封装置8.窑头罩图1-1 回转窑结构简图1-2安装说明所有零部件易检查和维修,我们的目标是让该设备很好地为你们服务,因此请在安装使用之前仔细阅读该手册。
目的是帮助你们能够正确装配、安装,进一步了解该设备的结构特征,我们建议涉及到该设备的安装、操作、维修的所有人员应认真反复阅读。
在阅读期间,也许你感觉太细,不值得,但我们时常发现由于受外部影响或工作忙,没注意到细节。
回转窑的安装不能节省和简单化,好的安装将对未来的使用和维修带来很大好处。
根据现代技术和商务的专业化分工,安装和其他的职责有区分,安装的职责不随一段工作完成而终止,也不随另一段的开始而开始。
经常采用的规则是采取任何措施均不做担保,复检先前完成的工作将帮助保证安装工作每一步的正确性,并为下一步的安装工作提供相应的基础。
详实的计划和正确的判断将对避免麻烦事情的发生大有帮助,尤其在回转窑的初期运行期间,虽然要预见每一件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但本手册的目的是大致描述回转窑的安装程序,同时支持应该避免发生的事情。
本手册包括如下信息:支承底座、轴承、托轮装置、传动底座、主传动和联轴器的校核,此外还有润滑要求、基础要求和对设备安装和维护有关的其它信息。
尽管本说明书包括了大部分回转窑的安装情况,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是不一样的。
主要区别是在传动上,如:电机、联轴器、离合器和减速器。
这些可变因素一般有专门的说明书。
某些情况下,一个外购部件的调整公差是由该部件的供货商制定的(如减速器或电机)。
1-3 安装准备1、编制施工技术文件在安装前应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了解设备结构与设计意图,明确各项技术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安装计划和施工安全措施等,并指定专人负责整台设备的安装工作。
回转窑设备大,零部件多,安装要求高,安装单位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装备及进度要求等确定安装顺序和方法。
通常各部件的安装程序如下:1.1 安装工程师安装现场要具备有资格和有经验的回转窑安装工程师。
1.2 基础必须具备合适的基础。
相关要求详见回转窑调整和基础图。
基础中心线和标高点要标注在基础上。
1.3 支承装置安装和校准支承装置底座1.4 托轮和挡轮装配在支承装置底座上安装和校准托轮和挡轮机构。
此时浇注支承装置底座1.5 安装轮带和筒体将轮带和筒体安装到窑的支承装置上。
1.6 安装大齿圈将大齿圈安装到筒体上,并粗校齿圈。
参见相关的传动和齿圈安装图。
1.7 安装传动机构安装传动基础和粗校传动部件。
有必要进行大齿圈和传动机构的粗校,这样才能用辅助电机旋转回转窑进行筒体和轮带的精校。
1.8 校准筒体筒体精校完后,焊接筒体段,进行最终校正,并进行记录。
1.9 校准轮带校正轮带并焊接挡块。
1.11 校正大齿圈进行大齿圈的最终校正。
1.12 校正传动装置对传动装置支架进行最终校正。
浇注传动机构底座,此时去掉所有筒体运输用加强板。
1.13 辅助部件现场工程师要检查入料和卸料端密封、入料罩、出料和窑头罩、齿圈挡板等等,并确定这些部件的安装程序是否包括在安装大纲。
2、设备现场存放及检查:2.1 设备现场检查当设备到达现场时,要仔细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有缺货或损坏,按照装箱单检查每一项。
如果发现缺货或损坏,应尽快通知现场货运代理或我公司。
尽量避免索赔争议,并对以后补充或调整有益。
运输时用加工面做支撑的部件从垫木和木夹上取下时,检查接触面的情况,如必要时再涂抹保护层。
2.2设备现场保护:机加工面可用半干漆膜保护并做防锈处理。
国外产品可用美国的:Tectyl 506或Rust Veto 342;国产品可用:沥青硬膜防锈漆或沥青透明膜防锈漆。
其中部分产品必须存放在室,存放期限也不要太长。
国外产品可用美国的:Tectyl 511M或Rust Veto 4212;国产品可用:907防锈脂或201防锈油。
涂漆表面必须使用与面漆相适应的类似漆。
未涂漆表面必须保护,以避免与部件直接接触。
2.3 部件的存放:现场存放地必须是地势高,排水好,无积水,无泥泞的地方。
存放部件必须放好、盖好,以避免积水,否则会造成部件腐蚀。
将机械部件放置到离开地面的木架、木块或铁轨上,并与建筑场地分开,以避免损坏部件。
窑筒体和筒节不要放在方形垫木上,要放在支架上如船运过来的支架上。
当在直的垫木上调整筒体时,将会在筒体表面造成凹陷。
有机加工表面的设备必须用帆布或雨布覆盖放置在可靠场所。
存放部件要定期检查是否有腐蚀、尤其是支撑部位。
对损坏部位要进行清理,如必要时再重做防护处理。
常规检查根据气候条件进行。
组装过的机加工件、电机、电气设备和散装或纸箱包装件,如小铸件、螺栓、螺母、焊接棒材、耐火材料等等要室存放。
室存放区域必须是干燥的,最好有加热条件。
2.4 主要件尺寸检查2.4.1 底座检查a) 检查底座有无变形,实测底座地脚螺栓孔间距及底座高度尺寸等,并作好记录。
可参照附表1.b) 核对底座的纵横中心线。
2.4.2 窑筒体检查a) 直径检查:着重在每节窑筒体的两端检查。
检查记录表(可参照附表2)。
同一断面最大与最小直径差不得大于0.002D(D为窑筒体径),轮带下窑筒体段节和大齿圈下窑筒体段节不得大于0.0015D,超过此限度者必须调圆,但不得采用热加工方法。
b) 圆周长检查见检查记录表(见附表2)。
两对接口圆周长应相等,偏差不得大于0.0015D,最大不得大于7mm。
c) 窑筒体不应有局部变形,尤其是接口的地方,对于局部变形可用冷加工或热加工方法修复,加热次数不应超过二次。
d) 检查窑筒体的下列尺寸(可参照附表3)。
e)窑筒体的长度尺寸;其长度公差不得大于其长度的±0.025%.f)轮带中心线位置至窑筒体接口边缘的尺寸。
2.4.3 检查轮带径与窑筒体垫板外径的间隙(S),并核对轮带上钢印标注的径尺寸。
检查记录表(见附表4)。
3、基础验收及划线在设备安装前必须对照土建图、安装图和设备实际尺寸对设备基础进行验收,以便确认设备基础有无问题,使基础问题提前得以处理,保证安装的质量和进度。
3.1 设备基础验收工作的容,包括以下各项:a) 检查土建单位提供的中心线,标高点是否正确;b) 对照设备和工艺图检查基础的外形尺寸,基础标高尺寸,基础孔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尺寸等;c) 填写设备基础各部分的偏差检查表(见附表5)。
3.2、提交安装设备的基础,必须达到下列要求:a) 为了两次灌浆结合紧密,基础表面必须凿毛;b) 所有遗留的模板和露出混凝土外的钢筋等,必须清除,并将设备安装场地及地脚孔碎料,脏物及积水等全部清除干净;3.3、修正总图尺寸由于机械制造和土建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尺寸误差,特别是象长达几十米甚至百余米的由多节组成的窑筒体,其长度有累积误差是在所难免。
因此,必须根据窑筒体各大段节、各轮带和支承装置的实测尺寸,进行计算后对总图的理论安装尺寸作修正,形成新的安装总图,以此作为安装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