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津战役ppt

平津战役ppt

目录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功臣号
曹里怀
曹里怀,1909年11月生,湖南资兴七里柏 树村人。1928年春参加湘南起义,同年5 月在井冈山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文书、连 党代表、军部参谋、作战科长、师参谋长、 代理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五军团参 谋长等职。1935年任红四方面军作战局长, 后被调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当教员。 1936年10月随部队到达延安,任中国人 民抗日红军大学第四队、第六队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总留守 处参谋处处长,留守兵团参谋长。1943年 8月,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 1945年8月,奉命率千余干部奔赴东 北,任长春卫戍司令员、长春军分区司令 员。1948年9月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和平津 战役时,任三十八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1949年5月任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军长,组 织指挥了宜(昌)当(阳)战役,取胜后, 率部配合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9月下旬, 率部进驻湘西,执行剿匪任务。
平津战役的开始 平津战役的形式
目 录
国军打算

在这种形势下,傅作义和蒋介石从各自的利害出发,对华北 作战有不同打算。蒋介石早在东北作战接近失败时,认为东北不 保,华北孤危,同时淮海大战亦有一触即发之势,曾考虑放弃北 平(今北京)、天津等地,要傅作义率部南撤,以确保长江防线, 或加强淮海战场;但又怕南撤后,产生不利的政治影响,故徘徊 不定。傅作义是长期活动于绥远地区的地方实力派,深怕南撤后, 其主力为蒋介石嫡 平津战役 • 系吞并,故不愿南撤;另一条路是西逃绥远,但又怕西逃后势孤 力单难以生存,难下决心。11月初,蒋介石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 谈华北作战方针。经过磋商,认为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在兵 力上不占优势,东北野战军需经3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才能入关, 因此"华北不致遭受威胁"
目录
中共计划
• 在津、塘方向,中共中央军委原计划先攻塘 沽,后打天津。后前线指挥员报告,塘沽东面靠 海,其他三面为水渠盐池,不能对敌形成包围, 也不便大部队展开。同时判断北平、天津国民党 军有突围的可能,因此,建议以少数兵力监视塘 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12月29日,中共中央军 委批准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计划,并命令第41军 迅速归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全部由平绥铁 路沿线东调,协同东北野战军严密包围北平。天 津市有200万人口,东距塘沽50公里,西距北平 120公里,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战略地位十 分重要。
• ,而控制平津,支撑华北,牵制人民解放军东北、华北两 支部队,使其不能南下,对整个战局亦属有利。基于上述 判断,蒋介石决定暂守北平、天津、张家口,并确保塘沽 海口。傅作义依据上述方针,于11月中下旬调整兵力部署, 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除归绥、大同两 个孤立地区外,以4个兵团12个军共42个师(旅),连同非正 规军共60余万人,部署于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今怀安) 长达500公里的铁路沿线。其中,以蒋系的3个兵团8个军 共25个师,防守北平及其以东廊坊、天津、塘沽、唐山一 线;以傅系的1个兵团4个军共17个师(旅),防守北平及其 以西怀来、宣化、张家口、柴沟堡、张北一线。这种部署, 反映了蒋介石和傅作义虽然在方针上已统一于暂守平津, 但仍各有打算,即战局不利时,蒋、傅两系部队分别向南 和向西撤退。
目录
评价
•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 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 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 解放天津 • 平守军的和平改编。此战,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歼灭和 改编国民党军1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 50个师(包括在战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队)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1万 人(其中俘敌232510人、毙伤29790人、投诚8700人、改编25万人),基 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 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 集团,国民党军主力和精锐师团共约160万余人全部被歼。长江中、下 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被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 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 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 市区狭长,有海河经市区流入渤海,国民党军长期 设防,工事坚固。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指挥第62军 (欠1个师)、第86军等部10个师及非正规军共13万人, 附山炮、野炮、榴弹炮60余门,企图凭恃"大天津堡 垒化"的防御体系,进行固守。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决 定集中5个军共22个师,连同特种兵总计34万人,附 重炮538门、坦克30辆,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兵器夺 取天津。1949年1月2日,各攻击部队进至天津周围, 至13日基本肃清了外围据点。在此期间,指挥夺取 天津的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敦促陈长捷仿效长 春的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可保证其生命财产的安 全。但陈长捷拒不接受这一解决办法。源自录简介平津战役图片
国军打算
中共计划
评价
意义
简介
•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 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 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 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 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 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 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 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 地区。
目录
意义
•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 东北解放以后,据守张家口、北平、天津、唐山一线的国民党华北 “剿总”傅作义集团50多万人,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 已成惊弓之鸟。是撤是守,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虽然他们的主 张不同,但都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而对我军的力量估计不足。因 此傅作义集团采取了暂时固守平津,确保海口,以观战局变化的方针。 为了防止傅作义集团南撤西退,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以东北野战军 和华北军区主力联合举行平津战役,就地歼灭傅作义集团,并采取了 这样几条措施: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取捷径以最快速度隐蔽入 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和天津之敌,斩断敌人海上退路;徐向前兵 团停止攻打太原,杨成武兵团撤围归绥(现呼和浩特),以免傅作义作 战失利后向西北逃跑;通过与傅作义进行谈判,将其稳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