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级会计实务基础知识(九)企业风险及其分类
(一)企业风险的含义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一般用事件后果和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
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将受到各种事件的影响,这些事件对目标的实现均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风险的内涵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1.风险与目标实现相关。
企业在创造价值过程中,需要有战略、经营、财务、合规等目标。
同时目标也体现在企业的不同层次(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和过程)中。
2.风险来自不确定性。
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中,如全球化、技术、重组、变化中的市场、竞争和管制等因素都会导致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也带来了机遇,如果能够合理认识和有效管理企业风险,这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创造更大的价值。
企业风险的类别(☆☆)
企业风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具体分类见下表: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通过管理风险使不利因素控制在该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主要基本概念:
(1)一个正在进行,并贯穿整个企业的过程;
(2)受到企业各个层级人员的影响;
(3)战略制定时得到应用;
(4)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级和单元,还包括采用企业层级的风险组合观;
(5)目标是分析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识别一旦发生将会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把不利的因素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6)能够向企业的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合理保证;
(7)力求实现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但相互交叉的目标。
2.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作用
(1)协调企业可承受的风险容量与战略。
(2)增进风险应对决策。
(3)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与内部控制相比,全面风险管理所应对的是企业的所有风险,内部控制通常控制的是企业内部可控的风险。
当企业完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进而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时,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策略,而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对应不同的内部控制措施。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充分吸收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强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整合与统一。
第二节企业风险管理方法
一、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及具体方法(☆☆☆重中之重)
(一)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信息搜集、事件识别、风险评估的前提。
企业应通过制定程序使各项目标与企业的使命相协调,并且确保所选择的具体目标及其所面临的风险在企业愿意承受的风险水平(即风险容量)的范围内,即目标设定环节应确定风险容量和容限。
1.风险容量
风险容量与企业董事会风险偏好和可承受的风险水平(风险容忍度)相关。
风险偏好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由董事会确定,一般用定性表示。
企业风险偏好一般应当处于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
企业可承受的风险水平应尽可能用定量表示,主要决定因素包括:财务实力是否雄厚、运营能力是否高效、企业及品牌声誉是否坚
不可摧、企业营运市场的竞争能力等。
风险容量反映了企业增长、风险和报酬之间可接受的平衡。
企业在战略目标设定中将风险容量反映其中,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资源配置,成功实施战略,确保企业保持在它的风险容量内。
【链接】所谓风险容量,广义地讲,就是企业在追求其价值增值过程中所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和数量。
它反映了企业的风险理念和管理哲学,同时对企业的文化与经营风格产生影响。
往往会引导企业的资源配置。
2.风险容限
风险容限是相对于目标实现所能接受的偏离程度。
计量风险容限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和分析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风险容限能够被计量,而且通常采用与目标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
业绩计量指标可以用来帮助确保实际的结果处于既定的风险容限之内。
例如。
一家物流公司的目标是98%按时送达,可接受得时间偏差范围是97%~100%;它的培训目标是90%的通过率,可接受的成绩是至少75%;它希望员工在24小时之内答复所有客户投诉,但是接受最多的25%可以在24~36小时之内回复。
在确定风险容限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要考虑相关目标的重要性,并使风险容限与风险容量相协调。
在风险容限之内经营能够就主体保持在它的风险容量之内向管理当局提供更大的保证,进而就主体将会实现其目标提供更高程度的慰藉.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