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务本求实倡简有度》张庆:江苏省小学特级教师,曾担任苏教版教材主编,现任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语教科书主编。
观点撷要与感悟:一、(预设)务本“本”有两层意思,一是以人以本,二是文本(语文教科书)。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会说话,把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交给学生,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任务。
现实情况:不是把文本看得太重了,而是对文本的重视与钻石远远不够。
子曰:“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如果连“一隅”都没有举好,怎么能够反出“三隅”呢?二、(上课)求实少一点形式主义,即使是公开课,也应提倡以平常心上常态课。
提倡迈开自己的双脚,走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要高度重视教学的效果,教学的效果即是研究的成果。
三、(操作)倡简不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简简单单地上语文,应当具备下面几个特征。
1、教学目标单纯明确。
有舍才有得。
2、多一些“语文”(生自主地识字、写字、读书、背诵、习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少一些“关于语文”(围绕“语文”所进行的讲解、分析、提问、表演、多媒体等)。
3、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
4、作业当堂完成,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四、(拓展)有度做好语文该做的事,做好本年级段要做好的事。
师读文本及构想:学生准备:圈画生字和词语,查字典给课后生字词扩词。
第一课时构想:引入课文情境,初步理解“刨根问底”,识写生字。
一、读图:这是哪儿,你想到了哪些成语?这里有河流,就是“川”,还有很多的石,合起来就是“磊”,猜猜看这幅图里哪位是“川川”,哪位是“磊磊”?还有一位“叔叔”。
学习“叔”字,可拆成“上——小——又”来记。
叔叔是什么人?(勘探队员)在干什么?(聚精会神地看)(出示:川川磊磊叔叔)读一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正如妈妈喊着你的小名字一样;我可喜欢这两位小朋友了,你看他俩穿着整洁,目光灵动,真讨人喜爱!(用文中的图导入,从图中读出相关的信息。
)二、听课文录音,尽量用到文中的词语说说:他们正在一起干什么呢?试着把你用到的文中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此环节训练听力。
)突出关键词:刨根问底,并大致理解意思。
三、自读课文1)默读课文:读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
2)读后思考:用“ ”划出川川和磊磊向叔叔问了几个问题,并用①②等标上次序;用“﹏”划出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四、初读反馈:1、你会读哪个词,并给哪个字注了拼音。
你留意到哪个字容易错。
(生上台板书。
)相机进行词语闯关。
2、你会读哪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重点指导读7、11自然段。
3、问了几个问题,展示标记做得好的同学的书。
幻灯出示,读一读。
问:川川和磊磊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五、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构想:引导生对课文“刨根问底”:1、课题为什么叫“石头书”?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课题。
2、双引号在前和在后的不同用法,发现规律,并试着去运用。
3、有趣的生字:册、印。
左右结构的穿插。
再读文本及再思考:文中最值得探讨的一句话: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本课最值得培养“问”的品质:爱问、会问。
在日常与人的交流中,要能发现疑点,找出重点,会“刨根问底”,找出层次等等。
具体到本文:课题值得质疑,课文插图教会我们读图,文本以对话贯穿全文是一种“刨根问底”,第7、11、13自然段可以找出鲜明的层,“矿物”、“化石”需要理解,“册、迹”象形,“即——印”需要比较……如果作为教师能教会学生思维的方式,那该多么美好。
我备《17、石头书》价值分析:文本: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教学:借助文本,除了扎实的字词句教学,还应培养学生会“问”的品质,以助学生可持续发展。
对师生的观察(只针对本课):学生:对化石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对地壳的变化比较陌生,学习这一课,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课前再查阅一些资料,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语)会问——没有教师重视这个问题,平时都强调学生“爱问”,但怎样问倒没有几人提出,值得探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壳”,理解“矿物、化石、刨根问底”等词语,比较“即——印”、“好奇——奇怪”等;②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2.能力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掌握反问句和因果关系的句子,练习说话。
③关注提示语,能写一段对话,用上提示语。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明白石头书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培养“问”的品质。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刨根问底”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我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理解“刨根问底”。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第7、11自然段。
3.初读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4. 留十分钟让生当堂完成习字册。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理解“刨根问底”。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师举起一本书)2、这是什么?(师拿了一块石头。
)今天我们要学习“17、石头书”,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3、大家读题,你有什么想法?(生谈自己的想法)师评价:大家真爱问问题。
(板书:爱问)二、认识文中人物:1、(出示P97页插图)这是哪儿,你想到了哪些成语?这里有河流,就是“川”,(师画“川”)还有很多的石,合起来就是“磊”,(师画“磊”)。
2、(出示P96页裁剪图)我可喜欢这两位小朋友了,你看他俩穿着整洁,目光灵动,真讨人喜爱!猜猜看这幅图里哪位是“川川”,哪位是“磊磊”?3、还有一位“叔叔”。
学习“叔”字,可拆成“上——小——又”来记。
叔叔是什么人?(出示:勘探队员)在干什么?(出示:聚精会神地看)。
谁来表演一下“聚精会神”这个词语,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4、(出示:川川磊磊叔叔)读一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正如妈妈喊着你的小名字一样。
接下来,就让来学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指导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读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
(2)读后思考:用“”划出川川和磊磊向叔叔问了几个问题,并用①②等标上次序;用“﹏”划出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四、初读反馈:1、你会读哪个词,并给哪个字注了拼音。
你留意到哪个字容易错。
(生上台板书。
)相机进行词语闯关。
重点读准:yìn相机出示“册”的象形字,古指编串好的竹简。
师生共同板书,写进田字格。
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些词语意思?预设:(1)板书:刨根问底。
(2)不明白的可以怎么办?(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矿石: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2、你会读哪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重点指导读7、11自然段。
相机出示:印、亦(迹)的象形字,比较“即——印”象形字。
共同板书,写进田字格。
相机出示:壳,多音字。
由“士——冖——几”组成,写进田字格。
3、问了几个问题,展示标记做得好的同学的书。
(师把问题规纳整理,用幻灯出示)引导读课文。
请你联系课文来说说川川和磊磊是怎样“刨根问底”?(预:围绕什么主题?向谁问?问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关系?答:川川和磊磊围绕“石头”,向一位勘察队员叔叔问了6个问题,这些问题步步深入。
)你明白“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吗?(它像是你在拿着锹在挖树根,想知道它的底在哪儿,是什么样的;它像你在挖着一个洞穴,越刨越深;你刨得越深懂得就越多。
形容人爱问问题,爱思索,爱寻根,这个“根”是事物的本源。
)五、理清文章脉络1.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六、指导书写(必须留下10分钟给生当堂完成习字册,从纠正坐姿开始。
)1.重点指导“纵让”关系,以“队、叔、怪、矿、煤炭”为例,重点指导易错字“煤”,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和避让穿插关系。
2.学生描红、仿影。
我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石头书"的含义,掌握反问句和因果关系的句子,练习说话。
2. 关注提示语,能写一段对话,用上提示语。
3. 培养“问”的品质——善于听,找出疑点、找出层次、找出重点。
4. 相机练习感情读文。
教学重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会从课本中“刨”出知识。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石头书”。
文中有好多词语,1、你会读吗?(出示词语)2、你会写吗?(指名上黑板写记住的一个词语)读一读“刨根问底”,说说它的意思。
(它像是你在拿着锹在挖树根,想知道它的底在哪儿,是什么样的;它像你在挖着一个洞穴,越刨越深;你刨得越深懂得就越多。
形容人爱问问题,爱思索,爱寻根,这个“根”是事物的本源。
)二、让我们来看看从这篇课文里我们还能“刨”到些什么呢?让我们拿起笔边读课文,边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预设1:题目为什么叫“石头书”,还有哪些取得好找的课题?预设2:怎样“问”?——善于听,找出疑点、找出层次、找出重点。
预设3:提示语可在前,可在后。
注意表情、动作、心情,遇动词多时要用逗号。
三、研读课文1、(出示文中六次对话)男女生分角色练读,课文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一句话概括?(表扬:对,我们要善于读,在读中分辨出重点。
)改写课题:石头就是书。
可以改成一个比喻句。
2.为什么石头就是书呢?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一层一层,有字,有画,还有作用)3、学习2——5自然,感悟石头书的样子。
出示句子: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叔叔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一句什么句?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指名感情朗读。
说话:因为……所以石头就是书。
4、学习第二部分,感悟石头书上的字。
(1)简单地说,石头书上的字就是指什么?(生答:石头书上的字指雨痕、波痕、矿物。
)(表扬:真能干,你读出了关键词。
这里要注意层次,从分号去辨别。
)(2)请大家根据课文来判断谁是雨痕,谁是波痕。
(3)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简单介绍雨痕和波痕。
(雨滴打在柔软的沉积物表面留下圆形或椭圆形的凹坑,沉积物固结成岩石后,这些凹坑就留下了痕迹,就是雨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