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重庆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精品】重庆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一次全真模拟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活性炭净水B .蒸馏水获取淡水C .以葡萄为原料酿酒D .酒精挥发2.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B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燃烧C .二氧化碳有毒,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D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水蒸气B .氨气C .臭氧D .氢氧化钠4.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 .人间四月百花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后分子停止运动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说明二者原子结构不同 5.如表是生活中常见4种饮料及主要成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雪碧是一种混合物B .4种饮料中,苏打水的pH 值最小C .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适宜补充盐汽水D .喝适量柠檬汁有助于补充人体的维生素 6.人体所含元素根据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下列元素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A .IB .PbC .CaD .Zn7.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A .CH 4+2O 2=====点燃CO 2+2H 2OB .H 2CO 3=== CO 2↑+H 2OC .BaCl 2+2AgNO 3=== 2AgCl ↓+Ba(NO 3)2D .2H 2O 2=====MnO 22H 2O+O 2↑8.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C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D .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置换法9.重庆八中渝北校区建设牵动每一位八中人得心,下列建材中主要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 .实木地板B .塑胶跑道C .钢筋混凝土D .不锈钢护栏10.在化学反应A+2B=C+2D 中,m 克A 物质与n 克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e 克C 物质,则同时生成的D 物质质量为A .22m n e+- B .2m n e +- C .2m n e +- D .m n e +-11.辣椒是重庆美食中不可或缺的特色食材。

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碱是一种天然植物碱,其分子式为C 18H 27NO 3,下列关于辣椒碱说法错误的是A .O 、C 元素的质量比为9:2B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5C .属于有机物D .该物质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3.如图是固体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0℃时,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B .M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C .将40℃是M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D .将50℃时M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14.判断金属Zn 、Fe 、Ag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很多种方法,下列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A .根据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B .根据金属导热性、导电性的强弱C .根据铁与硝酸银溶液、硫酸锌溶液能否反应D .根据金属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的大小15.右表是“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中的一部分,下列与“★”处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处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CuNO 3B .★对应物质属于盐C .★处应填“不”D .★对应物质的溶液为浅绿色 16.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中进行白磷燃烧试验,在白磷被点燃至装置恢复到室温的这段时间内,集气瓶中的下列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明显不正确的是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0分) 17.(3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1)汽水中的酸__________;(2)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3)苛性钠中阴离子__________。

18.(5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水是常用的溶剂,配置下列溶液时,可用水做溶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生理盐水B .医用碘酒C .高锰酸钾溶液D .植物油(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80℃时,请比较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_____乙(填“>”、“<”或“=”)(4)将40℃时甲与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80℃时,可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___。

(填“甲”或“乙”)19.(4分)“对比试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燃烧的条件B.铁定生锈的条件C.证明CO2与NaOH反应(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实验B,一端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定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___________直接接触。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后在瓶①中滴加石蕊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0.(4分)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请回答下面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X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2)铝比铁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却更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3)向一定质量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填溶质化学式)21.(4分)保险粉(化学式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

Na2S2O4制备流程如下:(已知:常温下Zn(OH)2的溶解度为1.42×10−5g)(1)反应I的原理为:Zn+2SO2===ZnS2O4,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2)反应II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4)滤液中含有Na2S2O4,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加入Na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22.(5分)请结合下图中的A—F回答问题:(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2)B与D组合可完成实验室制取H2气体的操作,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代替B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选用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制氧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松同学利用下图中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来收集并测定氧气的体积。

23.(6分)菠菜中含有草酸,将草酸晶体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

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成分,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1)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CO;猜想二:只有CO2;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验证猜想①无水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189.5℃分解。

根据此信息,你应选择的加热装置为右图中______(填“A”或“B”)②该装置中乙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端气球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燃加热装置中的酒精灯b.点燃丙处的酒精喷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装入药品④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则猜想__________正确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7分)24.为了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的溶质成分,将废液过滤,取滤液224.4克于烧杯中,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滴加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

经测定A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根据题中有关信息和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原废液中的溶质成分有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2)该碳酸钠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结果保留到0.1%)(3)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必要的解题步骤,结果保留到0.1%)参考答案1. C2. A3. A4. A5. B6. C7. D8. D9. B 10. D 11. A 12.B 13.C 14. C 15. B 16.D 17 (1)H 2CO 3Si +14 2 8 4 (3)OH -18.(1)煮沸;(2)O 2H O +2H 222点燃==;AC (3)< (4)乙19.(1)达到着火点;(2)空气(氧气);(3)O H CO Na NaOH CO 23222+=+,溶液变红 20. (1) 汞(2) 4Al+3O 2==2Al 2O 3(3) Zn+2AgNO 3==Zn (NO 3)2+2Ag (4) Zn(NO 3)2、Fe (NO 3)321.(1)化合反应;(2)422242)(2n O S Na OH Zn NaOH O S Z +↓=+(3)过滤(4)使Na 2S 2O 4的溶液度下降22.(1)铁架台(2)↑+=+2442H ZnSO SO H Zn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3)↑+==∆2n 33l 222O KC KClO O M ,丙23.(1)既有CO,又CO 2;(2)A ;吸收二氧化碳,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cdab ;三 24.(1)CaCl2,HCl ;(2)4.6%(3)6.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