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推进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

关于推进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

附件5: 关于推进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 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正确认识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建国以后5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该产业规模企业实现产值53亿元,上缴税收1.5亿元,出口创汇7120万美元,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税收及创汇额的13.8%、13.4%和30%。该产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的重点产业,产业特色日渐鲜明。一是产业基础较好。全市从事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加工的企业超过100家,规模以上企业有22家,企业总资产30.3亿元,职工总人数17682人,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企业12家。其中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1家,过2亿元的1家,过亿元的7家(详见附表一)。二是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水口山有色公司年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10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27亿元,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衡东三家钨业企业“十五”期间产值增加了4倍,集聚效应明显;其它重点企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三是资源储量比较丰富。有色金属基础加保有储量达620万吨。其中,铅锌590万吨、钨1.9万吨、锡13.58万吨、黄金310.8吨。全市共有有色金属矿床(点)116处,其中铅锌30多处,铜36处,钨20多处,锡8处,黄金22处。四足产品市场份额较大。主导产品年生产规模为:电铅11万吨,电锌7万吨,钨铁、钨条3360吨,仲钨酸铵3900吨,精锡2000吨,黄金800公斤,铜阳极板3.3万吨。部分产品已占国际、国内市场较大份额,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主导产品铅、锌、锡在全国市场销售量居第三,衡东钨的产量及销售量占全国的40%以上。五是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水口山牌”锌锭、铅锭、1#氧化锌、“飞雁牌”1#精锡已成为国家优质产品,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该产业在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资源出现断层。由于勘探工作滞后,加之近年的高额产出,导致主要资源基地洞老山空,资源接替断层,资源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资源危机初步显现。二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主要产品以精矿和初级冶炼产品形态销售,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且产业链短,上游产品居多,下游产品较少,企业经济效益不明显。三是产业发展规划滞后。产业发展点多、面广,缺乏宏观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近几年来小型企业和个体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观象十分严重,企业之间也未能形成有序发展,削弱了我市有色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四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一些小型企业工艺相对落后,许多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淘汰落后工艺,废水、废气的排放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 二、明确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发展思路 世界经济由复苏期进入繁荣期,对有色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国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要素出观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产业梯度转移的势头将越来越快。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与区域优势,抓住机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观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指导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发展有色金属产品深加工,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模式,扩大开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伸和优化有色金属产业链,把衡阳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重要有色工业基地。 (二)发展方向:发挥资源优势,扩大冶炼规模,建设资源开发、冶炼加工、材料研发三大板块,构筑对外融资、资源控制、产业整合、技术研发、市场拓展、跨国合作及企业文化7大平台,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向环保效益型转变。 (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实观总产值110亿元,增加值33亿元,利税11亿元。培植一批重点骨于企业,其中产值50亿元以上的1家,10亿元以上的3家,1亿元以上的15家(详见附表二)。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其中电铅48万吨、电锌12万吨、氟石精粉6万吨、铅酸电池阳极板3万吨、钨系列产品3.5万吨、精锡5000吨、锡板材2000吨、五氧化二钒3800吨、钒铁合金2800吨、金属铟90吨、黄金2.5吨。 (四)发展重点:以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为核心,以衡东钨业、世纪特种合金、寰星铜业、鼎力铅业等为依托,发展电铅、电铜、电锌、电锡、铅酸电池、钨制品、硬质合金、稀有金属及合金等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加大找矿和勘探力度,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有色金属工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促进集约化生产,积极构造和延伸有色金属主导产品产业链。“十一五”期间,要根据产业链现状(详见附图),围绕本产业的主导产品,提升其上、下游产品的生产能力,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12项),总投资约15亿元(详见附表三)。 1、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重组今天公司松柏分公司。投资2.6亿元,主要产品年生产规模达到:次氧化锌2万吨、一水硫酸锌3万吨、金属铟20吨,年创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 2、水口山三厂铅冶炼治理改造。总投资1.5亿元,采用水口山炼铅法对现有粗铅系统进行改造,设计能力为:粗铅8万吨/年,硫酸7.8万吨/年,粗铅含金900千克/年,粗铅含银130吨/年,次氧化锌含锌7500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亿元,年均利润2700万元。 3、常宁金马矿业建设。投入1.3亿元,建设两条锡采选生产线,年产锡精矿1000吨,实现产值1亿元/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 4、水口山铜冶炼治理改造。投资1.3亿元,采用水口山炼铜法对现有粗铜冶炼工艺进行改造,建设规模为:粗铜2万吨/年,粗铜含金243千克/年,粗铜含银19吨/年,硫酸8万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年利税5000万元。 5、水口山铅酸电池工程。总投资1.1亿元,一期工程设计年产铅酸电池极板3万吨、铅酸蓄电池290万千瓦时。年创产值3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 6、衡东钨业生物冶金法提取五氧化二钒。投资8000万元,竣工后生产五氧化二钒3800吨/年,年产值5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 7、水口山康家湾外围找矿。按十年规划进行,分三期开展工作,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其中,“十一五”投资4000万元,预期探明获取122b级铅锌金属量90万吨,金金属量70吨,银金属量2000吨,在2012年成为矿山接替基地,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0年。 8、水口山硫精矿焙烧回收黄金。投资6000万元,建设一座沸腾炉,年处理8万吨硫精矿,年产硫酸8万吨,黄金1.5吨。实现年产值2亿元,利税2000万元。 9、天原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投入技改资金5000万元,将锡锭加工成锡板材、锡丝、锡粉或镀锡,实现年产值3.5亿元以上。 10、水口山冶炼综合回收。投资50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利税1200万元。 11、水口山康家湾三期工程。总投资4820万元,设计利用储量502万吨,设计规模45万吨/年采出矿。工程达产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万元,年利税800万元。 12、衡东钨业用自产五氧化二钒生产钒铁合金。投资3800万元,竣工后年生产钒铁合金2800吨/年,年产值8亿元,实现利税8500万元。 三、强化推进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发展措施 (一)合理制订规划,推进产业发展。严格按照“十一五”规划,制订有色产业资源利用规划、可持续发展规划、产业水平提升规划、人力资源培养和发展规划等,以现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园区为依托,以产品专业化协作为纽带,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向园区、向龙头企业集聚,构建优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二)加强资源监管,实现有序开发。遵循“科学、合理、充分、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强化对矿产资源勘探及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钨、铜、金等战略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对重要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初级原料和低附加值矿产品的输出。强化出市有色矿产品综合调控,保障重点企业生产原料供应。进一步规范矿产品经营秩序,坚决查处和打击私挖乱采、非法经营等不法行为。鼓励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等企业“走出去”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基地,积极利用国外资源。 (三)推广先进技术,加强循环利用。鼓励采用先进探矿技术,开发先进采矿技术和难选冶矿应用技术,提高矿物利用率,加强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回收和深加工。大力推广资源利用率高、污染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依法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的产品,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和转换效率。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管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大力推进有色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战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鼓励和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平台,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成果,采取自主开发、合资合作、引进技术等方式,积极发展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产品。 (四)加大政策扶持,增强产业投入。建立健全骨干企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以及衡东的钨业、常宁的锡矿等行业的骨干企业,完善新产品开发、信息化建设、出口退税、人才引进、盘活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国有资产的退出和重组,提高产业集群吸纳资金的能力,实现低成本扩张和快速扩张。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杠杆,优化贷款资源配置。做好计划用电工作和资源接替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培育骨干企业。构建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产业链为纽带、工业园区为依托的区域特色经济链、产业集群和经济圈。 (五)加强战略合作,提高开放水平。积极引进外来战略投资合作者,吸引国际、国内大企业(集团)通过独资、控股、参股、收购、联合、兼并、租赁、托管和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来衡阳投资建厂,合作开发,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行业整合。支持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等大型企业“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加大产品出口,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带动设备、技术和劳务输出。鼓励企业创造条件到国际市场直接融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用技术、品牌、管理等相对优势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