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WDRD格式--可编辑-- ---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大语文教学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落实,轻能力培养,重课内传授,轻课外实践。一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语文学科丰富的课程资源, 紧抠教科书, 隔绝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致充满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成了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实现课内外衔接, 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主题单元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它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 力拓展知识的外延, 吸纳丰富的课外知识, 真正实现在生活中、 实践中学习语文。 其次,新课程以九年一贯的思路来设计, 消除了小学与初中的界线, 使语文学习更具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全盘考虑”的意识,对于每一阶段的

学习目标、内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实行单元主题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同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有机整合, 可以跨学科, 也可以跨年级, 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2.教材编排特点的需要 尽管现在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 但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如人教版的教材,首先确定贯穿 1-6 年级的主题领域,然后再确定每个年

级、每册的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 (选编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类型、各种体裁的作品 )和一个“语文园地” 。 一个主题单元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 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 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 但在现实教学中, 教师往往孤立地进行单篇教学, 割舍了内在的联系, 使语文教学走向僵化。 单篇文章与整个单元之间有何关系,如何做到点与面的结合, 让学生获得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体验?这些都值得在主题单元教学中进行尝试。 3.“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需要 “以情景为中心” 的课程的基本思想是: 为适应和改造 “未来情景” 而学习,

1 ---WDRD格式--可编辑-- --- 认为教育应该关心学生走向社会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 并据此来设置课程、 组 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中学习,获取各种不同的知识,既包括认 识结果,也包括认识过程。儿童通过这样的学习,发展成为善于适应未来情景, 但又不完全受环境支配的人。 在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 我们必须从传统的 “师授生受” 转向让学生经历 生活感受、发现问题、实践体验、探究问题、建构认识、迁移应用的过程。单元 主题教学在对教学内容整合的同时,也注重情景的创设,符合“以情景为中心” 的课程所倡导的思想。 4.教师由教材的“消费者”转向“使用者” 在“制度课程”的背景下,教学渐渐变异成为忠实地传递文本教材的过程, 教师成为教材忠实的消费者, “单元主题教学”的概念被逐渐淡化甚至是完全失 落。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从“消费者”角色转变成“使用者” 的角色,做教材的主人。教师要善于使用教材,对于同一主题下的材料,教师要 钻研其内在的联系, 对各部分的教学要根据需要进行有机取舍。 教师还要善于发

现教材,敏锐地发现生活中能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内容。 总之,主题单元教学要求 教师具有对教材进行选择、取舍、重组的能力。 二、国内外现状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提出了“主题教学” ,并探索了“主题教学”三条途径:“主题讲读、主题作文、主题阅读” 。“主题讲读”让文本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围绕一个研究主题探索其教学规律。 “主题作文”让作文教学回归自然,回到生活,实现整体构建开放性作文教学课程。 “主题阅读”主要指读书课。在语文教学中, 将语文教材零碎散落的, 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借助于“主题”挖掘教材中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点” ,并把它与学生的精神世界、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或风士人情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密度强,容量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可限量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价值取向的形成,当然也包括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 在国内有很多教师参与了有关主题教学

2 ---WDRD格式--可编辑-- --- 这一课题的研究, 他们都是从自身实际出发, 学生实际出发探讨研究了适合自己 本土领域主题教学。 但窦桂梅认为:主题教学的研究还处在青涩阶段, 主题阅读、

主题作文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开发,距成熟还有一段距离。 三、理论基础 1.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遵循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 改变传统单一的智能观, 促使 教学走出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阴影, 将教学目的定位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

种智力潜能上。 多元智能的学习方式大部分以参与和探索为主, 允许孩子在不同

的领域,用不同的风格、方式进行学习,以尊重、协助、引导、观察的方式与孩 子互动。本课题强调通过教材及其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发挥每个学生智

能优势的“切入点”,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展示才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遵循生本教育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 伦理观、教育行为观。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 是教育的本体。 生本的特点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 握学生这个主体, 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 所以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

中,要将学生放在本体这个位置上,为学生成长服务。 3.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将遵循苏霍姆林斯基 “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

展的人”的教育观点。 一方面教师要提供和创造学生发展必备的条件,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学生内在 的精神需求, 让语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乐于接受、 渴求的课堂, 使学生达到快

速发展的思想状态。 四、课题界定 “单元主题教学” 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

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实践活动有机的整合起 来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

3 ---WDRD格式--可编辑-- --- 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 使学生个体的主体能动性达到很好的尊重 和展现。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 旨在探索出有效的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流程, 改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五、研究目标 1.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大大提高。 2.教师能独立解读教材,有一定的整合教材的能力。 3.探究出一套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和适合教师教学方法策略。 4.学生阅读视野开阔,阅读量增加。 5.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提高。 6.阅读积累丰富。 六、研究内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题将从学生、教师、文 本三者着手进行研究。 1.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课前的有效性自主预习和自主阅读兴趣的提高。 2.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先行提高自身素养,提高整合提炼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主题单元教学的依据, 只有对原有教材充分熟悉、 理解的基础上才能 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与重组,实现教材的再创造。 3. 选择合理的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文本,拓展补充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材料。 教学资源是无限的, 可选择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要在无限的资源中作出 有限的选择就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资源应具有整体特征的全息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其次,资源应具有鲜活性,能积极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

4 ---WDRD格式--可编辑-- --- 再次,资源选择应讲求实用高效原则。 4. 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 研究适合本土的单元主题教学的课型、策略。 七、研究方法 1.采用理论学习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解读课程标准,研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 材特点相关论述,学习有关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理论。 2.实验班跟踪实验,确定科研实验班,实验班作为重点实验基地。 3.行动研究法,对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按既定思路进行研究,从中摸索出规 律和经验,从而形成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流程。 4.比较分析法,在研究的各个阶段,对普通班和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八、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完成课题的论证工作, 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完成课题 的申报方案。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 进行新课标和关于单元主题教学理念的学习, 初步探

讨课题研究内容,形成阶段性理论。 第三阶段:实践探索,重点研究阶段 从学生、教师、文本、课堂入手进行 实践探索,深入研究。初步形成源于教学实践的单元主题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实践验证,理论提升阶段 调整研究方案,深入实施。其间根据 中期评估的情况,总结经验,调整思路,改进不足,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单 元主题教学模式,使研究走向深入。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重在对研究成果, 进行理论性的总结, 并不 断地汇总、分析、提升各项研究成果。 全面完成课题组的实验报告, 举行鉴定会, 完成课题评审工作。 九、可行性分析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