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新中国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然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为新中国初期的和平建设争取了有利的环境。
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70 年代我国的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中国开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制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第二,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外交史。
腐败无能的清
政府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
1971 年第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70 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的事务全面参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
在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赢得了与会各国的普遍赞扬。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了78 天的空袭。
中国等国表示强烈谴责,迫使北约停止轰炸,显示了中国等国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促进了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中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相继加入了亚
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走向终结,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逐渐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中国是多级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们将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继续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