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积累重点词语;
3、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教学难点: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平凡而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感动中国》2005年度获奖者王顺友的事迹导入。
ppt展示王顺友工作摄影作品及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引出本文与王顺友有着相同工作的性质的信客。
二、了解信客这一职业的背景。
三、作家作品简介(为学生推荐《文化苦旅》)。
四、检查预习
五、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解决问题:
1、请用一个字概括您对“信客”这一职业的初步印象。
2、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工作劳苦:终年跋涉
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六、合作探究(同桌之间交流探讨)
1、速读课文,找一找:做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
2、文章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A.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
B.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
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
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3、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两个事迹?
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
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
4、通过事迹,你认为信客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有才干等。
5、信客死后,为什么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6、回顾全文,为“信客”制作档案。
七、探讨主题
思考,探讨:
文章写到信客的人生归宿,写到他死后很多人来吊唁。
作者这样写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道理: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人总会赢得别人的尊敬爱戴。
八、拓展延伸(课后习作)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示例:
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旧志不懈,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