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
拓展
今晚也请同学们回家搜集像贝多芬这样的伟大动人的事迹,下周我们好好分享。
收集伟人事迹
板书设计:《月光曲》
皮鞋匠 爱妹情深
失明姑娘 热爱音乐、体贴哥哥
贝多芬 伟大造诣、伟大人格
1、水天相接、洒满了银光,这样平静的海面,可以想象音乐应该是(轻柔、舒缓),所以读时应该也如此;
2、越升越高、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的海面,可以想象到景象变化了,音乐也随之增强;
3、4:刮起大风、卷起巨浪、一个连一个涌过来,这是一个骤然激昂的过程,节奏应该越来越快。朗读时要随着景象与乐曲旋转的变化,语调由舒缓推向高亢,语速由缓慢推向急速。)
《月光曲》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虚实结合部分。
2、了解故事梗概,感受兄妹情深及贝多芬的伟大之处。
3、学会抓住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情怀。
难点:领略并学习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预习任务单:
1、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聆听音乐,与贝多芬相联系,并说出贝多芬的认识。
2、Independence(自主)
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卡完成前两题。
全文按顺序记叙的;
默读第九自然段,用“”画出虚写(联想)的句子,并大声、有感情朗读出来。(2分钟)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卡完成前两题。
Guidance(引导)
月下的海边茅屋,贝多芬望了望相亲相爱却为生活所迫的兄妹俩,按起了琴键。《月光曲》悄然而生,伴随着琴声,兄妹俩的面前仿佛出现了别样的风景。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特别的第九自然段。老师说过读书一定要有画面感,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画面的不同之处。
男、女生美读月景部分。
哥哥看着妹妹听着乐曲,联想到什么?哥哥在失明妹妹的表情中,感受到妹妹也沉浸在那个宽阔自由、光明美好的向往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这种写作手法叫虚写。与前文的实写相结合就统称为虚实结合,突出了音乐,真的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学生读句子
小结
贝多芬曾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他出身贫寒,成名后依然一心为穷苦人造福,这是多么可贵的人格魅力。
波涛汹涌: 恬静:
2、体感知:
盲姑娘家境:,但是盲姑娘。贝多芬听到他们兄妹的谈话后,。盲姑娘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贝多芬的音乐。贝多芬离开小姑娘茅屋后,记录下。
教学过程
板块
教学活动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I、导入
1、播放《月光曲》,让学生猜一猜出自哪位音乐家之手。
2、补充贝多芬的童年经历和晚年经历,
并交代:就因为贝多芬出身贫寒并且始终热爱音乐,在某一个幽静的夜晚,机缘巧合下贝多芬走下海边茅屋,遇见了拥有相似遭遇的兄妹俩,从而创作了刚刚我们所听见的跌宕起伏、无边幻想而又世界闻名的《月光曲》。(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