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说课稿大全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说课稿大全
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力求采用自主、 合作地学习方
式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中, 相互启发, 拓展思路,
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
态,变 “被动地学 ”为“主动地学 ”。
【说目标】
1. 学会 14 个生字,会认 9 个生字。
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理解乌龟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三、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
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时, 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 并能在教师创设的
情境中体验、 感受, 达到情感的共鸣, 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
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法
本课教学,创建了 “多向互动、合作探究 ”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学法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朗读感悟,个性展示的方法。让学生
借助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 在充分的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展示个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 “塘、脑、袋 ”等 14 个生字,会写 “两、就 ”等 9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做到不懂就问,增强爱动物、爱科学的意识。
4、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
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
一、说教材
1 小蝌蚪找妈妈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 不
知不觉也变成了小青蛙, 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
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 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 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材
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 “温和 ”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
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
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 文中始终不点明 “我”就是水, 而是
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
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 以学生为
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同时,实现知识与能力、创新与实
践的巧妙融合,达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说教材】
2.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 “我”的叙述
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 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 会呈现
(五)、板书设计
针对低年级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图片的形式, 再
现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起到
了以图引趣、以趣学文的作用。
六、总结
大千世界, 无所不有。大自然无穷的奥秘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 去发现。《小
蝌蚪找妈妈》 一课语句浅显易懂, 趣味性强。 我运用了相应的电教媒体化抽象为
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时,我用谜语引出蝌蚪,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
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整体感知是学好课文内容的重要前提。 我让学生看课件听范读课文, 学生通 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范读, 身临其境后, 就能轻而易举地初步感知了 课文内容。 (三)识字教学。 我采用儿童的语言, 运用多种方法,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 注重培养识字 兴趣和培养好的识字习惯,循循渐进,教会学生学习多种识字方法,掌握规律, 主动识字。 (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因为本文是一篇看图学文,所以在学这段课文前,我用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先让孩子们观察图上有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再结合朗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画出 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在孩子 们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把这段课文读好,读出小蝌蚪快活的心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先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再找出相应的段落自由读,边读 边画出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的话。 (2)这幅图上的小蝌蚪和前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对比图) (3)思考:小蝌蚪怎么想起要找妈妈? (4)分角色表演 “迎上去 ”,通过亲身演绎,使得孩子们在情境中亲身去感 受,就很容易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比苍白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5)指导朗读。 重点读好小蝌蚪和鲤鱼妈妈的对话, (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 的语气)多种形式读(分角色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鲤鱼阿姨的话,有没有找到妈妈呢? (1)出示图,先观察图,小蝌蚪遇到了谁?再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读,画 出小蝌蚪和乌龟说的话。 (2)观察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对比图) (3)表演 “追上去 ”。 (4)指导朗读好本段, (重点读好对话) (5)分角色朗读 4、学习后面几段 (1)出示课件(总结前两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提示:观察图,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小蝌
蚪又看到了谁?用笔画出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画出青蛙妈妈对小蝌蚪说
的话,有感情地读一读。小蝌蚪变成青蛙后,跟着妈妈去干什么了?
5、总结全文 再次演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这个知识点再一次强化。
6、实践拓展
你还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交流。
7、课件出示课堂作业(填空)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够帮助孩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