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作用:解释、预测、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发展新的理论2、大卫豪分类: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对社会工作所设计的要素进行解释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关于社会工作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理论3、马尔科姆佩恩分类:实证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理论4、人类行为:广义上是指有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的仅指外显的行为,有多样性动态性、适应性、指向性、可控性以及发展性的特点,受到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5、社会环境: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有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及变动性的特点6、朋辈群体:是指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以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7、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与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具有非平衡型。
包括微观、中介、外生、宏观系统8、联结力:一个人所拥有的与他人建立互惠性关系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联结力,个人才能借助环境中的资源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最终形成的链接里的高低是衡量个人与环境契合程度的主要标准9、生命周期:人类个体大致经历着相同的生命周期,人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些生命阶段是序列的、普遍性的和可预测性的10、自我规划能力:指在尊重他人权利和需要的同时,能够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明智的决定,并采取有效行动付诸于实施的能力11、生活事件:对个体和环境造成扰动的某种刺激,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是个体内部环境的变化,应对方式不同可能构成压力源或是挑战源12、胜任感:指的是个人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或控制环境的信心13、自尊感:是由联结力、自我规划能力和胜任感等多个方面培养起来的关于自我的正面感觉14、偏差行为: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时应的行为15、社交内驱力:社会关注的需要、掌握环境的需要、寻求个人社交生活的结构和秩序的需要16、动态诊断:个人与环境互动状况;原因诊断:人与环境互动状况的原因,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分类诊断:试图去分案主的不同类型的状态17、焦虑: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是一种紧张状态,院子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冲突,分为现实焦虑:对外在世界的危险的恐惧;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个体内部的力量平衡的威胁所致18、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包括:否认、替代、认同、投射、退化、压抑、升华、合理化、反作用19、自我功能:人们适应和应对世界的手段,自我承载着能量和动机。
现实检验、判断、自我和世界的现实感、规范和控制、客体关系、思维过程、适应性退行、防卫性功能、刺激障碍、自主功能、掌控感-能力、综合-整合20、自我掌控感:理解适应性行为的重要概念。
埃里克森认为最佳的自我发展是对阶段性特殊发展任务和危机的掌控的结果。
出生到死亡的八种危机,危机的处理结果形成不同的自我掌控感:基本信任克服不信任、获得独立自主感减少羞耻和不安、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货的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获得创造力避免自我专注;获得自我完整避免失望感21、自我支持:旨在重整、维持或提升个人的适应性功能并强化有缺陷的或受损的自我。
聚焦于现在的行为、有意识的想法和环境改变,其方式是经由与社工有价值的关系而学习和掌握新技巧,一般是短期的22、自我修正:改变基本的人格类型或结构23、自我调节:集中于现在和过去的潜意识感受和内驱力,避免环境改变。
努力的方向是获得对感受的洞察和解决情感上的冲突,运用非指导性的和反省性的技巧,一般是长期的24、蜕变性内化:是客体关系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即成长的过程机制,通过此机制,病人能够内化所需要的自身客体的功能,并获取缺失的自体结构,首先,必须在自体和自身客体之间建立基本的同理连结,其次必须要有能被处理的且非创伤性的同理失败25、接纳:接纳就是以一种非评判的态度进行沟通的思想和一种处理个人和个人行为之间不同的一种能力26、当事人自决:是指在个案工作过程中,承认当事人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需求,工作者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权利,承认他的需要,协助他应用适当的资源和发挥人格潜能达成自我决定27、人格特质:个人在先天基础上,经过后天社会化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人格方面特殊的品质。
这些特质在不同时期和情境中保持某种行为形式和一致性28、偏见:一种朝向一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时的态度29、刻板化:指一种对不同的人群带着偏见态度和先入为主的思想30、文化理解力:即文化能力,是指工作员在与当事人沟通的过程中,把自己专业知识与当事人所在的特定的文化圈方面的信息结合起来,在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的前提下,用一种比较批判的开阔的眼光去看,去理解当事人的文化。
有利于理解当事人,表达同感,有利于工作员介入31、澄清:旨在修复适应性系统,主要帮助区分客观现实和外部世界的扭曲,从而能够面对案主的心理现象的产生过程并进一步加以观察,挖掘出有意义的细节,这样案主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模式有更好的自我认识,并形成一种新的视角去解释自己的行为和问题32、简述语义:用简洁具体的语言转述当事人的问题,目的是协助当事人聚焦并明白自己的问题33、摘要:总结和当事人在整个会谈中谈到的一些重要的东西,确认一些共同的问题,以避免漫无边际的会谈34、反应感受:指工作员站在当事人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体会当事人的感受,把隐藏在当事人背后的情绪显露出来以便当事人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35、自我坦露:工作员适当的与当事人分享自己对自己、对当事人、对他人以及问题的看法与感受。
有助于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和反应自我接纳的程度,有利于营造开放的气氛。
自我坦露是关系的一部分,是互利的,自我坦露的深浅在于与当事人的关系以及是否有助于当事人的改变36、解释:是心理动力社会工作的核心治疗活动,体现的是社工对案主的精神生活的理解,旨在让案主认识到阻抗,并使潜意识的意义、来源、历史和模式变为意识。
解释的目的是辨识案主当前的状态与早期的历史的关联,洞察到案主生活经验中的冲突,检测案主的特定动机干预了自我的自身观察功能,揭示出治疗关系中出现的移情37、修通:即形成一种新的路径,旨在打破经验和记忆中情感与冲突的禁锢;解释的延伸深化与扩展,行为的各种前提和来源的各种功能和决定性因素;将环境中的案主及重要他人置于活生生的情境之中进行自我形象的重构;协助裹足不前的案主在面对其一直认为是危险的冲动和客体之时尝试新的反应和行为模式以促进其改变。
目的是继续个体的发展直至形成一个能够进行移情性交流的自我38、治疗性对话: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分为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和诠释39、自动化思考:认知行为理论的观点,是指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的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40、认知错误:专断的推论、选择性抽象、过分概括化、夸大和贬低、个体化、二分法思维41、图式:关于个体如何看待它们对世界对人、对事件和环境的重要信念和假设,基本的认知图式是积极的或消极的42、ABC人格理论43、前置事件:是认知行为理论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一种概念,指环境中出现在目标行为之前的事件或其他相关行为44、反应性制约:最早出现的行为理论,也成经典制约,或刺激—反应理论。
关注的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条件作用就是这样一个行为习得的过程,即在行为与刺激之间建立不同牢固程度的联系的生活(系统脱敏法)45、操作性制约:强调后果或随之而来的行为,即强化或工具性制约。
正强化:在行为发生之后的行动、刺激或后果,导致满意度的提高;负强化:让人脱离或回避难堪情景的后果;惩罚是一种导致减少行为的令人讨厌的或恶心的后果,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可以减少过去某种行为的重复出现(代币疗法)46、社交技巧训练:是行为治疗的策略。
旨在根据社会学习和认识理论促进个人在人际交往、就业和自信方面的应对、沟通和控制能力的提升,这样可以促进案主与环境的交流。
利用一系列问题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教会参与者更有效的互动技巧。
行为预演:通过模仿或角色扮演来进行的一种社交技巧实践,要求案主完成他们过去已经能够行使的技巧,在他们认知到困难并得到替代方式的建议之后,按住可以更有效地方式实践这一技巧;示范:是指由他人对角色示范所期望的技巧进行预演,随后由示范的观察着进行模仿;形整:当一个案主能够模仿示范的行为之时,社工和在场的他人应给予赞扬和强化,并给予那些随后成功的完成这一符合期望技巧的案主以正面支持和强化47、认知重建:应用于辨识与问题或症状相关的案主的错误和非理性的观念,这样的人只是解释其感受的未曾证明的假设,目标是辨识、挑战焦虑思维并代之以更精确的思维48、系统脱敏法:立足于交互抑制原则,即人们可以凭借竞争性刺激对抗神经性刺激去抑制稍弱的神经性焦虑。
策略是以更强的刺激去抑制稍弱的神经质焦虑。
首先介绍相关列表,如主观焦虑量表,要求案主给自己最差的体验评定为100分,绝对平静为0分,并评定现在的状况,然后开始学习肌肉深层松弛,随后社工在按住的协助下建构一个引发不良反应的事件的层级。
确定每个层级都与不同的主题联系。
最后实施脱敏,先进性放松训练,在案主达到一个非常深入的放松状态双眼紧闭的时候社工询问案主的放松程度,然后给出一个控制的场景,如果这个场景不导致焦虑,社工就从任意等级列表的最低级开始要求案主去想象,案主在想象到场景的时候就以竖起手指为信号,5-7秒后要求案主停下来并给出评分,慢慢升级实现脱敏目标49、压力免疫训练:目标是通过教导案主在困难的情境中如何说和如何做来减轻和预防压力,写专注建立应对压力的技巧的方式。
社工接触案主并从其日常体验中收集诱发压力的数据并选择相应的应对压力策略。
案主学会了解其适应不良的思维、解决问题、控制情感反应和执行应对技巧50、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个人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人,同事朋友亲戚等)和亲密伙伴(紧密关系,关系中的人认同和期待彼此负有责任)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的(引导协助、有形支持与解决问题的行动等)或表达性的支持(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认可等)51、非指导性辅导:是罗杰斯提出的人本治疗理论的基本概念。
要求工作员避免与当事人52、人类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的产物,这是一种全人的观点。
53、适应系统:系统如何在成长或改变的同时保持其稳定性。
54、社会工作系统:改变主体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55、生命周期:是指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和历史变迁之生活事件他们都对个人的生活产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