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

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社会工作:是一种一助人为乐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人道主义:是以人为中心或为本位的哲学价值理念。

其本质是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愚昧,提倡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神道,提倡人道。

人格理论:人格由三个主要系统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完美精神分析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有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

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认知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的缺乏。

行为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再关注人的内心世界,而是转向关注人的外在的行为表现,集中关注那些可观察的行为,认为那些潜藏的思想或意识是非常不明智的。

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社会系统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即在特定的系统之中,社会工作者要想对其工作对象进行治疗就必须关注他所生活的环境。

标签理论:这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

沟通理论:它认为当我们采取某种行动的时候,我们总是为了响应某些获得的信息,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根据理论,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案主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1)帮助案主获取信息(2)帮助案主作出反馈(3)。

发出信息(4)。

删选,整理,改变来自外界的信息增权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社会福利:从广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

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儿童社会工作:以儿童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不仅限于贫苦无依的收容教养,而且扩展对全体儿童的福利服务。

社会角色: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社会小组工作:以社会团体为对象,在团体工作者的协助下或通过团体情景与团体互动实现娱乐,教育与治疗的目标或通过团体共同努力达成社会行动,从而促使社会变迁,促进整个社会繁荣。

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社会行政:是一种重要的简接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是一种把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策转变为各种服务活动的程序。

济贫法: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整套救济工作方法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者进入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

二、简答、论述题1.社会工作的功能。

(1)助人(2)救难(3)解困(4)发展2.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的职能。

(1)恢复的职能——解决问题(2)预防的职能——预测、控制和消除妨碍社会功能的因素和条件(3)发展的职能——发掘资源、发掘潜能3.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作为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界定社会工作本身,它的目标和意义,而且在于它同时界定了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机构的项目、目标和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

总之,价值是贯穿社会工作实践始终的东西。

社会工作中的价值概念属于哲学范畴。

它是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包含着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

它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

高登斯坦是这样来说明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关系的:“价值被认为是社会工作定义的基础,同时被看作是社会工作的唯一基础或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

他还被认为是社会工作技术的源泉,是对某些人进入某种职业的动机和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互动的特征、关系的解释。

总之,在社会工作的结构中,价值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列维说:“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

他不仅是做事情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关于做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和他应该如何去做的准则。

对于人们,它充盈着理想主义的抱负和关于人们应该如何被对待的理想主义的理念。

对普通凡人不能期待的时间和关照却都可以期待与他们(社会工作者)”4.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I.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1)个人是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对象。

(2)在社会和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

(3)它们具有相互的社会责任。

(4)尽管对每个人来说,他们都具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是每一个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唯一的,与其他人是不同的。

(5)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实现每一个人全部潜能和社会责任假设。

(6)社会有责任提供各种方式,克服或组织在个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的自我实现的障碍。

II.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1)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2)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3)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4)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它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力;(5)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6)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有要求合适的手段的权利;(7)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力和社会保证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8)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9)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10)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利变富。

III.泰彻的价值体系:(1)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2)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对待;(3)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的决策;(4)每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5)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平地分享对货物和服务的控制;(6)对于为了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和自由获得的权利。

5.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

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国际的普遍性原则,结合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应包括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和尊敬人。

I.敬业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基础。

敬业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社会工作专业的敬业,不仅涉及该专业的性质、信誉和科学精神,而且涉及社会工作者对工作、案主、机构和社会的关系原则。

有了敬业精神,社会工作的其他专业价值就会由此衍生出来。

II.接纳接纳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

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

当案主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档案主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

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III.自决自决即自我决定。

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正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

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工作者很容易替案主决定,犯越俎代庖的错误。

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

鉴于在自决理解上存在着严重分歧,所以当事人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第一,当事人绝对清醒,有自决的一直和能力;第二,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当事人绝对无害。

在这两个前提下,社会工作者则要为当事人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IV.个别化个别化市一中分别注意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

他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

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的不同之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其次,在生活、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另外,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V.尊敬人作为社会的高级价值,它认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更宝贵和更值得崇尚的了,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它并不是孤独的,对许多专业和对大部分文化与社会而言,它是共同的。

社会工作的三种价值,即个别化、自决和接纳都是和尊敬人有关的,事实上它们是从尊敬人这个基本价值推导出来的。

6.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着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

社会工作的基本职能就是帮助人们解决他们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确定社会工作着将要帮助人们去解决的问题到底属于何种性质,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环节。

在这方面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工作中的许多理论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了解各种行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性质与原因,从而使社会工作者对将要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

大多数社会工作理论都会以他们对人的行为、社会过程以及行为和社会问题的看法为基础,明确地或含蓄地告诉我们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应该是什么。

(3)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

这也是社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一个“好用”的社会工作理论,会对如何解决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各类问题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方法与技巧模式。

这些程序、方法与技巧模式虽然不能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一种处处灵验的“万应处方”,但可以为他们提供许多宝贵的引导和启示。

由此可见,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工作领域,有许多取向、观点不同的理论。

它们对大体相同的对象与问题的对象与问题作出了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解释和说明,也提出了不同乃至相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模式。

选择不同的理论,就可能意味着对同一类对象和问题做出不同的界定,设立不同的工作目标,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因而也意味着产生不同的工作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