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提高审美素质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个体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
【关键词】阅读;审美;能力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审美能力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悟阅读,丰富学生的美的情感阅历
审美情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反映形式。
是学生个体心灵对客观的人与事的心灵态度体验。
审美情感阅历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而是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情感体验。
它始终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审美创造相结合。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文本塑造的意境中,可以获得诸如喜欢、悲哀、愤怒、恐惧、忧郁等种种复杂情感,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阅历。
例如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感悟对祖国热爱之情;阅读《藤野先生》体验友谊的纯真之情;阅读《祭妹文》品味骨肉间的血肉亲情;阅读《梅花岭记》感受对国家事业的正义之情;阅读《最后一课》品悟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此等等。
这样的阅读引导就自然会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发现美选择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不断发展提高。
另外,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
学生通
过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能在感受美的同时,领悟文字中的价值和精神追求,体验各个时期不同的美的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经历苦难曲折,步入更高的思想境界,领略无限的意境风光。
那种美的享受,那种美的情感阅历,就如小草沐浴在细雨如丝的春风中一样。
学生在享受文本塑造出的美的同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享受向深处发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一些严肃的而又不是唾手可得的问题:生活道路如何选择,人生价值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如何善待生命,如何善待自然如此等等,把学生的美的情感感悟引入学生灵魂上市的更高层次,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美育的更高目标。
二、审美阅读,培养学生的美的想象力
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审美心理。
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把从文本中感知到的文字表象加以加工改造并重新组合,构成的全新的,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的审美意象。
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学生对文本中塑造的美有了感知、吸收、积累的基础之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品味、感悟最后通过丰富的想象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审美意象。
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熏陶。
怎样形成这种效果呢?教师不过是个引子,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心领神会的感悟。
但教师的引子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文学文本中包含着美,(凡是在生活中最能体现出人的本性为人所宝贵的,富有社会意义与人生价值,从
而易于唤起审美情感的,就是文学文本药塑造的美)但又不是俯首可得。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打开思维大门,感知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性格美;环境氛围美;社会风尚美;情节曲折美如此等等。
例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对小石潭周边环境的描写,对潭中水、潭中鱼的描写虽然仅是廖廖数语,但是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联想思维并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是能品味出作品塑造的环境凄清、潭水清澈、潭鱼闲适的意境美的。
也会品味文本中作者多角度的描绘:绘声“如鸣佩环”,绘色“青树翠蔓”,绘形“参差披拂”,绘影“鱼影浮动”,绘神“游鱼闲适”。
也只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联想,才能从听觉上想象到潭水的清脆悦耳;从视觉上想象到潭周边竹木的青翠葱茏多姿多彩,潭水的清澈透明,鱼影的鲜活滋润。
审美想象力也是一种认知功能。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审美想象力是根据文本语言的表达或描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文本塑造形象的想象。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想象来感知文本塑造的美的意境,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美的创造力
拓展阅读,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更主要的是理解文本。
理解文本就要展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由此拓展开去,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学生想象意境与文本塑造意境对话;学生想
象意境与作者心中意境对话。
这些对话无论是联想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含有丰富的创造因素。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开发性预习作业:“走进朱自清”——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生活经历?他有哪些重要作品等等。
学生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与作者展开对话。
就会深入了解朱自清的身平经历、个人思想。
了解到朱自清不接受美国救济粮而饿死就会被她伟大的人格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所感染,从中受到教育。
具体到文本阅读中,应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朱自清的内心世界。
《背影》中所塑造的亲情是感人的,但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之中,还会体会到《背影》不仅写出了对父爱的突然感悟,更有深层的意境。
从而体会到家庭亲情的纯真之美。
更能深切感受到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
一种有家真美的真实体会油然而生。
并由此引导学生拓展到具体生活中:我爱我家,我爱家人增进一种普遍需要的爱的良知。
这也是拓展阅读的目的所在。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美的素质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美育也是可能的可行的。
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语文课本及其它语文课程资源中多种多样的形象美,把握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个性,运用形象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个体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积累美的感悟、美的情感,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美育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