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 《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 •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 —
A. 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 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 教学原
则 7.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 .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 .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 , 品
德的教育 9.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 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 .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 .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 .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 理的特
征 13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 题中横线上。
14 .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 赫尔巴特撰写的|《普
通教育学》。
15 .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 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 .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 这三种计划是 学期计划、课题计划和教学进度
计划。 仃•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 和学生原有的道德水平 之间的矛 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 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
活动。 心理学部分
五、 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 及其规
律 24. 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 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 —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 列
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一一平衡一一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
对应?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 .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B .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 .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 .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B •心境C.热情D.应激
31 .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 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 化
的现象;称为() A. 从众B .依从C.服从D.遵从
33 .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 .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 .智力二因素论B .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 .智力三元论
35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B .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六、 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 题中横线上。 36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37 .人的情绪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面部表情。 38 .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 分配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 时
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 自动化的。 39. 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 安
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套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清华大学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更要给“猎
枪”。“干粮”指 知识,“猎枪”指学习方法。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方法比知识 更重要。 2. 教学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 和归
宿。 3. 《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教师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 资
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4. 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检验,教师备好课必须做好钻研 材、了
解学生和 设计教法三方面的工作 。 5. 教学大纲由教学计划编写的指导文件是 。
6. 一名教师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跃”这个字,右边的“夭” 正
好是今天学的这个“笑”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笑”这个字的时候 就容易多了,这名教师是运用 启发性原则来进行教学的。 7.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文化 和社会文化o
8.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9. 循序渐进原则要遵循学科的由浅入深的规律 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o
10. 首次提出六三三学制,至今仍在采用的是九年义务制
二、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 0分) 1.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
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D )o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C )o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o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4.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B )o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5. 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 )o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6. 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D )o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
7. 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A)。
A. 发现问题一一理解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检查假设
B. 发现问题一一研究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检查假设
C. 发现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理解问题一一检查假设
D. 研究问题一一发现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检查假设
8•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本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 )。 A. 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9.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XX级干部,以求 得心理
满足。这是采用了( 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 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
10.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 点
出自洛克的(B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
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11. 班主任工作是从(D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织班集体
12.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 )。(株洲
市) A. 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
13.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4. 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是
(D)教改的科研成果。 A.愉快教育B.和谐教育
C.成功教育D.目标教学
15.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B )。
A. 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
C. 课外、校外活动
D. 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6. 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
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C)。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 地
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C ) o
A. 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