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2.小学教育心理研究的对象是小学教育中()A.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B.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D.教育过程中的行为3.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冯特B.比奈C.桑代克D.班杜拉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在1960年提出了“课程改革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华生B.杜威C.布鲁纳D.布卢姆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寥世承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A.18世纪B.19世纪C.19世纪中叶D.19世纪末20世纪初8.广义的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学生B.人和动物C.动物D.以上都不是9.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小学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布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关键年龄大约在()A.7岁至8岁B.10岁至11岁C.12岁至13岁D.5岁至6岁11.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教育与遗传B.遗传与环境C.社会与遗传D.教育与环境12.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A.多维思维B.思维的可逆性C.具体逻辑推理D.守恒观念形成13.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A.需要、动机、世界观B.理想、信念、世界观C.兴趣、动机、世界观D.兴趣、爱好、理想1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15.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A.卡特尔B.威特金C.吉尔福特D.列维托夫16.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17.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18.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班杜拉19.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杜威20.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纳21.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将学习分为()A.5类B.6类C.7类D.8类2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A.无关刺激B.中性刺激C.无条件刺激D.强化23.顿悟说的奠基人是()A.考夫卡B.特默C.苛勒D.托尔曼24.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思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25.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景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26.()的思想来源于普莱西发明的教学机器。
但其真正的首创者应归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A.掌握学习B.程序教学C.合作学习D.发现学习27.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A.指导法B.讨论法C.发现法D.接受法28.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是()A.桑代克B.斯金纳C.苛勒D.布鲁纳29.提出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苛勒D.布鲁纳30.依据()可以将学习划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A.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B.学习材料本身是否有意义C.学习时是否记住了所学内容D.学习者是否利用原有经验,并理解了所学内容31.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B )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3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D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33.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B )A.很高B.较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34.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A.没有意识到的动机B.意识到的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3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C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36.一种学生动机强。
但学习习惯、学习行为不良,导致了学习效果很差,这说明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D )A.正向一致B.正向不一致C.负向一致 D .负向不一致37.“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D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38.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D )A.行为一认知主义者B.认知主义者C.建构主义者D.行为主义者39.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C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40.陆钦斯量杯实验说明定势具有( C )A.积极的促进作用B.消极的阻碍作用C.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D.没有作用41.“举一反三”属于( D )A.纵向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迁移D.特殊迁移42.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A )A.认知结构和态度B.年龄和学习材料C.智力和学习环境 D.学习目标和态度4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B )A.负迁移B.正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4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 D )的关系A.学习程度B.记忆方法C.记忆材料D.时间45.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 C )A.语义B.概念体系C.视像和声像D.图式46.利用幻灯片或电影胶片可以观察植物的缓慢生长过程,这是利用了( A )A.模象直观B.言语直观C.图片直观D.事物直观47.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属于( A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强化D.消退48.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D )A.活动技能B.学习技能C.一般技能D.认知技能49.在智力技能形式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C )A.原型定向阶段 B.操作定向阶段 C.原型操作阶段 D.原型内化阶段50.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 C )A.规则的发现学习B.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C.从范例中学习D.没有正确答案51.技能的种类有(D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52.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D )A.学校教育B.知识C.迁移D.应用53.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B )A.阅读B.吹拉弹唱C.运算D.应用54.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C )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55.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D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56.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C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57.()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B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58.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B )A.联结阶段B.认知阶段C.自动化阶段D.熟练阶段59.在操作技能形成的(A )阶段,动觉控制开始起主导作用。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60.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B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61.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B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6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D )A.元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认知策略63.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 )A.设置学习目标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D.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64.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D )A.语义联想B.视觉想象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6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D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图像等6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B )A.意识和能力构成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D.经验和方法构成67.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是( C )A.提出假设B.提出问题C.发现问题D.提出方案68.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C )A.潜意识B.前意识C.定势D.潜伏学习69要求学生尽可能多个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A )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70.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C )A.获得规则B.理解概念C.创造性D.知识迁移71.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
这种现象被称为( C)A.习惯B.定势C.功能固着D.定向7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C )A.2——5岁B.6——7岁C.8——10岁D.11——12岁73.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D )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遵守法规取向阶段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74.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B )A.0——6岁B.6——9岁C.9——16岁D.16岁——成年75.个人依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称为(B )A.依从 B,服从 C.屈从 D.从众76.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C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77.每当想起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就会唤起小李对那种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并激励着小李去战胜困难,这种道德情感是(D )A.直觉的道德感B.理想的道德感C.理性的道德感D.想象的道德感78.有的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而有的学生则是害怕老师的批评,这是学生对群体规范的( C )A.内化B.认同C.服从D.自觉79.在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小学高年级处于( B )A.强化阶段B.遵从集体阶段C.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D.强制阶段80.性格的( B )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平常所说的品德A.意志特征B.态度特征C.情绪特征D.理智特征31.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3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33.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A.很高B.较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34.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没有意识到的动机B.意识到的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3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36.一种学生动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