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范村镇供水经营活动,促进村镇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X省城乡供水用水条例》和《X省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村镇供水工程运行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村镇供水工程是指为镇、村提供生活用水为主的各类供水工程。
第二章工程管理体制及职责
第四条县水务局负责指导全县范围内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镇水务站及其镇、村供水管理机构具体承担本辖区内镇、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
第五条村镇供水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晰产权,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责任。
第六条由国家投资为主建设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主体工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不含入户部分),县水务局负责业务指导,辖区供水站和受益单位行使管理权。
集镇供水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负责运行管理。
跨镇、跨村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相关镇、村(或成立供水站)负责运
行管理。
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村委会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运行
管理。
水窖(旱井、水窖)等单户工程由用户自行管理。
单村、单户供水工程管理接受镇水务站监督和指导。
由县城供水扩网建设的村镇供水工程,工程验收后移交县自来水公司(辖区水厂)管理。
第七条社会资金投资为主建设的村镇供水工程,原则上由投资人进行管理,接受县水务局的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对供水构筑物、管道、水池和泵房等设施应当划定保护范围。
保护范围应设立明显的工程保护标志。
第九条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开沟挖渠、挖沙取土;
(三)打桩、顶进作业;
(四)其他损坏供水设施的活动。
第十条其他建设项目对村镇供水工程造成影响,或需改建、迁建供水设施的,应当征得县水务局同意。
对村镇供水工程造成影响的赔偿、补偿和改建、迁建的费用由其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村镇供水工程实行资质管理和特许经营。
供水单位在按照《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设定岗位配备人员并培训上岗。
第三章运行管护
第十二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程管理、设施维修养护、水质监测、安全生产等制度,保障供水工程设施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供水单位应当加强水质监测工作,检验项目和频次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供水单位应当优先保证工程设计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在水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县水务局批准,可以扩大供水范围。
第十五条供水单位不得擅自歇业、停业,确需歇业、停业的,应当提前三个月告知县水务局和用水户。
由于工程施工、维修等原因确需停止供水的,供水单位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不可抗拒原因造成的停水,供水单位应当在积极抢修的同时,及时通知用户,并报告县水务局。
第十六条供水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与用水户签订供水用水合同,或者制定供水用水公约,规范供水用水行为。
第十七条供水单位应当做到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供水设施发生故障,供水单位应及时组织抢修。
第四章水费收缴管理
第十八条村镇供水实行以表计量、按量收费制度。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保证计量设施正常使用。
第十九条用水户应当做到按时交纳水费,不得拖欠或者拒付,逾期不交水费者,供水单位可按约定停止供水,但不得影响其他正常交费用水户的供水。
用水户不得擅自改变用水性质;不得盗用或者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转供用水;不得在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变更或者终止用水,应当到供水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需要新装或改造供水设施的用户,应当向供水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由供水单位负责实施,所需费用由用水户承担。
第二十一条县水务局组织对各镇水务站和工程管理单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第二十二条县物价、水务、镇及工程管理单位应当依法保障用水户对水价制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村镇供水工程的水价实行政府指导价,召开听证会或群众代表大会,在充分核定成本、征求群众意见后,确定水价。
第二十三条村民集体兴办的村镇供水工程供水价格由农民用水协会确定,报县水务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