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学习总结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共学写了20 课时,对于学生生涯最后一门社会科学类课程,我倍感珍惜,每次课都比较认真地听讲,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进入这样一门完全陌生的领域后,感觉非常震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学习就是开拓。
结合了网上的内容,对这门课的基本知识,我进行了一小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由实事求是、矛盾分析、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实事求是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其他三个方面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展开。
此外,辩证逻辑方法,作为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应用,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现代科学方法论主要是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系统方法,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方法。
尽管从学理上来说不能直接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体系内,但是给予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以启迪和补充。
比如系统方法,它很显然的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所以是很有价值的。
(一)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个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指一种治学态度。
在30年代末,毛泽东就明确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并进行新的解释,赋予了哲学命题的含义。
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系统阐明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根据这样的解释“,实事求是” 就是用中国语言表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思想方法。
作为思想方法,它要求人们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是与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根本对立的,也是在与之作斗争中形成的。
主观主义是一种从主观意志和愿望出发,从书本和某些原则出发,不顾客观实际情况,违背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思想方法,曾经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基本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
教条主义以书本为出发点,照抄照搬已有的结论和别国的模式;经验主义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忽视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从主观出发,脱离客观实际,因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实际,寻求客观规律,都是极为有害的。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必须时时处处防止和纠正主观主义,努力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矛盾分析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所以,具体分析就是分析矛盾,具体分析就是矛盾分析。
什么是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以及事物发展中在其总体上和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以暴露事物的本质,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不仅要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要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反映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的区别;还要分析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毛泽东把这一共性与个性的道理,概括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分析矛盾确实很重要。
1919年列宁分析帝国主义有五个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在其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是同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相联系的,因此社会化的程度更高了,范围更广了,层次更多了。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私人资本不仅发展成社会资本,而且社会资本大量股份化,股份资本又有大众化、分散化、全球化的趋向。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的程度也更高了,范围也更广了,层次也更多了。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大大增强,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多了,对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更加关注,从而对减少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缓解劳资矛盾、维持社会稳定起了作用。
同时,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还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因素。
这些变化是否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说,资本主义进入了当代形态?这个形态应当怎样概括?这正是许多学者致力研究的问题,但是,无论怎样去研究,必须以矛盾分析方法为基本方法。
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是不是真的解决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呢?肯定没有解决。
生产社会化的最终趋势必然要求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列宁在1917年就讲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尽管他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寿命估计得短了,但是,他所揭示的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也要用矛盾分析方法。
我们国家没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完成本来应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完成的生产工业化、城市化的任务。
有人也许会说,那你们搞社会主义干什么,不能不搞吗?这是由当时的中国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资产阶级革命,不能发展民族工业,中国不可能形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只允许你当人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所以这个时候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我们的革命胜利了,能把果实交给资产阶级吗?不能,更不需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不断奋斗,不断探索,寻求独立和自由,最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找到了正确道路。
历史教育了中国人民,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
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历史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工业化任务、城市化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来搞的,不是按照资本主义那种办法来搞的,所以避免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好多弊端,避免了好多问题。
现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矛盾。
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扭住这个主要矛盾不放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按照“三步走”目标往前走,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大有希望的。
(三)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完整含义是两句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前面一句话是整个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
因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
由此,还可引申出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引导群众前进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些内容构成了我们党的群众观点。
第二句话,从群众中来,至册众中去,实际上讲的是群众路线的方法。
怎么贯彻群众路线?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中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化形成方针政策,再到群众中去贯彻落实,在贯彻落实中检验、丰富、修正、完善、发展,再形成新的方针政策,再到群众中去。
这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
这是毛主席的伟大创造,把群众路线和认识论完全统一起来。
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这就要求,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
这一方法可以概括为“个别一一般一个别”,这是检验、丰富和推广领导意见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这就是说,做什么工作除了发文件、开大会、开广播电视大会、动员、号召以外,还要去做个别指导,抓一些典型,搞一些试点。
在个别指导当中发现你的一般号召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并且获得如何贯彻的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
二是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
要贯彻群众路线,还要发挥领导骨干的作用,要注意发挥领导骨干和群众的两个积极性,以领导骨干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的积极性能够持久,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并且提高到高级程度。
这是组织群众、宣传和落实领导意见,完成领导任务的有效途径。
三是民主和集中相结合。
毛泽东说,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领导同群众相结合。
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统一,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保证。
尤其是要发扬民主。
集中要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特别是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
(四)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怎么会成为思想方法呢?好像跟前三个做比较,讲的不是那么顺。
独立自主,首先是我们党处理政党关系、本国力量和国际力量的关系以及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者,不用自己的脑子去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总是希望共产国际给我们提出指示、指明道路,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绝对化,把苏联的经验特别是城市武装暴动的经验神圣化,把马列主义的一些观点教条化,这是一种幼稚病。
所以他们只知道照搬外国的经验,特别是俄国武装革命的经验。
毛泽东主张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的道路。
独立自主的思想实际上在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已经有了萌芽。
这篇文章中有两个观点很重要,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二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革命情况。
1945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
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
他还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他不仅主张独立自主地进行民主革命,而且主张独立自主地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人的好经验,也一定要研究外国人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从毛泽东说的这些话来看,独立自主的含义,有这样四个方面:一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二是立足于本国,把方针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也就是自力更生;三是树立和发扬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四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