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国际商务谈判前的准备
结果在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的反对声 音,甚至要取消或更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多年来 行之有效的程序。
因为美国政府担心,石油价格达到每桶60美元, 能源储备日益升值,这项交易会对美国石油和天然 气市场带来不利影响。美国监管当局出面干预这项 交易。
.
其实,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美国境内所生产 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只占全美石油和天然气消耗量 的不到1%。
从该例的商务活动中,你认为该吸取什么教训?
.
4、商业做法 5、社会习俗
1)衣着、称呼方面,什么才是合乎规范的标准? 2)是否只能在工作时间谈业务?在业余时间是否也可 谈业务? 3)社交场合中是否应该带妻子?是不是所有的款待、 娱乐活动都在饭店、俱乐部等地进行? 4)送礼的方式、礼品的内容有什么习俗? 5)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是否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 人们是如何看待荣誉、名声等问题的?这涉及到双方意 见交流的方式和策略。 6)妇女是否参与经营业务?如参与是否与男子具有同 等的权力?
.
案例3:宗教信仰
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宗教色彩相当浓厚。阿拉伯人 想取消与你的合同,便凭借“神的意志”,你也无 可奈何。
麦当劳进入印度后,当地人讥讽麦当劳“用13个 月的时间才发现印度人不吃牛肉”。
.
案例4:法律制度在国际商务谈判 中的作用
中国某工程承包公司在加蓬承包了一项工程任务。 当工程的主体建筑完工之后,中方由于不需要大量 的劳动力,便将从当地雇用的大批临时工解雇。
但是由于这种政治环境,中海油很难准确评估 成功的几率,对完成交易形成了很高的不确定性和 无法接受的风险。尽管中海油不情愿,也不得不撤 回报价。
.
案例2:不稳定的政治局势
20世纪70年代初期,伊朗希望将大量的天然气 利用起来,生产化学制品。伊方选择日本进行开发。 日本决定全力投入这项工程,并将其建成中东地区 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
第三章国际商务谈判前的准备
进行一场商务谈判,前期准备工作非 常关键。大部分重要的谈判工作是在准 备阶段完成的。商务谈判准备工作一般 包括谈判背景调查、谈判组织准备、谈 判计划的制订等项任务。
.
第一节 国际商务谈判背景调查
一、对谈判环境因素的分析 谈判是在一定的法律制度和某一特定的政
治、经济、文化影响下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它们会直接、间接地影响谈判。 谈判,特别是涉外商务谈判的环境因素包括谈 判对于国家的所有客观因素。如它的政治法 律、社会文化、经济建设、自然资源、基础 设施、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等等。
.
经过近3年包括勘探、规划、设计在内的准备, 1976年1月工程按预定计划顺利拉开序幕。
1978年末,伊朗突然爆发动乱,工程陷入瘫痪 状态,1979年3月,已全面展开的85%的工程被迫 全部停止。至此,日方已投入1000多亿日元资产。
在伊方政府的请求下,日方同意在于1979年11 月复工。不巧的是,开工之前,伊朗政局再次陷入 混乱,致使工程继续延期。
.
6、财政金融状况 7、该国基础设施与后勤供应系统
1)该国的人力资源情况?包括劳动力数量、质 量。 2)该国的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状况如何? 8、气候因素
.
二、对谈判对手的调查 谈判对手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主要调查分 析对方的客商身份、对方的资信情况、对方的 资本、信用及履约能力、参加谈判人员的权限 和谈判目的等情况。
一个非熟练工连续工作一个月以上则自动转成 熟练工,如果连续工作三个月以上则提升为技术工 人。工人的工资应随着技术的提升而提高。
.
点评:
我国的管理人员按照国内形成的对临时工、长期工、 非熟练工、熟练工以及技工的理解来处理加蓬的情况, 谈判结果可想而知:公司不得不向被解雇的工人支付 了一大笔失业补贴,由公司自行支付。
直到1980年3月,日方28亿日元贷款到位,5月 工程启动,9月全面展开。
但是,灾难再次降临。1980年9月末,两伊战争 爆发。1个月之内,伊拉克空军5次轰炸该工程。
1981年10月,伊拉克对工程的第六次轰炸使这 一工程再无修复可能。
.
该工程涉及日本800多家企业,直接参与建设的 日方管理者、技术专家、作业者为3548人,由日方 雇佣的韩国、菲律宾等外籍施工人员793人。
1、客商身份调查 首先应该对谈判对手属于哪一类客商了解
清楚,避免错误估计对方,使自己失误甚至受 骗上当。
.
①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望和信誉的公司:谈判中 要求有较高超的谈判技巧,要有充足的自信心
②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客商:要看到对方比较讲信 誉,占领我国市场比较迫切,技术服务和培训 工作比较好,对我方在技术方面和合作生产的 条件比较易于接受,是较好的贸易伙伴。
1973年3月,日本100多家公司组成“伊朗化学 开发股份公司”,与伊朗当地的“伊朗国营石化公 司”合资建立了合营企业“伊日石化公司”。公司 全部资本为7300亿日元,由日方控股。其中,日方 出资4300亿日元,伊方出资3000亿日元,日方向伊 方提供近900亿日元贷款。公司预定年产30万吨乙 烯等产品。
谁知此举导致了被解雇工人持续40天的大罢工。 中方不得不同当地工人举行了艰苦的谈判,被解雇 的工人代表让中方按照当地的法律赔偿被解雇工人 一大必笔损失费。
此时中方人员才意识到他们对加蓬的法律太无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根据加蓬的劳动法:一个临时工持续工作一周 以上未被解雇则自动转成长期工,有权获得足够维 持两个妻子和三个孩子生活的工资。此外,还有交 通费和失业补贴等费用。
英国谈判专家马什对谈判有关的环境因素 概括为以下几类: .
1、政治状况
1)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程度,涉及到企业自主 权的大小。 2)经济的运行机制 3)对方当局政府的稳定性。 4)政府与买卖双方之间的政治关系 2、宗教信仰 3、法律制度
.
案例1: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 石油公司失败
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拟收购美 国优尼科石油公司。中海油的报价超出雪佛龙公司 约10亿美元。
日方前期为该项目投入3000亿元资金,主要的 加工设备均已制造完毕,除了在轰炸中摧毁的设备 外,大批未运出的安装设备最终也得不到赔偿。
日伊双方就工程损失问题进行了艰难的谈判。 由于伊方处于战争时期,不可能拿出巨额款项补偿 日方。
而且,因工程损失是战争行为,属于无法抗拒 的因素,日方作为投资人也要承担风险。工程众多 当事人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