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统
第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统
➢ 神经系统依照分布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躯体
神经系统和内脏神经系统 。
脑 中枢神经系
脊髓 颈丛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
脊神经
臂丛
上行传导束 (薄束、楔束)
脊神经结
肋间神经
感觉神经元胞体
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侧束)
传出神经
腰丛 骶丛
坐骨神经
传入神经 运动神经元胞体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末梢 (运动终板)
感觉神经末梢 (腱梭)
(一)口腔消化
➢ 口腔为消化管的起
始部分,具有咀嚼
食物、协助发音、 感受味觉、初步消 化及防御等功能。
扁桃体上窝 咽峡
舌扁桃体 界沟
舌体
舌尖
图9-11 口 腔
硬腭
软腭 腭垂 腭咽弓 腭扁桃体 腭舌弓 舌盲孔
轮廓乳头
菌状乳头
丝状乳头
(二)咽
➢ 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 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因此,咽是消化和 呼吸共用的器官。在咽侧壁上有咽鼓管咽口,空 气可经此口进入中耳的鼓室,以维持鼓膜内、外 压力的平衡。
入血液。
1、吸收的部位
➢ 小肠是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人的小肠长度约3~ 4m,粘膜有很多环形皱襞与大量的绒毛,绒毛上皮细胞 顶端又伸出许多突起,形成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 较小肠腔面积约增加600倍左右,达200m2以上,构成了
巨大的吸收面积。
2、吸收的机制
➢ 被动转运 ➢ 主动转运
2、胃运动的调节
(1) 神经调节;(2) 体液性调节
3、胃的排空
➢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胃的排空与 食物的性质、量以及胃运动情况有密切关系。
三、小肠
➢ 小肠的结构 ➢ 小肠内的消化 ➢ 小肠内的吸收
(一) 小肠结构
➢ 小肠全长约为5~7m,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最重要部 位。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是吸收营养的 最重要部位。
活动也受神经的调节。
(三)肝脏的主要功能
1、分泌胆汁 2、肝脏与物质代谢 3、肝脏的解毒作用 4、肝脏与激素代谢
第四节 体液循环系统
➢ 人体液循环系统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 分。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 成,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组成。
一、心血管系统
➢ 血管 ➢ 血液循环 ➢ 心脏
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大循环) 2、肺循环(小循环)
颞浅动脉
头臂干 上腔静脉
腋动脉 右心室
下腔静脉 肱动脉 腹腔干 肾动脉
主动脉腹部 尺动脉 桡动脉
掌深弓
掌浅弓
股深动脉
腘动脉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足背动脉 弓形动脉
面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 肺动脉干 左心室
左肺动脉 右肺静脉
二、胃消化
➢ 胃的功能主要是贮 存食物和对食物进 行初步消化。胃也 不是主要的吸收部 位。
(一)胃液分泌
1、胃液成分
(1) 盐酸 (2) 胃蛋白酶 (3) 粘液 (4) 内因子
2、胃液分泌的调节
➢ 胃液分泌受迷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双重调节。
3、影响胃液分泌的药物
(二)胃的运动
1、胃的运动形式
(1) 全胃的紧张性收缩;(2)蠕动
(三)心脏
➢ 心有四个腔,可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左、右心房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间有室间隔,因而两 房间不通,两室间也互不相通。(如下图)
二、淋巴系统
➢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 和扁桃体)和淋巴组织构成。 1、淋巴结 2、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2)淋巴管;(3)淋巴干;(4)淋巴导管
基底层 棘细胞层 颗粒层 透明层 角化层
真 皮
乳头层 网状层
毛发 皮肤附属器皮脂腺
汗腺
皮肤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二、结缔组织
➢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 ➢ 人体的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
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以 及血液和淋巴等。
(一)疏松结缔组织
➢ 疏松结缔组织在人 淋巴细胞
第九章 人体生物学
本章主要内容
➢ 人体基本组织
—上皮和皮肤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 人体骨骼生物学 ➢ 人体消化系统
—口腔、咽、胃、小肠 、大肠、肝
➢ 体液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 神经系统
—反向弧,脑,神经
➢ 血液生物学
—血浆,血细胞,血型
➢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血管
➢ 呼吸循环系统
施-兰切迹 髓鞘
胞体 尼氏体 轴索系膜
雪旺细胞
髓鞘板层
神经原纤维
轴索 雪旺鞘
结间段
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运动神经元
图9-8 神经元模式图
感觉神经元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人体骨骼生物学
➢成人骨共计有206块,分为躯干骨、上 肢骨、下肢骨和颅骨四部分(图9-9)。
颅
锁骨 肩胛骨 肋骨 胸骨 肱骨 椎骨
尺骨 桡骨 髋骨
腕骨
掌骨 指骨
关节软骨
股骨 髌骨 胫骨 腓骨
跗骨 骨
趾骨
骺线 骨松质 骨密质 骨髓腔
骨髓 骨膜
血管
图9-9 人体骨骼系统
血管 外环骨板 哈弗氏骨板 骨膜 夏贝氏纤维 血管
浮克曼氏管 哈弗氏管
一、骨的形状
➢ 骨的形状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 气骨。
二、骨的构造
➢ 每个骨块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以及关节软骨构成, 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四、脑
外部 结构
延髓 脑桥 中脑
脑干
内部 结构
灰质 白质
网状结构
小脑 脑
背侧丘脑
间脑 后丘脑
下丘脑
大脑
大脑半球 大脑内囊 边缘系统
➢ 脑位于颅腔 内,可分为
第三脑室脉络丛
扣带回 胼胝体 旁中央小叶
扣带沟 胼胝体膝
扣带沟边缘支
额上回
顶枕裂
延髓、脑桥、
胼胝体压部
中脑,小脑、
间脑和大脑 六部分(图916)。
2、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1)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2)胆囊的功能 (3)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①神经调节; ②体液调节
3 小肠液的分泌
(1)、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2)、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3)、小肠运动及其调节 ①分节运动; ②蠕动; ③紧张性收缩
(三)小肠的吸收作用
➢ 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里进行。其途径有两条: 一是通过微血管经肝门静脉系统入肝,再运向身体各部; 二是通过乳糜管吸收,物质通过淋巴系统经过胸导管再进
(一)心肌 ➢ 主要由心肌纤维组成。 ➢ 心肌纤维呈圆柱状,有
分支并吻合成网,核位 于肌纤维中央,心肌纤 维有横纹。在两心肌纤 维的连接端有一横线, 称为闰盘。心肌受内脏 神经支配。
心肌纤维
心肌闰盘
(二)平滑肌
平滑肌纤维成梭形,中央有一椭圆形 细胞核,肌膜薄而不明显。 平滑肌受内脏神经支配,分布于消化 管、呼吸道、泌尿生殖管道及血管等。
主动脉 肺动脉干
肠系膜上动脉 右心房 肠系膜下动脉
睾丸动脉
右心室
静脉
肺内毛细血管
股动脉
肝内毛细血管 门静脉
膝关节动脉网
淋巴管 淋巴结
毛细血管静脉端
左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动脉
肠内毛细血管
肾内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动脉端
足底动脉 足底弓
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
人体全身动脉图
图9-13 人体动脉与血液循环
(三) 骨骼肌
1、骨骼肌的组成
2、骨骼肌的收缩元素
3、骨骼肌的收缩作用
四、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体
神经细胞
神经树突 神经突起
神经轴突 神经突触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末梢 运动神经末梢
神经胶质细胞
胞体 神经原 纤维
轴突
脂褐体 多泡小体
树突 突触
尼氏体 神经微管 神经微丝 侧支
神经纤维 朗飞结
体内分布很广,充 填在组织或器官之
脂肪细胞
肥大细胞
间,有营养、连接 毛细血管
和组织铺片
成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巨噬细胞
(二)致密结缔组织
➢ 致密结缔组织细胞少,纤维多,排列致密,并按一定方式 集结成束,如真皮、肌腱和韧带等。
三、肌组织
➢ 肌组织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组织包括心肌、 平滑肌和骨骼肌。
上皮组织
复层扁平上皮
腺上皮
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
图9.1.1 单层扁平上皮 图9.1.3 单层柱状上皮
图9.1.4 假复层 纤毛柱状上皮
图9.1.2 单层立方上皮
图9.1.5 复层扁平 (鳞状)上皮
排泄管
分泌管 闰管
粘液性 腺细胞
浆液性腺细胞
图9-2 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二) 皮肤组织
皮肤组织
表 皮
肠腔 肠上皮
绒毛
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肠系膜
固有膜 杯状细胞
肠腺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内环行肌层
绒毛 粘膜上皮
淋巴滤泡
外纵行肌层 浆膜
图9-12 空肠切片图及消化管模式图(横切面)
腺体 导管
粘膜 肌织膜 外膜
(二)小肠内消化
1、胰液及其分泌
(1) 胰液成分和作用 (2) 胰液分泌的调节: ①神经调节;②体液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外呼吸、内呼吸及气体运输
➢ 泌尿系统
—肾的构造 ,尿的生成,排尿及其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