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
皮、细胞基 膜
• 等长调节:心肌不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心肌收缩能力的 方式称为等长调节。
2、心率对心泵功能的调节
(二)心泵功能的调节
1.搏出量的调节
• 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初长增长,使心肌收缩里增强, 心输出量增多。舒张末期,心室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 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或称 异长自身调节
• 中动脉:口径逐渐变细,管壁逐渐变薄,弹性纤 维逐渐减少,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多。
• 小动脉和微动脉:弹性纤维较少,弹性较小,随 心脏收缩和舒张口径变化较小,从而产生血流的 最大阻力。
肺循环动脉:
• 肺动脉干:发自右心室,经主动脉前方 行向左后上方,至主动脉弓下缘分为左 肺动脉和右肺动脉。
• 左肺动脉:较短,横行向左至左肺门, 分两支入肺。
• 等长调节:心肌不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 心肌收缩能力的方式称为等长调节。
第三节 血管
• 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一)动脉:由心脏发出的,到身体各部分
的血管。
结构
外膜 中膜 内膜
分类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 大动脉:管壁厚而坚韧,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 因而富有弹性和扩张性。
心缩↑→收缩末期容量↓→射血分数↑; 静脉回心血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二)心泵功能的调节 1.搏出量的调节
• 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 心肌初长增长,使心肌收缩里增强,心输出量增多。舒张末期,心室 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 或称异长自身调节
第六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心
循 血液循环 环 系 统
淋巴循环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Βιβλιοθήκη 血液在其中循环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淋巴液沿淋巴管道 向心流动
心血管系统 肺
循 环 心
动脉
毛细血管
体
静脉
循
环
血液循环的功能
•输送:
氧气和营养物质
组织 新陈代谢
代谢产物(CO2、尿素)
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 0期:钠离子快速内流 1期:钠离子通道失活
钾离子快速外流 2期:钙离子缓慢内流
钾离子缓慢外流 3期:钙离子通道失活
钾离子快速外流 4期:钠钾泵使钠离子
外流钾离子内流
2、心肌兴奋性的特点
有效不应 期长=
整个收缩 期+舒张 早期
• 自律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 特点: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4期自动
肺、肾和皮肤
运输激素
靶器官、细胞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 其他
淋巴循环的组成与功能
淋巴管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功能
•回收蛋白质 •脂肪吸收的主要途径 •防御
第二节
心脏
一、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中纵隔偏左
心包裸区
心的外形
• 圆锥形
• 一尖:心尖
• 一底:心底
• 两面:胸肋面
•
膈面
• 三缘:左缘
•
右缘
•
无论是心房还 是心室,其收缩期 均短于舒张期。如 果心率加快,心动 周期持续时间缩短, 舒张期缩短的比例 较大。
五、心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泵功能评定指标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7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75ml/145ml=60%) 。 射血分数的大小和每搏输出量和舒张末期容量 有关。
• 2)心肌层 • 包括: • 心房肌和心室肌。 • 纤维环:心房和心室间
的两个纤维性结缔组织 环。纤维环环绕在左、 右房室口处,作为心肌 支架。使得心房与心室 可以不同步收缩和舒张 作用是收缩性心肌和特 殊传导系 • 3)心外膜 • 是透明光滑的浆膜,属 于心包的脏层,外表面 被覆间皮,间皮内面是 薄层结缔组织,其中有 血管、神经和脂肪组织。
流出道: •主动脉口
半月瓣形态
动脉窦开口朝向
心的构造
心室横切
房、室间隔
房间隔: •分隔左心房和右心房 室间隔: 膜部 分隔左心室和右心房
左心室和右心室 肌部 分隔左心室和左心房
(二)心壁的组织结构
•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组成: • 1)心内膜 • 分三层: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构成瓣膜
•
去极化。
• 原因:K2+通道“自我”启动又“自我”限 制
4期自动除极
快反应自律细胞: 蒲肯野细胞
(钠离子快速内流) 慢反应自律细胞:
窦房结细胞 (钙离子缓慢内流)
四、 心动周期
•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 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缩期 心舒期 全心舒张期 时间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的 心律平均每分钟75次。
下缘
• 四沟:冠状沟
•
前室间沟
•
后室间沟
•
房间沟
出入心血管: 左、右(各2个)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主动脉弓 肺动脉
二、心脏的结构
•(一)心脏的基本结构 •分为四心腔:左心房、左心室、
右心房、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 •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右心房
三入口:上、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一出口:右房室口 一窝: 卵圆窝
• 右肺动脉:较长,经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后方向至右肺门分为三支入右肺。
• 动脉韧带:连于主动脉弓下缘与肺动脉 干分叉处稍左侧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索 (由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索的遗迹)。
主动脉发出后全长分为升主动脉、主 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 、腹主 动脉、髂总动脉 )
主动脉弓
体 循 环 动 脉
• (二)毛细 血管 管壁 结构: 内
右心室
流入道: •右房室口
•流出道:
•肺动脉口
半月瓣膜:肺动脉口周缘附着的3个瓣膜。 三尖瓣:房室口边缘附有三片瓣膜。
肉柱:心室壁纵横交错的的肌束。由乳头肌 和腱索连于心室壁上。
左心房
四入口 •左上肺静脉口 •左下肺静脉口 •右上肺静脉口 •右下肺静脉口
一出口 •左房室口
左心室
流入道: •左房室口
(三)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 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 窦房结位于左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前方的 心外膜。是心跳的起搏点。
• 房室结位于房中隔下部右心房侧心内膜下, 具有传导作用。
• 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影响。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