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探讨

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探讨

中山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探讨
姓名:张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杨全发
20080516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探讨
作者:张骁
学位授予单位:中山大学
1.期刊论文车丹上海车展后的思者:中国汽车零部件自主品牌真的"风光"吗?-汽车零部件2009,""(5)
第十三界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况,用"风光"二字形容今年自主品牌之表现,丝毫不为过.布展奢华、新车阵容宠大、车型设计夸张……然而,在那些浓妆艳抹中,却有些许"山寨"的味道.
2.期刊论文李子瑜.LI Zi-yu青特集团荣膺"2005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十大自主品牌企业"-专用汽车2006,""(5) 2006年青特集团捷报频传,继董事长、总裁纪爱师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青特集团再获殊荣.近日,青特集团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十大自主品牌企业",董事长、总裁纪爱师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十大风云人物".这一殊荣充分体现了中国汽车行业对青特集团在品牌建设、自主创新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的充分肯定.
3.学位论文陈方栋A集团大客户管理研究2007
世界在发展,其构成的每一个因素也在发展。

世界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在营销方式上,以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的4P营销思维,发展到了现在以客户为核心的4R营销方式;在生产组织方式上,亨利.福特所创造的大规模流水线制造模式,被名不见经传的大野耐一所倡导的精益生产方式所替代;在问题解决哲学上,当年戴明创立的关注制造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被杰克.韦尔奇发挥到极致的提高整个运营过程效率的六西格玛所涵盖……
中国的汽车业也在发展。

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728.0万辆,比2002年的328.7万辆增长121.5%,年均增长30.4%。

2006年我国汽车销售达到721.6万辆。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日的第3汽车生产大国、仅次于美国的第2汽车消费大国。

商用车市场自主品牌汽车占绝对优势;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产品快速发展,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达30%。

然而中外汽车业面临的挑战也愈发严酷。

原油价格冲破70美元大关,铁矿石价格逐年上涨,到近期中国出现的生活资料价格上涨,都给我们摆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资源有限,小至个人、大至国家、社会,如何有效率的来使用这有限的资源。

对于企业,还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上,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本文在绪论部分由个人从业经历引出选题背景、对A集团概况的介绍、以及对于中外汽车行业以及零部件行业的简介作为背景基础,再加上对于大客户管理理论的介绍,及其与支持理论--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整合、整合营销,关系的介绍作为理论基础,对于A集团推行大客户管理前的营销管理情况进行阐述,并结合推行大客户管理必要性的深度分析,以及A集团推行大客户管理情况的介绍,提炼出其中的经验、教训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论文借鉴其他行业推行大客户管理的经验,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最后,全文总结部分对A集团今后进一步推行大客户管理进行了展望。

期望本论文在为A集团的持续发展有所帮助的同时,也能够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起到借鉴作用,以共同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屹立于世界之林。

4.期刊论文辛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探析-城市车辆2008,""(11)
本文分析了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产销量下滑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5.学位论文张燕友北京汽车产业整体协调发展战略研究2007
这是一篇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于一体的管理学论文。

论文的目标是综合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北京汽车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着重从生产制造、汽车服务、产业整体和发展战略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北京汽车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论文的研究成果对北京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支撑,并给出了未来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论文分析与研究的现实背景是北京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国际上汽车制造发生转移。

在此前提条件下,北京汽车产业要想进一步从重汽车产销突破向汽车产业整个链条全面协调发展迈进,真正把汽车产业做成主导产业,同时在此基础上很好地承接国际汽车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并实现自主品牌的发展,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因此,如何做大、做强,推动整体协调发展是北京汽车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问题。

根据研究的主旨,论文做了如下工作:(1)对与研究相关的理论及成果进行归纳和评述,为论文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2)对北京汽车生产制造、服务两个方面的状况进行分析,为提出战略联盟及产业链重构等提供基准分析平台;(3)考察北京汽车对外合资合作、国产化等问题,为提出创建自主品牌等提供政策依据;(4)研究后进国家汽车发展战略及北京汽车发展的总体环境,为提出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奠定基础;(5)对北京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及其措施进行系统分析,为解决北京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

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主要有:
1.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北京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该朝曲线两端,左边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右边加强以客户为导向的销售服务。

北京汽车产业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向产业的上下游扩展,以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施产业链左右向延升战略。

2.北京汽车产业链左向延升,即加强自主开发。

首先,从零部件加工制造起步,利用成本优势,介入全球产业链,参与国际分工,同时创立零部件自有品牌,积极加入国内汽车整车企业的汽车平台设计和模块化配套,稳固庞大的国内市场份额,抵御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冲击:其次,整车企业应花大力气强化已有的自有知识产权的品牌,通过掌握国内市场标准来确保占领国内市场,获得规模经济收益,同时谋求走出去,通过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低端产品积累经验,逐步向高端产品发展。

3.北京汽车产业链右向延升战略,即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北京汽车产业作为本土企业群,应该尽可能发挥掌握本国国情和国内消费者在文化、风俗习惯的优势,定位于国内市场,整合现有销售渠道,立足于汽车产品的品牌价值和销售服务的差异性,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按照WTO的协议条款,有计划地开展分期付款购车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同时要充分借鉴家电产业激烈竞争中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

北京市政府也要推动营销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为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产品营销的信息平台。

4.为落实北京汽车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应采取如下的措施。

主要包括:重新调整北京汽车产业,加快汽车产业资产重组和重点国有汽车企业改革,优化零部件工业组织结构;优化北京汽车科研资源配置,重视技术中心、人才和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北京汽车的技术,包括车辆各种性能控制技术、车辆通讯技术、车载电子信息系统、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汽车流通技术、服务领域的技术等;从区域内和区域间对北京汽车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形成产业发展带;积极利用北京的良好基础,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

5.为推动北京汽车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政策指导,主要有:制订相关扶持政策,促进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间的合作;结合北京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建立、健全新型的技术开发投入体制;为北京汽车产业提供开放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倡企业自主品牌的建立,并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大力加强汽车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从系统协调的角度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期刊论文王欣自主品牌汽车传感器的发展前途(上)-汽车与配件2005,""(10)
在国内汽车电子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下,真正的民族汽车传感器行业
几乎是在跨国公司的市场夹缝中生存.因为汽车传感器是整个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它的市场销售所依靠的主要是大型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与主机厂的配套,在整个产业环节链中,它所处的位置是一个二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位置.那么它所面对的主要市场营销对象就是一级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国内目前还没有产生象德尔福与博世这样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从而一个能够真正与国际接轨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配套供应体系也没有完全形成.那些跨国整车企业,他们进入国内汽车行业的同时,其整个配套体系也随之跟进,而且这种多年来所形成的配套关系又非常坚固.局外人,特别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很难加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