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复 医 学 评 定
1.支撑相
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 60﹪。支撑相又分早、中、末期。支撑相大部分时间为 单足支撑。当两足同时处于支撑相时为双支撑相。双支 撑相的存在为步行的特征,此期消失,出现双足离地为 跑步的特征。双支撑相的时间与步行速度成反比。步行 障碍时往往首先表现为双支撑相时间延长,以增加步行 稳定性。
肌肉组织坚实,屈伸其肢体时阻力增加, 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分为两种: (1)痉挛,检查者对患者的诸关节做被动活动时,起始 感觉有较大抵抗,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点,突然感到抵抗减 小,又称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痉挛的分布具有一 些特点,上肢易累及的肌群为屈肌群,下肢易累及的肌群为 伸肌群; (2)强直(或僵硬),屈伸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又称 铅管样强直,其特征是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持续的、始终 如一的阻力感,为锥体外系损害现象,如帕金森病。 肌肉松软,屈伸其肢体时阻力低,关节 运动范围扩大,表现为迟缓性麻痹,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小 脑病变等。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降低
2. 痉挛的评定
检查方法多为手法检查,给患者进行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检查。根据检 查者的感觉做出判断。检查时,最好从检查 者肌肉处于最短的位臵开始,速度要快。 临床常用的评定分级法有手法快速 PROM评定法和修订PROM痉挛评定。前者 简单,评定级别较粗,将痉挛分为轻、中、 重三度;后者分为四级,0级为正常,Ⅰ级 和Ⅰ+相当于轻度,Ⅱ级相当于中度,Ⅲ级 和Ⅳ级相当于重度。
4. 注意事项
除了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 外,肌腱的挛缩、关节的强硬等都 会影响肌张力的检查。检查时嘱被 检者尽量放松,注意两侧肢体的对 比。
二、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的力
量。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藉以评定 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力测定对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病 损,尤其对周围神经病损的功能评定十分 重要。肌力测定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各种原 因引起的肌肉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评 定康复治疗的疗效。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手法肌力检查 (MMT)、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等 速肌力测试。
一、肌张力评定 二、肌力评定 三、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四、步态分析 五、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六、心肺运动试验 七、感觉功能评定
第二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 社会功能评定
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二、独立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三、生存质量评定
第三节 脑高级功能评定
一、基本概念 二、认知功能的内容 三、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康复评定具有以下目的和作用:①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 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②为制 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③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 ④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⑤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 康复评定的方法包括使用仪器评定,或不使用仪器的评分 量表。
•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
3. 测量工具
(1)普通测角计
也称通用量角器,是临床最常用的测 量关节角度的器械。 两个臂:移动臂,标有指针;固定臂,附 有刻度盘,两臂于一端以活动轴固定,轴为测 角计中心。 使用通用测角计时,测角计轴心须与关节 活动轴心一致,两臂与关节两端肢体长轴平行。
(2)方盘量角器
是一个中央有圆形分角刻度的正方形刻度盘, 常用木质、金属或塑料制成。 优点: 1、不必以关节骨性标志确定测角的轴心。 2、操作简便 3、正确使用误差小 4、可适于脊柱等难以使用普通测角计的部位。
3. 迟缓性麻痹的评定
分级: ★ 轻度 包括肌张力降低;肌力下降;把肢体放 在可下垂的位臵并释放时,肢体只能短暂地抗 重力,然后立即落下;仍有一些功能活动。 ★ 中到重度 包括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肌力 零级或Ⅰ级(徒手肌力检查);把肢体放在可 下垂的位臵并释放时,立即落下;不能进行任 何有功能的活动。
5.评定分析
正常关节有一定的活动方向与范围。同一关节的活动范围可因年 龄、性别、职业等因素而异,因此各关节活动范围的正常值只是平 均值的近似值。不及或超过范围,尤其是与健侧相应关节比较而存 在差别时,就应考虑为异常。 正常情况下,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要小于被动活动范围。当关节有 被动活动受限时,其主动活动受限的程度一定会更大。 关节被 动活动正常而主动活动不能者,常为神经麻痹或肌肉、肌腱断裂所 致。 关节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均部分受限者为关节僵硬,主要为关节内 粘连、肌肉痉挛或挛缩、皮肤瘢痕挛缩及关节长时间固定等所致。 关节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均不能者为关节强直,提示构成关节的骨 骼之间已有骨性或牢固的纤维连接。 临床上以关节活动受限较多见。关节活动超过正常范围亦是一种异 常表现,可见于周围神经病损所致的肌肉弛缓性瘫痪、关节支持韧 带松弛以及关节骨质破坏等患者。
(一)步行周期
从一侧足跟着地,到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一个步 行周期。其间每一足都经历了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支撑相 及离地挪动的摆动相(迈步相)。 以右足为例,在一个步行周期中,涉及以下环节:①右 足跟开始着地;②(右足完全着地)左足趾离地;③右 足跟离地;④左足开始着地;⑤右足趾离地;⑥双足对 线;⑦右胫骨直立;⑧右足开始着地。其中①至⑤属支 撑相,⑤至⑧属摆动相。 从支撑相到摆动相是加速期,而从摆动相到支撑相是减 速期。
0 ° ~150 °
0°
4. 主要关节ROM的测量
关 节 活动 体位 量角器放臵方法 正常范围
轴心
屈 坐/站,前臂完 全旋前 仰/侧卧,对侧 下肢伸直 侧/ 俯卧,被侧 下肢在上 尺骨 茎突 股骨 大转 子
固定臂
与前臂 纵轴平 行 与身体 纵轴平 行
移动臂
与第2 掌骨纵 轴平行 与股骨 纵轴平 行 0°~90° 0 ° ~70 ° 0°~ 125° 0 ° ~ 15° 0 ° ~ 45°
可在该级的右上角加“+”号,稍差时加“-”号。 具体见图
2. 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在肌力较强(超过3级)时,为了进 一步作较准确的定量评定,可用专门 的器械进行测试。常用的方法有握力 测试、捏力测试、背拉力测试、四肢 肌群肌力测试等。
3. 等速肌力测定
原理 等速肌力测试仪是为等速运动训练和测定设计 的。等速运动是指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 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等速仪器 内部有特制的机构使运动的角速度保持恒定。如确定 角速度为60°/s以后,运动时受试者用力越大,机器 提供的阻力也越大,用力越小,提供的阻力也越小, 这样使运动时的角速度保持不变。 • 方法 可进行等速向心性收缩测试和等速离心性收缩 测试。测试时先规定运动的角速度,然后将肢体或其 他背测部分固定在仪器的传动杆或机构上,肢体运动 时,带动传动杆绕轴运动,力的大小肌可用力矩表示 出来。通过测得的参数进行评定。 •
康复医学
第三章 康复医学评定 前言
前言
• 康复医学评定又称康复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 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 严重程度和预后。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正确的康复治疗的基础。康复医疗过程中可能重复多次康复 评定,且往往以康复评定开始,又以康复评定结束。
腕
伸 屈
髋
伸
内收 外展
仰卧
髂前 上棘
左右髂 前上棘 连线的 垂线
髂前上 棘至髌 骨中心 的连线
4. 主要关节ROM的测量
关节 活动 体位 量角器放臵方法 轴心 膝 屈 固定臂 移动臂 0° ~150° 正常范围
伸
踝 背屈 跖屈
俯卧、侧 股骨外侧 与股骨纵 与胫骨 卧或坐在 髁 轴平行 纵轴平 椅子边缘 行 仰卧,踝 腓骨纵轴 与腓骨纵 与第五 处中立位 线与足外 轴平行 跖骨纵 缘交界处 轴平行
四、步态分析
步行是指通过双足的交互动作移行机体的人类 特征性活动。步行牵涉全身众多关节的周期性运动。 步态是行走时人体的姿态,是诸多独立性功能的基 本要素之一。 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 系列活动,而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 上。步态分析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 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 节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康复评估和治疗,也有助 于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机制研究等。Biblioteka 2. 关节活动异常常见原因
关节内骨折或软骨损伤、关节内 游离体、关节积血或积液、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关节先天性畸形均可引起疼痛、肌肉痉挛或软组织粘连, 导致关节活动度减少。
关节本身的因素
关节外因素
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腱、韧带等)损 伤及粘连、疤痕挛缩、骨折、肌肉痉挛、严重的肢体循 环障碍均可引起关节活动度下降。周围神经损伤引起关 节活动度下降,中枢神经损伤早期引起关节活动度过度, 痉挛期则导致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少。
•
不同器械、不同方法测得的关节活动度值有差异,不 宜互相比较。同一单位内所用方法应一致,载入文献资 料是要有说明。
6. 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 检查者应熟悉各关节解剖和正常活动范围,熟 练测定技术。 • 检查前对患者讲明目的和方法,使其充分合作。 • 检查时患者应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保持舒适体 位,测定时不得移动,避免代偿活动影响检查 结果。 • 记录结果应写明关节活动的起止度数。
1. 手法肌力检查
MMT检查时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 同的受检位.嘱患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做一 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根据肌肉活动能 力及抗阻力的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受检肌肉或肌群 的肌力级别。
通常采用六级分法,各级肌力的标准见表3-3。每一级可 以用“+”或“-”进一步细分。如测得的肌力比某级稍强时,
4. 肌力测定的禁忌证
严重疼痛、关节活动极度受限、 严重的关节积液或滑膜炎、软组织损 伤席刚刚愈合、骨关节不稳定、关节 急性损伤或拉伤等为绝对禁忌证;疼 痛、关节活动受限、亚急性或慢性扭 伤或拉伤、心血管疾病为相对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