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振动、波动部分答案(新)

振动、波动部分答案(新)

大学物理学——振动和波振 动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内容提要1、简谐振动的三个判据(1);(2);(3)2、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 A 、T 、γ;T1=γ,πγπω22==T3、简谐振动的描述:(1)公式法 ;(2)图像法;(3)旋转矢量法4、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2cos()sin(v 00πϕωϕωω++=+-==t v t A dtdx m ;a=)()(πϕωϕωω±+=+=0m0222t a t cos -dtx d A 5、振动的相位随时间变化的关系:6、简谐振动实例弹簧振子:,单摆小角度振动:,复摆:0mgh dtd 22=+θθJ,T=2mghJ π7、简谐振动的能量:222m 21k 21A A E ω==系统的动能为:)(ϕωω+==t sin m 21mv 212222A E K ;系统的势能为:)ϕω+==t (cos k 21kx21222A E P8、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1)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合振动方程为:)(ϕω+=t cos x A其中,其中;。

*(2) 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拍:当频率较大而频率之差很小的两个同方向简谐运动合成时,其合振动的振幅表现为时而加强时而减弱的现象,拍频:12-γγγ=*(3)两个相互垂直简谐振动的合成合振动方程:)(1221221222212-sin )(cos xy 2y x ϕϕϕϕ=--+A A AA,为椭圆方程。

练习一一、 填空题1.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统的振动周期为T 1。

若将此弹簧截去一半的长度,下端挂一质量为m/2的物体,则系统的周期T 2等于 。

2.一简谐振动用余弦函数表示,其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此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为:A = ;=ω ;=ϕ 。

3.如图,一长为l 的均匀细棒悬于通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固定轴上,做成一复摆。

已知细棒绕过其一端的轴的转动惯量J =3/2ml ,此摆作微小振动的周期为 。

4.试在下图中画出谐振子的动能、振动势能和机械能随时间而变化的三条曲线(设t =0时物体经过平衡位置)。

5.图中所示为两个简谐振动曲线。

若以余弦函数表示这两个振动的合成结果,则合振动的方程为 。

二、计算题1、水面上浮沉的木块是在作简谐振动吗?如果是,其周期是多少?假设木块的边长为L ,平衡时浸入水中的高度为h 。

2、弹簧振子的运动方程为))(30.07.0cos(40.0SI t x -=,写出此谐振动的振幅、角频率、频率、周期和初相。

3、一个弹簧振子沿x 轴作简谐振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m N k /0.15=,物体质量为m=0.1kg ,在t=0时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m x 05.00=,速度s m v /82.00-=。

写出此简谐振动的表达式。

4、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幅A=0.12m ,周期T=2s ,当t=0时,质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 0=0.06m ,此时刻质点向x 正向运动。

求: (1)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2)t=T/4时,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5、有一个质点参与两个简谐振动,其中第一个分振动为t x ωcos 3.01=,合振动为t x ωsin 4.0=,求第二个分振动。

6、一弹簧振子,弹簧的劲度系数k=25N·m-1,当物体以初动能0.2J和初势能0.6J振动时,求:(1)振幅(2)位移是多大时,势能和动能相等?(3)位移是振幅的一半时,势能是多大?大学物理学——振动和波波动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内容提要1、波动的描述(1)波的几何描述:波线、波面、波前;在各项同性介质中,波线总垂直于波面。

(2)描述波动的物理量波长λ、波的周期T、波速u,三者的关系为:2、波线上两点之间的波程l,两点振动的相位差为:3、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式中负号对应于正行波,正号对应于反行波);;4、波的能量和能流(1)波的能量:体积元的总机械能为:)(ux-tsin)(www222pkωωρVA∆=+=(2)平均能量密度:2221vwωρεA=∆∆=(3)平均能流密度:u21u22ρωεASPI==∆=5、波的干涉(1)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和相位差恒定。

(2)干涉加强、减弱条件:为干涉极大点;若为干涉极小点。

6、驻波和半波损失:(1)驻波方程:txcos2cos2yyy21ωλπA=+=(2)波腹1x 2cos=λπ,πλπk 2=,2kx λ=,k=0,,,21±±波节x2cosλπ=0,λπ2=212k π)(+,x 210k 412k ±±=+=,,,)(λ(3半波损失:波从波疏介质入射到波密介质,在分界面处反射时,反射点有半波损失,即有相位π的突变,出现波节;波从波密介质入射到波疏介质,反射点没有半波损失,出现波腹。

*7、多普勒效应:若波源、观察者或两者同时相对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频率不同于波源的频率。

若波源的频率为:λγu0=,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sv -u v u γγR R +=。

其中,u 为波速,R v 为观察者相对介质的速度;sv 为波源相对介质的速度。

练习二一、选择题1.一平面简谐波表达式为))(2(sin 05.0SI x t y --=π,则该波的频率ν(Hz )、波速u )/(s m 及波线上各点的振幅A (m 〉依次为( )。

(A ) 21,21,-0.05 (B ) 21, 1,-0.05 (C) 21,21,0.05 (D) 2,2,0.052. 把一根十分长的绳子拉成水平,用手握其一端,维持拉力恒定,使绳端在垂直于绳子的方向上作简谐运动,则( )。

(A )振动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B )振动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C)振动频率越高,波速越大 (D )振动频率越低,波速越大3.一平面简谐波沿Ox 正方向传播,波动方程为)](2)42(2cos[10.0SI x t y ππ+-=,该波在t =0.5s 时刻的波形图是( )。

4.一平面谐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在介质元从最大位移处返回平衡位置的过程中( ) (A )它的势能转换为动能 (B )它的动能转换为势能(C )它从相邻一段介质元中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加。

(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介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少。

二、填空题1.已知14℃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 /s ,人可以听到频率为20~20 00OHz 范围内的声波,可以引起听觉的声波在空气中波长的范围约为 。

2.在简谐波的一条射线上,相距0.2 m 的两点的振动相位差为6/π,又知振动周期为0.4s ,则波长为 ;波速为 。

3.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传播,波动方程为])/(2cos[ϕλνπ+-=x t A y ,则L x =1处介质质点振动的初相位是 ;与1x 处质点振动状态相同的其他质点的位置是 ;与1x 处质点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其他各质点的位置是 。

4.—球面波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传播,已知波源的功率为100 W ,若介质不吸收能量,则距波源10m 处的波的平均能流密度为 。

5.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当某一质元振动动能相位是2π 时,它的弹性势能的相位是 。

6.一驻波中相邻两波节的距离为d=5.00cm ,质元的振动频率为HZ 3101.0⨯=γ,则形成该驻波的两个相干行波的传播速度u 和波长λ 。

三、计算题1、有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见下图。

如果x 轴上坐标为x 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0ϕω+=t A y x ,试求:(1)波动方程;(2)坐标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3)原点处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一简谐波逆着x 轴传播,波速u=8.0m/s 。

设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

求:(1)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2)简谐波的波动方程(3)t=T43时的波形曲线。

3、用聚焦超声波的方法,可以在液体中产生强度达120kW/cm 2的超声波。

设波源作简谐振动,频率为500kHz ,水的密度为103kg/m 3,声速为1500m/s ,求这时液体质点的位移振幅、速度振幅和加速度振幅。

4、在x 轴上有两个波源,S 1的位置在x 1=0处,S 2的位置在x 2=5处,它们的振幅均为a ,S 1的相位比S 2超前π/2。

假设每个波源都向x 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发出简谐波,每列波都可以传播到无穷远处,波长为λ=4。

(1)求x<0区间的合成波的振幅;(2)求x>5区间合成波的振幅。

5、速度120-⋅=sm v s 的火车和速度115-⋅=sm v r 的火车B 相向行驶,火车A 以频率HZ 500=ν鸣汽笛,就下列情况求火车B 中乘客听到的声音频率。

(设声速为3401-⋅s m )(1)A 、B 相遇之前(2)A 、B 相遇之后大学物理学——振动和波振动、波动自测题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共30分)1、一个弹簧振子和一个单摆(只考虑小幅度摆动),在地面上的固有振动周期分别为T 1和T 2.将它们拿到月球上去,相应的周期分别为1T '和2T '.则有(A) 11T T >'且22T T >'. (B) 11T T <'且22T T <'.(C) 11T T ='且22T T ='. (D) 11T T =' 且22T T >'. [ ]2、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有质量为m 的重物,其自由振动的周期为T .今已知振子离开平衡位置为x 时,其振动速度为v ,加速度为a .则下列计算该振子劲度系数的公式中,错误的是: (A) 2max 2max /v x m k =. (B) x mg k /=.(C) 22/4T m k π=. (D) x ma k /=. [ ]3、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运动速度与时间的曲线如图所示.若质点的振动规律用余弦函数描述,则其初相应为(A) 6/π . (B) 6/5π. (C) 6/5π-.(D)6/π- . (E)3/2π-. [ ]4、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辐A = 4 cm ,周期T = 2 s ,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若t = 0时刻质点第一次通过x = -2 c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 = -2 cm 处的时刻为 (A) 1 s . (B) (2/3) s .(C) (4/3) s . (D) 2 s . [ ]5、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简谐振动中的位移x ,速度v ,和加速度a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曲线3,1,2分别表示x ,v ,a 曲线; (B) 曲线2,1,3分别表示x ,v ,a 曲线; (C) 曲线1,3,2分别表示x ,v ,a 曲线; (D) 曲线2,3,1分别表示x ,v ,a 曲线; (E) 曲线1,2,3分别表示x ,v ,a 曲线. [ ]x, v , a tO123v v 216、在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波源不动时,波源的振动周期与波动的周期在数值上是不同的. (B) 波源振动的速度与波速相同.(C)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任一质点振动相位总是比波源的相位滞后(按差值不大于π计). (D)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任一质点的振动相位总是比波源的相位超前.(按差值不大于π计)7、一简谐横波沿Ox 轴传播.若Ox 轴上P 1和P 2两点相距8/λ(其中λ为该波的波长),则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点振动速度的(A) 方向总是相同. (B) 方向总是相反.(C) 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 大小总是不相等. [ ]8、下列函数f (x, t)可表示弹性介质中的一维波动,式中A 、a 和b 是正的常量.其中哪个函数表示沿x 轴负向传播的行波?(A) )cos(),(bt ax A t x f +=. (B) )cos(),(bt ax A t x f -=. (C) bt ax A t x f cos cos ),(⋅=. (D) bt ax A t x f sin sin ),(⋅=. [ ]9、图中画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图,则平衡位置在P 点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A)]31)2(cos[01.0ππ+-=t y P(SI). (B)]31)2(cos[01.0ππ++=t y P(SI).(C) ]31)2(2cos[01.0ππ+-=t y P (SI).(D) ]31)2(2cos[01.0ππ--=t y P (SI). [ ]10、如图所示,S 1和S 2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发出波长为 λ的简谐波,P 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 λ21=P S ,λ2.22=P S ,两列波在P 点发生相消干涉.若S 1的振动方程为 )212cos(1π+π=t A y ,则S 2的振动方程为(A) )212cos(2π-π=t A y . (B) )2cos(2π-π=t A y .(C) )212cos(2π+π=t A y . (D) )1.02cos(22π-π=t A y . [ ]二、填空题(共30分)1、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振幅为A ,周期为T ,其运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若t = 0时,(1) 振子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初相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y (m)S 2(t = 0)(2) 振子在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则初相为________________; (3) 振子在位移为A/2处,且向负方向运动,则初相为______.2、图中用旋转矢量法表示了一个简谐振动.旋转矢量的长度为0.04 m ,旋转角速度ω = 4πrad/s .此简谐振动以余弦函数表示的振动方程为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3、一水平弹簧简谐振子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当振子处在位移为零、曲线上的速度为-ωA 、加速度为零和弹性力为零的状态时,应对应于________点.当振子处在位移的绝对值为A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ωA 和弹性力为-kA 的状态时,应对应于曲线上的____________点.4、一物块悬挂在弹簧下方作简谐振动,当这物块的位移等于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是总能量的______________.(设平衡位置处势能为零).当这物块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比原长长l ∆,这一振动系统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 u x t A y -=ω)/cos(u x t A ωω-= 其中x / u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 x /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列波由波疏介质向波密介质传播,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则反射波的相位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