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雷雨》课件
进出侍萍住过的房子,甚至于侍萍因生了孩子受了病而要关窗 的习惯都保留着,大热天,也关得紧紧的。怀念
概括周朴园对过去鲁侍萍的情感态度:
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哀思 怀念、愧疚、痛苦、忏悔
三十年前的周朴园, 他有年轻人的多情和单纯 ,他曾爱过鲁侍萍。但同时他又可以为了利益而放 弃爱情,选择屈从于自我的欲望,变得自私和残忍 。最后却又为了自己的选择而陷入痛苦忏悔之中。
人物语言
多情和单纯 爱上
周朴园自身 的性格冲突 自私和残忍 抛弃
戏剧冲突 (三十年前 )
曹禺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 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 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 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 这也是他的人性。”
在第三幕中,侍萍说“人的心都靠不住, 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弱, 太容易变了”。
• 2)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 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 物背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的话)。剧本主 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
•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里的一些 说明性文字,如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 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 下场等。一般用括号括起来。
曹禺说:“他经过几十年的变化,心狠起 来了。侍萍的出现,使他一下子从对过去的 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关系中来了。这是他在 三十年来在尔虞我诈的争夺中积累起来的社 会经验。”
他真实地认为,这张支票足够补偿三十年 生命的、情感的痛苦,这些金钱大大高于侍萍 所付出的情感价值。这并不是虚伪,反而非常 真实地把周朴园人性的弱点暴露了出来。
《雷雨》故事梗概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 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 、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 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萍正是三十 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 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 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 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 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 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 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 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 鲁四凤不幸也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 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人教版必修四《雷雨》 课件
2020/8/26
• 【知识链接】
• 1、关于戏剧
•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 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 【戏剧的特点】
•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 剧本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 中在舞台范围内。剧本常用“幕”和“场”来 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 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 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雷雨》标题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 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 雷雨有关的。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 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 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 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 实。
• 作者简介
•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 庭,原籍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 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1933 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 》,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 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 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 ,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 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 或许是一声呼喊”,“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 ,“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 抑的愤懑,诽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 性格引起冲突,冲突发展性格,性格和冲突互为表里 。
• 性格特征包括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的性格特征在 不断的社会活动中,由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就会产生出 可变性。
• 《雷雨》介绍
• 《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以集中 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 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 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 突。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 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年 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一经诞生 ,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 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的周朴园,他蜕变成了真正的资本家
,比以前更冷漠、自私、残忍、贪婪,他又是一位 专制的家长,他把名声、地位、金钱凌驾于情感之 上,是一个情感枯窘的人,但又渴求家庭亲情,用 多年的忏悔和怀念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充实心灵。
人物语言 (潜台词 )
精神空虚 怀念忏悔 复杂变化
的人性
冷漠无情
断绝关系
戏剧冲突 (三十年后 )
逃 避
害怕与鲁侍 萍再联系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
1、(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冷 害怕被敲诈、影
2、谁指使你来的? 3、(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酷
响自己的名声地 位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 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 哭啼啼的。
倾诉自己并未忘情,多年来保留了以前侍萍喜欢的 家具,纪念她的生日,甚至关窗户的习惯。
•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 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被 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快速阅读课文,说 出文中的人物关系。
周朴园 侍 萍
周萍
鲁大海
繁漪
鲁四凤
周冲
鲁贵
2、快速阅读课文, 找出核心事件。
时 地事
情
间点
三十 多年 无锡
前
三十 年前 无锡 除夕
这种性格冲突同样体现在鲁侍萍的身上 。 概括鲁侍萍对三十年前的生活以及 对周朴园的情感态度:
对周朴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 的身份,但善良的品性以及对过往生 活的怀念又促使她对周朴园有所期待 ,存有单纯的幻想。
研1:细读人物对话,揣摩语言潜台词。
三十年后再相见,周朴园的性格如何推动故 事情节的发展,与鲁侍萍再次发生矛盾冲突?
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
夫妻、父子、母子、兄弟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
情的纠葛)
矛盾(阶级斗争)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人物语言 性格冲突 矛盾冲突
戏剧核心
学习目标
• 通过细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语言,从而 • 剖析周朴园复杂的人性; • 理解性格冲突是戏剧冲突的核心。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 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缓 稳住侍萍的情 和绪
深 情
软化、感动侍 萍
无 情
金钱收买
绝 划清界限、断绝 情 关系
资本家本性 相认前:
害怕 逃避 相认后: 厉声指责 严重的威胁感
缓和安抚 稳住情绪 感情软化 逃避谴责 金钱收买 妄图平复事态 断绝后患 自私冷漠绝情
三十 年来
外乡
三十 周公 年来 馆
从前 最近
哈尔 滨
矿上
1、快速阅读课文,说出文中的人物关系。
周朴园 旧情人、主仆
侍萍
父子
夫妻 周 萍
母子 亲兄弟
母子
夫妻
鲁大海
母子
繁 漪 、情
人
同母异父兄妹、恋人
同母异
鲁四父凤兄妹
母子
单恋
周冲
父女
鲁贵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核心事件。
时间
三十多年前
三十年前除 夕
三十年来
• 3)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 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 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 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人 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 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 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 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 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 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 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 的内心世界。
言行
态
心理
度 (忙)不,不,不用。 2、(鲁侍萍: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 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地点 无锡 无锡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事
情
从前 最近
哈尔滨
矿上
剩下时间观看视频
学:本课一共节选了两场戏,请梳理人物关系 和找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完成表格。
内容 人物
第一场 从 开头 到 72页“可是你”
周朴园、鲁侍萍
第二场
从 72页“可是你”后面 到 结尾
周朴园、周萍、周冲 、鲁侍萍、鲁大海
研1:细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语言。 三十年前的周朴园真的爱过鲁侍萍吗?
• 读对话,析人性,悟冲突 • P66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 念旧 • P67 (看她关好门窗,忽然觉得她很奇怪)怀念 •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牵挂 •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欣赏 • P68 (苦痛)哦! (汗涔涔地)哦。痛苦 • 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忏悔 •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忏悔 • 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哀思 • P69 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 念旧 • P66 71 记得侍萍的生日,保留侍萍喜欢的家具,不准别人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