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航空百年沉思--“冯如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启示(PDF X页)

中国航空百年沉思--“冯如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启示(PDF X页)

生垦航空亘 沉思——“冯如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启示专 稿骚 中国航空百 年沉思 “冯如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启示 Centennial Reflections on Chinese Aviation: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ment of“Feng Ru Spirit” 

一马健张学义 摘要:文章缅怀冯如一个世纪前的宝贵探索,归结出以爱国创新为核 心的“冯如精神”,即紧盯世界航空发展潮流的深远目光,酷爱科学、悉心钻 研、勤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忠于事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顽强意志,心系 民族、航空报国的赤子情怀,自立自强、不断开拓的创新意识。揭示了“冯如 精神”对当代民族航空工业和空军转型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航空冯如转型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547(2009)04—0001~04 

在新中国即将迎来60华诞和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航空事业走过百年 沧桑历程,其先行者是被誉为“东方莱特”、中国“航空之父”的冯如。 冯如之所以在中国乃至国际航空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关键在于他的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探索,开辟了一个自行研制、独立飞行的民族航空时代。冯如身上所 拥有的那种紧盯世界航空发展潮流的深远目光,酷爱科学、悉心钻研、勤于探索的科 学态度,忠于事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顽强意志,心系民族、航空报国的赤子情 怀,自立自强、不断开拓的创新意识,构成了难能可贵的“冯如精神”。翻开中国航空 百年史可以看到,以爱国创新为核心的“冯如精神”,不仅拉开了中国航空事业从无 到有的序幕,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经略空天的历史巨轮。冯如之于中国航空,犹如莱 特兄弟之于世界航空。在中国航空百年来临之际,我们极有必要再次重温、重拾这种 精神,因为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鼓 

作者简介: 马健.男,院长,少将.空军指挥学院,100097 张学义.男,政治委员,少将,空军指挥学院,100097 垦I砭 l霸2009年第4期第3O卷第4期 舞当代中国航空事业再次腾飞和加速人民空军 战略转型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 “军用利器莫飞机若”——冯如这种紧盯 世界航空发展潮流的深远目光,既是“冯 如精神”所产生的历史条件之于爱国者个 体的能动反映,也是促进当代中国航空事 业再次腾飞和加速人民空军战略转型应 具备的一种敏锐与远见 冯如先生当时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华民族 积贫积弱,满清政府腐败无能,祖国河山惨遭列 强涂炭的危难关头。当侨居海外的冯如看到列 强蚕食我国领土而腐败的清政府却麻木不仁的 时候,他深感羞耻、痛心与不安。于是他发誓要 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起初,他想制造一 艘军舰,但鉴于当时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冯如 从中敏锐地意识到飞机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地 位和作用,所以他决定改建飞机。因为他感到: 建造飞机比制造军舰更廉价省工,用处更大,甚 至可以免遭列强欺侮! 尽管冯如的第一次试飞比莱特兄弟晚了6 年,但在飞机性能上却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 1911年经改进完善后的“冯如二号”,创造了比 当时国际飞行比赛更好的成绩。海外航空界赞 誉:“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了后面”。 事实证明,在世界航空的萌芽阶段,冯如所代表 的中国航空最高水平是在世界前列的。 如今,百年过去了,虽然百年来尤其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航空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但是,发展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 距,这与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 位、需要关切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上所需承 担的义务和责任是极不相称的。 应当看到,当今世界空天领域的发展如火 如荼0美国把发展航天视为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的基石。俄罗斯和北约国家正在极力发展适应 现代战争需求的强大航空航天力量。一些发展 中国家也竞相采购和研制先进飞机,掀起推进 2 · 空天建设的军备竞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周边 29个国家共部署6000多架作战飞机。面对这种 严峻的形势,如果没有冯如那种放眼世界的全 局视野和紧盯发展潮流的开放眼光,就只能落 后,而落后就要挨打,就要任人宰割。历史尤其 是近些年发生的几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已经表明:完备、发达、先进的航空工业体系,历 来是空中力量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一个没有 空天力量或空天力量不够强大的国家,是不能 有效保卫自己的主权和安全的。纵观今日世界, 个铁定的事实与发展经验是:凡综合实力靠 前的强国一定是空天大国,而一个国家的空天 工业水平、所拥有的空中军事力量的强弱、国民 的空天意识和国内空天运动开展的氛围,都在 相当程度上成为一国整体实力的象征。具体到 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有“举首盯太空,低头抓高 新”的前瞻性思维。因为太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世界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是大国乘势 而起的一个绝好机遇,而高新技术则是实现这 理想的可靠保证。 

二、“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 达’’,“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冯如 这种酷爱科学、悉心钻研、勤于探索的科 学态度,既是“冯如精神’’的重要底色,也 是促进当代中国航空事业再次腾飞和加 速人民空军战略转型的基本要求 

冯如l2岁那年,被在美国做小生意的舅舅 带到旧金山。在那里,冯如见识了美国的先进和 发达,也逐渐明白了西方国家之所以敢欺辱我 们的根源在于它们工业先进发达。于是,他立下 “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的誓言,决心用“千 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实现“固吾圉,慑强 邻”的夙愿。 在旧金山,冯如日间做工,晚上读书。后来, 为学得更多的机器制造技能,他又来到纽约,先 后在造船厂、电厂和机器厂当学徒工,历时7年 之久。为了更多地了解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他 经常把节省下来的食宿费用购买报纸书刊;为 中国航空百年沉思——“冯如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启示专 稿嚣鹱璧 了交纳学费,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工,终于 成为著名的机械工程师。冯如这种悉心钻研、勤 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不仅为他今后从事飞机制 造与驾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我 们今天振兴航空工业、加速空军战略转型提供 了精神动力和效法榜样。 如今,人类社会已步人空天时代。飞机制 造较冯如那个时候所需的各项技术更加尖端、 复杂、缜密、综合集成。以空客A380为例,其制 造至少采用380多项技术专利,每架飞机由400 多万个零部件构成。作战飞机美国空军现已发 展到第四代(F一22),并且正在试飞x一43型 机,该机以5马赫每小时6O00千米的速度试 飞,已打破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为今后太 空探索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俄罗斯目前正在 试飞并批量生产苏一34型机;印度、韩国、日本 等国家积极引进部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武 器装备,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的自给能力。美国 为维持其在空天方面的超强优势,曾制定和出 台了包括((2020空军构想:全球警戒,全球到达 和全球力量》、《航空航天部队:21世纪保卫美 国》等许多扶持和鼓励探索和加大研制力度的 政策、制度措旌。我国作为技术条件相对落后 的发展中大国,要想振兴航空航天事业,加速 实现空军的战略转型,必须拥有像冯如那样 “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的钻劲和 韧劲,“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的干劲与恒 劲,力争在载人航天、大飞机制造、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空天飞行器技术、弹道导弹与反导 等高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三、“我们还需再一次从头开始”。“勿 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冯如这种忠于 事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顽强意志。既 是“冯如精神”的鲜明内质。也是促进我们 当代国家航空事业再次腾飞和加速人民 空军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由于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冯如有生之年没 有受过多少正规学校教育,但他凭着矢志攻 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顽强意志,成就了自 己所钟爱的航空事业。他数度飞机坠毁,屡遭 磨难和挫折,但他愈挫愈勇、无怨无悔,为发展 航空事业奋不顾身。甚至在回国作飞行表演 时,由于飞机操纵系统失灵,他身受重伤,在弥 留之际,仍不忘勉励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 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又嘱将其遗体葬 于黄花岗,“俾能与七十二烈士英灵长相作 伴”。冯如这种忠于事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 的顽强意志对于当前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和 人民空军的转型建设弥足珍贵。因为无论是航 空事业的繁荣还是转型建设的发展,都是高科 技密集、高风险性始终相伴的创造性系统工 程,其广泛性、深刻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因 此,忠于事业、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对于每个人 来讲,是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而对 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而言,更是促进发展、保 持繁荣、赢得主动的必然选择。 

四、“壮国体,挽利权"。“苟无成,毋宁 死”——冯如这种心系民族、航空报国的 赤子情怀,既是“冯如精神”的核心,也是 促进我们当代中国航空事业再次腾飞和 加速人民空军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冯如在试制成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载人 飞机后,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不顾国内航 空环境空白、器材严重不足等困难,毅然将自己 在美国创办的飞机制造厂迁回祖国,将自己研 制的两架飞机也带回祖国,就是靠这些东西,冯 如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扬起了中国航空最初的 风帆;也就是在这近似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冯如 用一次次大胆的试验,践行他“壮国体,挽利权” 的誓言,用一次次的游说,传播他航空救国的思 想。他说:“吾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 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他强调:“倘得千百 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目前,我 国正处于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中。而一个国家 的崛起,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崛起和一大批志向 远大、忧国忧民的英才。冯如精神之于我们的最 

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