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现代中国的时代变迁

近现代中国的时代变迁

时代缩影——亲历八十年变迁
——从外婆的故事了解近现代国家发展
1927年的近代中国,可谓极不平静。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共产党于江西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随后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革命起义。

然而在纷乱的局势下,湖南南部群山包围的小县城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时光流逝,仍旧基本保留着它的本来面貌。

我的外婆这一年出生。

外婆的爸爸,我叫“公公”,凭着自己的经济头脑靠药材生意起家,慢慢地积累起资金,如同当时大多数有了一点钱的中国人一样,在老家购置地产,家业逐渐稳固起来。

鼎盛时,县城里一条街两旁的铺子甚至均为公公所有。

20世纪初期,中国经济近代化仍不完全,尤其是在中部、南部的广大农村及县城中,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公公也遵循着传统理念,几乎把家产尽数用在了购买宅地上。

作为地主,公公与佃户之间的关系却不像戏剧中那样矛盾突出,每逢饥荒,公公还会开仓赈灾,接济饥民。

外婆就在这样的平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公公常年在外奔波做生意,她便和自己的母亲(我称作“婆婆”)相伴生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尽管已有在先的维新变法及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启发民蒙,但在偏远地区的村县中,“重男轻女”等封建旧观念依旧根深蒂固。

外婆是二太太的女儿,大太太的儿子、外婆的大哥和二哥常常欺负她。

公公还有一个三姨太太,是当初他去南京做生意时,碰到的一个可怜的青楼女子。

我的妈妈还记得小时候见过她,记得她虽然岁月
流逝但却依旧迷人的气质。

这位姨太太,可想在当时也肯定受过很多欺负的。

大太太、二太太各育有十几个儿女,但因为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常常病不甚重而无法医治,这些子女多半夭折。

地产、商铺、农田、几房姨太太和众多儿女,公公家算是典型的老式地主家庭结构。

天有不测风云,外婆不到十岁的时候,一场大火将公公拥有的那一条街的木质商铺烧了个干干净净。

整个家庭遭遇重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日军入侵湖南。

不久后,日本人打进了这个群山里的小县城。

公公一家带着值钱的家当开始举家流亡避难。

“由于食物紧缺造成普遍营养不良,难民中常常发生流行病。

至于住宿,更是一种奢望。

由于日机狂轰滥炸,沿途缺少栖身之所,他们只能暂避于破庙内或断垣下,忍受饥饿、寒冷与疾病,许多人因此丧失了生命”1。

公公的大儿子在途中被日军打死,家里的财产也在逃跑的过程中逐渐丧失殆尽。

在极端恶劣与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公公一家终于撑到了抗战胜利结束,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建国初期,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公公家是典型地主家庭,自然首当其冲被打倒。

“土地改革导致乡村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表现为‘小农制’的转换,即现代自耕小农制取代传统租佃小农制”2,公公的地产都被分配给了农民。

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反抗意识与积极性,大家都要“打倒地主”、“翻身当主人”,土改斗争掀起高潮,农民的斗争激情受到
1 王同起,《抗日战争时期难民的迁徙与安置》[J] . 史学研究,2002(12):7
2 李立志,《土地改革与农民社会心理变迁》[J] . 中共党史研究,2002(4):31-­‐33
主流政治文化的支持与鼓励,“就如脱缰的野马,再也勒不住了”3。

公公的二儿子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打死。

形势终于稳定下来。

由于解放后的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业余教育、职工培训、扫盲工作都普遍展开”,“新学制确立了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教育在各类学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4,小学尚未毕业的外婆也进了“卫校”,成为了一名妇产科医生。

当时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走在老家的各个山村之间,给孕妇做些简单的检查,普及一些卫生知识,当然最重要的是帮她们接生。

山里的小道荒无人烟,又是需要一个人连续走上几十里,有雾的时候,人走久了,甚至分不清是清晨还是傍晚。

后来,外婆的工作还包括将山间的一些“赤脚医生”集中到县城进行培训,因为外婆踏实肯干的个性,大家都很尊敬她。

1966年起,“文化大革命”开始并逐渐席卷全国。

举国工农业生产、科教文卫事业均陷入十年动乱之中,“‘全面内战’、‘复课闹革命’、全国范围的‘批、斗、改’运动”5,使国家的现代化遭受重大损失。

所幸的是,这个时期,外婆怀着我的姨妈,凭着这个借口,在本来就偏远的山城里避过了风头,直至动乱平息,国家领导人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后,新兴经济浪潮不断推动着国家的飞速发展,家乡县城的变化越来越快。

旧有的房屋、街道、城镇,以及观念、体制,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相信外婆是有着些许不适应的。

但她从来没有说出来过。

她还是像之前一样,说得很少,做得很多。

她走
3 汤晓丹:《路边拾零——汤晓丹回忆录》,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61页
4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5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过了中国这由动荡转为平稳的几十年,静静地经历着这些变迁。

外婆这一辈人,他们见证着历史,历史也塑造了他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