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建筑施工技术习题集答案 页脚内容1 新编心理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① (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 ② (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至此,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 )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6.反射分作: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眨眼、膝跳、呕吐等)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操作性条件反射 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 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独有的。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新编建筑施工技术习题集答案 页脚内容2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规律实际上就是感受性,感受性是机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各种分析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受适应(2)感觉对比(3)不同感受间的相互作用(4)不同感受之间的补偿作用(5)实践活动的锻炼与感觉能力的发展 5.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相对性又称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6.观察室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由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第四章:记忆与教学 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的反映。也就是说,记忆是人脑对曾经感知过、思考过、体验过或行动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从“记”到“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记忆的种类(P51) 4.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准备性。 5.头脑里产生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做记忆表象,又称表象。 6.记忆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 7.识记是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保持、再认和回忆的前提。 8.识记的种类(P56 ) 9.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目的和任务(最重要)(2)材料的性质、数量(3)识记的方法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稳。(P60)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及时复习。 11.遗忘产生的原因(P61) 1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P67)
第五章:思维、想象与教学 1.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两大特征:概括性;间接性。 三岁前的思维是动作思维。 3.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问题情境;动机强度;思维定势;提示;情绪状态;个性特征。 5.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读《红楼梦》后你会在脑中勾画出许多人物的形象,这属于想象。 6.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7.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想象潜力;加强学生的联想训练;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学和艺术的兴趣。
第六章:注意与教学 新编建筑施工技术习题集答案 页脚内容3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的高度表现。 2.注意的特点: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3.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的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以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地、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 用霓虹灯做广告是利用了人的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预先有自觉的目的,必要时需要经过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活动目的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间接兴趣;合理地组织活动;排除内外干扰。 三、有意后注意也称继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而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力的注意。 4.注意的品质及培养: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第七章:情绪、情感与教育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机体变化(P113) 3.情绪和情感的基本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调节功能。 4.情绪和情感的种类(P115——P118)
第八章:意志与教育 1.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意识的能动性与积极性的集中体现。 2.意志行动特征:自觉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题:分析自己的意志特征P128) 受意识支配的运动称为随意动作。 3.意志行动过程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 4.意志行动中的冲突类型(P133) 5.意志品质(p134) 善于抓住机遇,快速合理决策,并实现目标的意志品质是果断性。
第九章:个性心理与教育(一) 1.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需要层次理论(P145)
第十章:个性心理与教育(二)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的分类:(1)按能力的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能力的创造性,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编建筑施工技术习题集答案 页脚内容4 (3)按能力的功能分类,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特殊能力的差异;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不同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第十一章:个性心理与教育(三) 1.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2.气质的特征:天赋性和稳定性;掩蔽性和可塑性。 3.气质的类型特征(P180) 4.正确认识气质: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社会价值和取得成就的高低;气质不决定一个人品德的优劣。 5.气质对教育实践工作的意义(P187)
第十二章:个性心理与教育(四) 1.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特点: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中;性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3.人的性格结构归纳为: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第十三章:学习心理 1.按学习方式、学习结果分类(P215)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216) 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P129)
第十四章:态度与品德心理 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态度的成分: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成分。 3.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成员以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为行为的准则行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品德的实质体现:具有社会性,反映了人的社会特征;具有个体差异性,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具有相对稳定性,表现出个体一贯的规范行为。 5.品德的成分: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6.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和他的同事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
第十六章:学生群体心理 1.群体心理现象:(P265) 2.班集体的形成:前班集体现象;班集体成型阶段;班集体成熟阶段。
将一根木棒的一截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错觉) 红(颜色)暖青(温度)凉。(联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