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


四、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 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 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相互 交换精神内容的活动,精神内容交换的 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媒 体。媒体可以理解为任何能够传递信息 的手段和渠道。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 的传播活动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理由就 是它的传播手段多、渠道广、方法灵活。
秘密区域 他人不了解
隐私,或者尚未公 之于众的东西
未知区域
潜质、潜能
• 人际传播的动机之一是认识自我的需要。 自我 物质的 自我 社会的 自我 精神的 自我 自我认识 自我情绪 自我控制 追求生理、外表、 物欲的满足,维护 家庭利益等 追求名誉、地位, 与他人的竞争、协 作,取得他人好感 追求信仰,行为符 合社会规范,要求 自身发展等
•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 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 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 自己的想象;2)关于他人如何 “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 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 的情感。
• 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 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 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一般 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 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他人传播的程度, 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 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 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 库利有句名言:“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 子,映照着对方。”这里他强调的是, 人们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获得有关自我的 概念,自我概念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 际交往,两者相辅相成。
• 库利的“镜中自我”的概念来自于一个 信念,即自我只有从他的婴儿期起就同 他人不断地交往才能形成。我们的自我 形象是由他人对我们的想象形成的。
• 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无疑是语言。语言 又分为声音语言和书写语言。声音语言 是人际传播也是自我表达的最基础的媒 体。书写语言是在文字发明的基础上产 生的,在不能或不便使用声音语言的场 合,书写语言成为人际传播的最常用的 沟通工具。语言是自我表达的基础媒体, 但不是唯一的媒体。体态、表情、眼神、 身体接触以及服装、发型等等,都是自 我表达的重要媒体。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 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 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到影响,怎样 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学,应先 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威尔伯·施拉姆
一、人际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 二、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三、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 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四、姿态(gesture)的传播功能 有哪些? 五、谈谈社会价值规范对自我表 达的制约。
1、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其意义,熟练进行编码、 解码 2、注意生活经验的不同 3、注意传播情境的制约
九、人际传播的形式和使用的符号
1、面对面 口语、副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符 号等 2、借助听觉媒介如电话 口语、副语言等 3、借助视觉媒介如书信、手机短信、网络的即时交 流工具等 书面语、绘画语言等 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
• 库利还认为“社会是各个精神自我的交 织物。我想象你的思想,特别是你对我 的思想的想象,和你所想象的我对你的 思想的想象。我在你的思想面前表现我 的想法,期望你会在我的思想面前表现 你的想法,谁若不能或不愿做到这一点, 那他就不懂得如何交往。”正是人际间 的交往,使所有个体成为有机的社会整 体;反过来,在这种交往中,社会也内 化为个体精神。
五、姿态(gesture)的传播功能 有哪些?
强调语言、补充语言、代替语言、控 制语言、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六、谈谈社会价值规范对自 我表达的制约
自我表达是以他人为对象和在特定的社 会以及文化环境里进行的,如果不顾 及他人和社会价值与规范,一味以自我 为中心,那么这种表达不但不会收 到良好的效果,相反会招致误解和造成 个人的社会孤立。
十一、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其他传播形式共同 构成了社会信息的交互网络。大众传播是人 际传播的规模化延伸,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 的重要补充。并不能简单判定谁的效力更大, 只能说两者各有所长。
2、大众传播主要传递基本信息,而人际传 播的劝服能力更强。 3、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获取信息和反馈信 息的重要手段。 4、在大众媒介上呈现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 丰富了大众传播的制作手段和节目样式。
生活状况、财产、 自豪感/自 家庭成员等的认 卑感 识 社会关系、人际 自豪感/自 关系、地位、名 卑感 望等 气质、性格、智 力、兴趣等 自豪感/自 卑感
上图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时蓉华)
4、总而言之,人际传播的动机如下: (1)认识自我 (2)建立人际关系 (3)控制周围环境 (4)进行情感沟通
自我表达是与他人、与一定的社会 价值或行为规范相联系的,应该符 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价值 尺度。不是单纯通过刻意修饰,而 是通过展示真实的自我使人格的感 染力得到充分发挥。
七、人际传播的符号互动过程
讯息
个 人 生 活 经 验 个
编码 解释者 解码 讯息
解码 解释者 编码
生 活 经 验

八、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定义 人际传播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 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于人际传播还有一些从不同角度出发 给出的定义,比如: • “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由于一些 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信息符号聚集在一起” 就是人际传播。(施拉姆)
•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更多的人愿意,并能 够作为人相遇,发挥他们那些独一无二 的、不可测量的特性、选择、反思和言 语的能力,同时,意识到其他的在者, 并与人发生共鸣时所出现的那种较为样 式、交往类型或交往质量。”(约翰·斯 图尔特《桥,不是墙》)
• • • • • •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 以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为例: 1、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所传递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3、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4、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五、人际传播的动机/功能
1、罗洛夫认为,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社会交 换的主要是六种资源: 物品 金钱 服务 信息 地位 爱
人际传播
2、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尊重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3、约哈里之窗
自己了解 开放区域 他人了解 自己不了解 盲目区域
个人资料,如名字、 缺乏自知之明的那 一部分 相貌、身份、职业 等
• “一个人使用语言或非语言讯息在另一个 人心中引发意义的过程”就是人际传播。 (《一对一,人际传播的基础》) • 人际传播是“参与者在一对一基础上的 直接沟通”。强调了人际传播的直接性 (immediacy)。(罗斯格兰特)
• “人际传播是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的传 播;传播是面对面的;传播的方式和内 容放映个体的个性特征,而且,反映他 们的社会角色及其关系。”(哈特利)
• • • •
人际传播的限制: 1、发出的信息往往只在瞬间起作用 2、覆盖面小,复制信息的能力不强 3、适应面不及大众传播媒体广
• 三、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 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 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 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 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