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准备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起猜想:激发兴趣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
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认识圆的周长1、回忆正方形周长: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2、认识圆的周长: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2、反馈:“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化曲为直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5、明确课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合理猜想,强化主体: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4、小结并继续设疑: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实际动手,发现规律:分组合作测算1、明确要求: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4、理解误差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5、解答开始的问题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1、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2、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板书:C=2πr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1、判断并说明理由:π=3.142、选择正确的答案: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
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
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课外引申,拓展思维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8—102页,例4,例5和例6及练一练和练习十八。
圆的周长,周长计算公式。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进行猜想,再具体描述圆的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思考,认识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对测量圆周长活动过程的理解,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然后让学生应用刚刚掌握的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圆、绳子、直尺、圆规等。
一、情境创设,生成问题1、出示一个正方形花坛和一个圆问:这是什么图形?围着花坛跑一圈,哪个长哪个短呢?预设一:看哪个跑得步子多。
预设二:计算它们的周长,进行比较更为简便。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预设一:C=×2预设二:C=2a+2b3、什么是圆的周长?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预设一: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预设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那么用一条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
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
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进行猜想:到底怎样测圆的周长。
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圆的周长是如何求出来的兴趣。
2、动手实践。
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预设:都是3倍多,不到4倍。
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阅读课本P102,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π=3.1415926535……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得出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C=πd或C=2πr设计意图:教材通过示意图对这两种方法做了清楚的说明,这有利于学生学会具体的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又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化曲为直”的策略。
、解决新问题。
1、解决情境题中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约转动多少周?小组内想出解决的办法,并在全班交流。
预设一:已知d=20米,求:C=?根据C=πd20×3.14=62.8预设二:已知:小自行车d=50cm先求小自行车C=?c=πd50cm=0.5m0.5×3.14=1.57再求绕花坛一周车约转动多少周?62.8÷1.57=40答:它的周长是62.8米。
绕花坛一周车约转动40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列式解答。
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
书本102页练习十八的第1、2题2、判断正误。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在同圆,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C=2πr=πd。
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小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呢?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整理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等重点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能运用圆的知识熟练地解答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问题。
2、通过将圆的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自主探究圆与正方形的关系的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从探究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梳理体系直接揭题:今天我们来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吗?小组合作,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圆的认识: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直径d:决定圆的大小;半径r:在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d=2r;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周长的计算:。
圆的面积:由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圆面积计算:。
圆环的面积:。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唤醒学生以前所学圆的有关知识,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二、基本练习,整合知识教师:刚才我们对本学期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1、说说下面各题的最简整数比: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多少?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多少?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2cm和3cm,,它们的直径比是多少?周长的比是多少?面积的比是多少?将圆的知识和比的知识结合起来,体现了知识的综合应用。
并进一步理解圆的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
2、一个公园是圆形布局,半径长1km,圆心处设立了一个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