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与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最大的成就在于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位一体的建设。
经济创富、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作为三大国家战略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其中,作为落实国家文化创意战略的文化产业和产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具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
本文以“发展文化产业,助推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对文化产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百年中国梦
“中国梦”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承续百年的宏大命题。
在这个命题下包含了两个具体的层面:一个层面是面向个人的中国梦.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战略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包括教育、求职、更好地生活等等。
另一层面是面向企业的中国梦,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参与跨国经营、实现全球竞争等作为企业发展的愿景。
中国梦的提出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入世的精神面貌.如果13亿人都拥有这样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不止,那将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力量。
实际上,中国梦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威力。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百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质层面从极度贫困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体质层面也从“东亚病夫”上升到北京奥运会金牌数第一。
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与欧美等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位中国学者援引外国友人的说法,中国13亿人,只有一台电脑,其余都是终端。
因此,中国要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离不开文化的支持和推动。
而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的规模.更要追求国际级企业文化的塑造.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创意战略
在过去的30年,中国政府为了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后实施了三大国家战略:经济创富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文化创意战略。
经济创富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文化创意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创意战略始于1998年.其标志就是这一年中国政府在文化部设立了文化产业司,专门负责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和行业指导。
其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在200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提到了大力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里提到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表明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催生的文化消费时代。
2006年9月.国务院在《国
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里重点表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
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为文化产业是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目标“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标志着我国文化创意国家战略的正式形成。
文化创意战略指向了两个产业发展的纬度:文化产业化纬度和产业文化化纬度。
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纬度指的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古典经济学的“要素”经济理论出发来看.农业经济是对土地的依赖.工业经济是对技术、资本的依赖,到了最近二十年,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资源从信息、知识发展到创意。
经济形态也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发展到创意经济。
产业升级也从信息产业、知识产业发展到创意产业。
产业文化化的发展纬度就是指文化生产力作为一种生产力,可以融入到各行各业,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郎咸平曾指出。
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都包含了l+6产业链。
“1”是指加工制造环节,“6”是指包括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的六大环节。
而后面这六大环节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环节。
但在目前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中.这六大环节几乎都不在中国企业控制范围内。
文化创意战略让我们开始关注产业前端的创意设计和产业后端的品牌服务。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
企业软实力是借用了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提出来的。
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建构企业认同,即形成企业软实力。
根据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
企业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化产业。
因为企业软实力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层面认同的问题。
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建构性。
而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就是一种建构性的认同实践。
美国人深谙其道。
向全世界传播他们的电影、流行音乐、电视、快餐、时装和主题公园。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944年6月可口可乐公司通过艾森豪威尔把一大批可口可乐运到英国,随着登陆部队通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于是可口可乐的形象(美国的形象)就和诺曼底登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文化产业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大作用。
企业文化的建构有三个阶段:从品牌形象宣传的硬广告阶段,公共事件的活动公关阶段,最后到通过文艺作品进行文化传播的高级阶段。
现在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
但我们发现大部分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都关注的是企业形象的建设,比如设计一个LOGO,策划一些员工团队建设等。
不可否认,这些工作是进行企业文化的基础。
但这只是企业文化传播的低级阶段,离高级阶段还有一段距离。
众所周知,耐克公司的气垫鞋虽然并不是高科技。
但耐克公司却善于把
握年轻一代的时尚脉搏,一直在制造时尚流行文化。
四、发展文化产业,助推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是分级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艺术价值.主要包括分为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
企业文化也是分级的,包括企业形象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助推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关注企业的精神文化,关注企业精神文化里的膜拜价值、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
现在有些企业在全力打造企业博物馆。
比如茅台建立了酒文化博物馆,酿造工艺还要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积极参与以其公司为背景的电视剧《大宅门》的拍摄,都是用文化产业的方式来推广企业文化。
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文化产业语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其开篇工作就是要对本企业的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和评估,将企业文化进行分级。
如何将企业文化分级分类,必须做大规划,编制企业的《文化发展规划》,从区域、国家和国际视野的角度,将本企业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充分结合。
第二,文化产业语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运用文化整合营销传播,推动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的传播。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的产业开发和营销推广.就可以看出文化整合营销传播和文化产业手段对于企业文化推广宣传的好处。
北京故宫是皇宫紫禁城,给人的感觉是恢弘庄严,游览的时候主要的体验就是建筑的宏伟和体力的劳累。
台北故宫是一个现代时尚、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给人的感觉是亲切自然,富于亲和力与时尚感。
第三.文化产业语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要统筹兼顾文化产业的实施路径和开发手段。
文化产业开发,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有多种途径,有把消费者请进来,比如旅游;也有把产品送出去.比如开发特色工艺品、影视作品、动漫游戏作品以及演艺等;还要利用新媒体、3G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高科技手段.构建企业文化泛在文化消费空间、企业文化消费数字平台。
第四,发展企业文化品牌的授权产业。
宝马公司、万宝龙公司、腾讯公司都很好地把企业品牌进行了授权经营,不仅拓展了企业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还创造了新的产业空间。
总之,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思路和企业经营理念,将成为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所勾画的国家文化创意战略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