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报告2016年10月内容简述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
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产业列入到了当届政府“十二五”的重要工作日程。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诸多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4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跨界并购此起彼伏,文化传媒行业成为资本市场新宠。
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园等领域。
进入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已经明朗,“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热潮席卷而来。
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各地政府要想壮大文化产业,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五章。
首先介绍了文化产业的定义、特征及发展的战略意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
随后,报告对文化产业做了重点细分行业分析、区域发展分析、产业园区分析、竞争分析、重点招商目标企业分析和政策法规分析,最后分析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文化部、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
此报告是您跟踪文化产业最新发展动态、编写产业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招商策略的重要参考工具。
目录一、文化产业的基本分类及构成二、我国文化产业运行指数分析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四、我国文化产业交易并购规模五、文化产业细分市场运行分析六、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形势剖析七、中投顾问对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预测一、文化产业的基本分类及构成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和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1、文化产业的分类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9大门类。
2、文化产业的构成文化产业分为三层:一、文化产业核心层;二、文化产业外围层;三、文化产业相关层。
图表构成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二、我国文化产业运行指数分析2014年12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文化中国: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发布了“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4)”和“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4)”。
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大2014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包括综合指数、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和驱动力指数4个方面。
总体来看,与2013年相比,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基本未变,各省综合指数排名有小幅度变动,河北、湖南、江西挤进全国前十名;生产力指数全国排名变化较小,东部地区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资本以及人才投入,在前十中占据八个席位;影响力指数排名有一定浮动,前十名的省市中,除了湖南、江西、安徽外,其他均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驱动力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市中,有将近一半出自中西部地区,而且,青海、宁夏、西藏三省区进入驱动力指数前五名。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崛起部分来自于内生性动力。
以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一些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成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而今,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获得了与经济同等的发展机会。
相比而言,东部地区文化产业体量大,文化资源开发较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比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困难得多。
除了内生性动力以外,外部政策的推动也是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崛起的重要原因。
2013年,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其范围覆盖我国新疆、青海、广西、云南等西北西南多个省区。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使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文化产业迎来大合作、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形成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带;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涉及西部七省区核心区域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60万人,覆盖面积超过68万平方公里;8月,文化部、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这一系列政策都通过顶层设计引导和促进着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消费满意度不高“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4)”是在历时6个月、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文化消费专项调研数据基础上,综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客观数据,经过系统计算和分析得出的,包括综合指数、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文化消费满意度等6项指数排名。
从各项指数得分情况看,我国文化消费整体情况优于2013年。
其中文化消费环境和文化消费水平有较大提升,但是文化消费满意度不升反降;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文化消费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等优势明显,但是文化消费满意度和文化消费环境方面并不存在此优势。
在文化消费环境和文化消费满意度两项指数中排名前两位的是宁夏和海南。
另外,在此次文化消费指数调研中还发现,在国内外文化产品偏好方面,国内的游戏更受欢迎;最受文化消费者欢迎的五大行业是电影,电视广播,图书、期刊、杂志,网络文化活动,文化旅游。
由此可以看出,报纸杂志、电视、图书等传统文化产品依然是居民主要偏好的文化产品,但网络文化活动等新兴文化产品也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且,随着文化旅游热和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旅游和艺术品收藏分别位列文化消费支出和市场成长空间排名的首位。
图表2014年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数据来源: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图表2013-2014年我国文化消费指数变动情况数据来源: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发展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829亿元,比2013年增长21.0%(未扣除价格因素影响,下同);年平均增长10.0%,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3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2%,比2013年增加0.1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文化服务业占比提高。
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940亿元,比2013年增长12.1%。
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11641亿元,增长15.9%,高于文化产业平均增幅;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6%,比2013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文化制造业增加值9913亿元,增长8.2%,占比为41.4%,比2013年降低了1.5个百分点;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386亿元,增长11.2%,占比为10.0%,比2013年降低了0.1个百分点。
2、“互联网+文化”发展势头迅猛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显明的特点。
网络、数字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媒体化,为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空间,“互联网+文化”发展势头迅猛。
在文化产业的10个行业类别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2014年实现增加值2429亿元,比2013年增长36.5%,增速位居10个行业之首;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10.1%,比2013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4年实现增加值4107亿元,比2013年增长17.5%;所占比重为17.2%,比2013年提高0.8个百分点。
3、骨干企业迅速壮大近年来,有关部门及各地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文化骨干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
据初步统计,2015年我国文化骨干企业4.7万家,比2013年增长13.2%,年平均增长6.4%;企业从业人员为829.6万人,比2013年增长10.1%,年平均增长4.9%;实现营业收入73690.9亿元,比2013年增长15.1%,年平均增长7.3%。
4、走出去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颁布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文化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得到优化,我国文化贸易迈上新台阶。
文化产品贸易连续实现顺差。
2015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013.1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125.6亿美元,增长14.1%,年平均增长4.5%;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6%,比2012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实现贸易顺差729.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3.0%,年平均增长4.2%。
在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中,出版物出口占比提高。
2015年,我国出版物出口总额为36.2亿美元,占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4.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5、消费增长强劲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文化消费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