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1.研究表明,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是(B)。
A.3±2组块 B.5±2组块 C.7±2组块 D.9±22.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下的几种反馈方式中,(B)反馈方式对于学习封闭式动作技能的完善最为重要。
A.运用电视屏幕来反馈; B.内在的动觉反馈;C.附加的同时性反馈。
D.外在的视觉反馈3.根据马腾斯的理论,与操作活动呈负相关的线形关系的是(A)。
A.认知状态焦虑 B.躯体状态焦虑 C.状态自信心 D.赛前状态焦虑4.场依存者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依赖于(A)参照物的倾向。
A.外部 B.内部 C.内外部结合 D.不确定5.个体在非正式团体的压力下,自我导向功能削弱、责任感消失,出现一些在单个人活动时不会出现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之为(D)。
A.社会促进 B.社会顾虑 C.社会从众 D.去个性化行为6.根据兰得斯的观点,唤醒水平(B)等,运动成绩好。
A.低 B.中 C.高 D.不确定7.学习(B)的动作技能,以采用整体练习法更为有效。
A.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大 B.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小C.体制化程度低,复杂性小 D.体制化程度高,复杂性大8.美国社会心理学者卡根等人的研究发现,(C)是焦虑产生的根源。
A.求胜意识过强 B.期望水平太高 C.事情的不确定性 D.消极的社会评价9.人的智力的发展过程,一般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不确定10.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之为(A)效应。
A.罗森塔尔 B.勒温 C.班杜拉 D.特里普利特11.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是练习和。
(B)A、归因B、反馈C、态度D、迁移12.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活动之间呈的关系。
(B)A、正相关B、负相关C、零相关D、倒U型13.每次表象训练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分钟。
(A)A、5 B、10 C、15 D、2014.团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D)A、正式团体B、非正式团体C、松散团体D、集体15.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
(D)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16.“球感”属于一种知觉。
(B)A、时间B、专门化C、运动D、空间17.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安静、稳重且有坚韧性、注意力和情绪均较稳定,但动作反应迟缓、灵活性差,注意难以转移者的气质类型是以为主的。
(D)A、多血质;B、以抑郁质;C、胆汁质;D、粘液质18.过度学习,即达到程度的学习。
(C)A、80%B、100%C、150%D、200%19.运动是体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中间变量。
(D)A、坚持性B、强度C、持续频率D、愉快感20.动作概念反映的是动作的。
(A)A、实质B、外形C、内部表象D、外部表象21.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 C )A. 广泛性B.有效性C.倾向性D.稳定性2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 A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2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 B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2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 D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2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 C )A. 乐趣B. 广泛兴趣C.有趣D. 直接兴趣26.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为基础。
( A )A. 运动需要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 技术基础2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 C )A.乐趣B.直接兴趣C. 有趣D. 物质兴趣28.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 D )A.运动兴趣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运动需要2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
( A )A.中心兴趣B.核心兴趣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30.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这种兴趣是。
( B )A. 乐趣B.有趣C.直接兴趣D.物质兴趣31.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 C. )A. 广泛性B.有效性C.倾向性D.稳定性3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 A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3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 B )A. 物质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3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 D )A. 广泛兴趣B. 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 间接兴趣35.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 C )A. 乐趣B. 广泛兴趣C.有趣D. 直接兴趣36.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为基础。
( A )A. 运动需要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 技术基础3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 C )A.乐趣B.直接兴趣C. 有趣D. 物质兴趣38. 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 D )A.运动兴趣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运动需要3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
( A )A.中心兴趣B.核心兴趣C.重点兴趣D.唯一兴趣40.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这种兴趣是。
( B )A. 乐趣B.有趣C.直接兴趣D.物质兴趣41.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A )A.运动动机 B. 体育习惯 C. 运动兴趣 D. 体育态度42.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的作用。
(D )A. 驱动B. 引诱C. 阻碍D. 定向43. 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采取学生行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A. 发动B. 选择C. 强化D. 维持44. 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 B )A. 发动B. 选择C. 强化D. 维持45. 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努力程度、注意力水平、克服困难的决心大小等有所不同。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导致的。
(C )A. 发动B. 选择C. 强化D. 维持46.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造成的。
(D )A. 发动B. 选择C. 强化D. 维持47. 为了获得刺激、产生眩晕、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C)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48. 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D)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49. 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
(A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50. 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
( B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51. 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特征的动机,是。
(C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52. 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结果的动机,是。
( D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5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 A )。
A. 集中B.注意C.判断D.反应54. 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有三个特点:选择性、强度(阈限性)和资源的( D )。
A. 集中性B.灵活性C.随机性D. 有限性55.运动技能的组成包括。
( C )A. 智力过程和心理过程B. 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C. 心理过程和技能实施过程D. 智力过程和技能实施过程56.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 A )。
A. 心理资源B.生理资源C.心理反应D.生理反应57.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对信息进行( B )。
A. 集中B. 选择C.判断D.反应5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 D )A.指向B.集中C.意志努力D.指向和集中59.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 C )的注意。
A. 集中B. 判断C. 意志努力D.反应60.运动员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能优先选取需要加工的对象,而忽略了其余的信息。
这属于注意的。
( A )A.选择性B.资源有限性C. 强度D.阈限性61.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体之外的周围环境还是个体本身,可以将注意划分为外部注意与( D )。
A. 狭窄注意B.广阔注意C.瞬间注意D.内部注意62.可以通过行为、生理学以及( B )三个方面测量注意。
Nideffer的注意和人际关系方式测验(TAIS)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常用的测量注意的人格特质的工具。
A. 集中B. 自我报告法C. 意志努力D. 判断63.人们一般认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运动情境中唤醒、警觉与成绩的关系。
(A )A. 线索利用理论B.过滤器理论C.瓶颈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64.注意的强度包括警觉性和( A )。
A. 集中性B.敏感性C.判断性D.反应性65. 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 A )A.选择信息B.加工信息C.激活D.唤醒66.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
( C )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 外部注意67.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作出努力的注意属于。
( B )A.随意后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 外部注意68. 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