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摘要: 深海网箱是指设置在相对较深海域, 养殖容量较大, 具有较强的抗风浪、流性能的海上养殖设施。
它在拓展养殖海域、减轻沿岸环境压力、提高养殖鱼的质量、增加养殖效益等方面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由于它是新兴的一种设施渔业, 能包容的高新技术多, 涉及材料、机械、电子、苗种、饲料、环境等诸多方面, 当前仍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分析了我国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简单策略,旨在希望这一产业今后可以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深海抗风浪网箱随着近海经济鱼类资源的衰减,捕捞生产已呈下滑趋势,浅海养殖也趋于饱和,深海抗风浪网箱日益成为受人们欢迎的养殖模式。
深海抗风浪网箱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为框架,采用经过特殊处理的尼龙做网衣加工而成的周长40米到60米的大型网箱,由于集聚了新材料、产品开发、配套机械、仪器制造、计算机控制、海洋工程、鱼类育种、饲料营养、病害防治、养殖管理、环境保护等多门类综合技术,当前仍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建议今后对此产业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 改进设施, 改善管理, 加强科技投入, 提高业者素质, 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产品质量, 借鉴世界上渔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使这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开展深海抗风浪网箱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及沿海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手段;仅仅四五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深海抗风浪网箱设施,并迅速得到推广。
目前已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多个沿海地区建立了10个以上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基地,进行深海网箱养殖技术研究为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深水网箱的类型世界上目前深水网箱类型繁多,主要有重力式全浮网箱、碟形网箱、海洋圆柱网箱、强力浮式网箱、方形组合网箱、张力腿网箱、 SEA 系统网箱、浮绳式网箱、Sadco全潜式网箱、金属双重网箱等等。
国内网箱的类型:1、按作业方分为全浮式网箱(在海面上),沉降式网箱(在海面下),固定式网箱(地点固定),沉式网箱(在海底)。
2、按联接方式:刚性联接有4边形、双管圆形,单管圆形等。
柔性网箱(软联接)用弹簧和绳索联接的4边形网箱。
二、网箱养鱼的特点与关键(一)网箱养鱼的特点1.网箱养鱼可充分利用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体及其饵料发展养鱼。
既可培育鱼种,也可养殖成鱼。
尤其是缺乏池塘的地区,可以利用大水面设置网箱就地培育鱼种,就地养殖成鱼,对提高养鱼成活率和产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2.网箱养鱼可以进行高密度精养,单位面积产量可高出池塘几十倍、成百倍。
其原因是:网箱养鱼实际上是利用大水面优越的自然条件,综合小水体密放精养措施实现高产的。
在养殖的过程中,网箱内、外水体不断地进行交换,带走网箱内鱼体排泄物及投喂饵料的残渣,带来了氧气及浮游生物,使网箱内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因而网箱内在鱼群高密度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缺氧及水质恶化,并保证了网箱内养殖的鲢、鳙鱼所需的饵料生物不断得到供应。
另外,鱼饲养在网箱内,又避免了敌害生物的危害,并能及时发现鱼病,保证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绝好的回捕率。
3.网箱养鱼具有机动、灵活的优点,可分批投资,逐步发展。
由于饲养管理方便、捕捞容易、设置网箱的水体一旦环境不适宜时,又可随时移动位置,所以又称为游牧式渔业.(二)网箱养鱼的关键1.选择天然饵料丰富,具有一定水流的地点设置网箱。
2.选择适宜的网箱结构和装置方式。
包括网箱形状、大小、排列方式和箱距等。
3.因水制宜确定放养鱼类、规格、密度和混养比例等,以便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
4.切实做好投饵、防逃、防病、防敌害等饲养管理工作,特别要保持网箱壁的清洁,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水的交换。
三、我国抗风深海浪网箱养殖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我国抗风深海浪网箱养殖技术现状我国抗风浪深海网箱养殖起步较晚。
最先引进抗风浪网箱的是在1998年,由海南省从娜威引进第1组HDPE浮式抗风浪网箱。
之后沿海各地相继从国外引进,其中2000年广东省从娜威引进第1组HDPE 升降式抗风浪网箱;2001年浙江省从美国引进第一个钢质碟形升降式抗风浪网箱。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开展抗风浪网箱的研究,以实现国产化。
在2001年和2002年,我国自行研制的HDPE浮式网箱、HDPE 升降式网箱获得成功,并投入生产。
近几年来,抗风浪网箱养殖业在我国快速发展。
目前已拥有HDPE网箱和浮绳式网箱等抗风浪网箱2 500多个,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两省,养殖的种类有军曹鱼、石斑鱼、黄立绍、大黄鱼、妒、黄姑鱼、美国红鱼、真绸等。
(二)我国抗风浪深海网箱养殖技术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海水鱼类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作为一种新兴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在国家及沿海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但国产化的抗风浪网箱技术还不完善,在推广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十五”期间共投放了近3000个深海抗风浪网箱,但网箱空置率却超过1/3。
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开发的抗风浪网箱是在引进挪威、日本框架式柔性网箱(又称重力式网箱)和美国碟式网箱的基础上仿制的,研究成果中自主创新的内容不多,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多样性海况条件的要求。
在其国产化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
(1)重复性研究造成科研资源浪费我国从“九五”到“十五”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和地方政府支持的“深海抗风浪网箱研究”项目总共不下10个,但各研究单位无一例外都采用测绘、引进消化的手段,而且研究方向都以HDPE重力式柔性网箱为主,所研制产品的规格尺度和研究成果也基本相同。
由于科研经费分散,基础性研究投入少,而且各单位不能实现某些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共享,造成本来就有限的科研经费却被浪费在几乎是相同的重复性研究方面,影响到抗风浪网箱结构理论的深入研究。
我国南北沿海纵跨三个气候带,地理、气候环境呈现多样化特征,任何一类网箱都不可能涵盖各养殖海区的需要,我们应吸收各类抗风浪网箱的优点,并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及海况条件,研制适合本地区养殖需要的抗风浪网箱,而不是仅仅以仿制作为我们的研究方向。
(2)国产抗风浪网箱的安全性问题抗风浪网箱在国产化研究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有限,网箱设计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抗风浪网箱的发展还是初始阶段,在网箱结构设计及制作工艺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内抗风浪网箱中使用最多的是HDPE重力式网箱,重力式网箱抗风浪能力强,这一优点在我国网箱养殖试验过程中已得到体现,但HDPE重力式网箱有个致命缺点,就是抗流能力差。
国内外重力式网箱比较适合于流速在0.5m/s以下海域,目前国内网箱养殖常年流速在0.5m/s以下的海域,基本被传统小网箱占领,且都分布在港湾内。
若将抗风浪网箱布置在这样的海域,这就与我们为了减小网箱养殖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而发展离岸抗风浪网箱的宗旨相违背。
而适宜深海抗风浪网箱布置,且水深在10m以上的开放与半开放海域,一般海况条件都比较恶劣,大潮时流速一般在1m/s以上。
例如浙江养殖海区,包括内湾,秋季大潮时流速小于1.0m/s仅占40%以下,1.0~1.5m/s 占30%,1.5m/s以上约30%。
HDPE网箱在流速达到0.8m/s以上时,网衣会严重漂移,养殖容积大大减小,易造成鱼体损伤后死亡,影响网箱养殖的产量及安全性。
因此,在浙江及其它流速快的地区是不适合推广HDPE重力式网箱的。
(3)产业化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的海洋系统工程,不适合个体生产,只有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才能得到体现。
从网箱养殖的生态及可持续发展角度上说,我们应该提倡网箱离岸布置,这就对操作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如:海上网箱网衣更换操作设备、网衣清洗设备、自动投喂设备、养殖监测系统、活鱼起捕、海上操作平台及专业工作船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对抗风浪网箱规模化养殖至关重要。
挪威等网箱养殖发达国家的网箱配套设施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国内在配套设备方面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水下光学监视或超声探测系统、自动投喂、活鱼起捕装置等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大型网箱网衣更换操作设备、海上操作平台及专业工作船等配套设备的研究却至今还未开展,而海上操作平台或专业工作船是自动投喂设备、养殖监测系统等配套设备的工作载体,养殖海区没有海上操作平台或专业工作船,其它配套设备就无法得到推广应用。
另外,在系统技术集成方面的工作也有待加强,以实现抗风浪网箱养殖的自动化操作与管理。
(4)没有形成主打优质养殖品种我国海岸线长度达1.8万km,南北沿海纵跨三个气候带,气候环境呈现多样化特征,所以可养殖的鱼类品种众多。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消费结构与消费层次复杂,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多品种养殖,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但根据网箱养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又应该培育形成具有适合海况、生长快、抗病力强、能被大众接受等特点的优质品种。
例如:挪威网箱养殖主要品种是鲑鳟鱼,比例超过95%;日本网箱养殖的品种以鰤鱼为主,占65%,其次是鲷科类。
然而国内网箱养殖却还没有形成主打产品,网箱养殖出现了病害多、死亡率高、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药物过量残留、饲料系数过高的问题。
人类认识掌握自然规律是渐进的、有限的,同样人类对鱼类繁育、生长习性、病理、基因特征等方面的认识也是渐进的、有限的。
如果形成主打品种,科研人员就可能利用有限资源开展深入研究,充分认识掌握这几种主打鱼种的培育、鱼病防控、饲料营养、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使网箱养殖成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的、生态友好的产业,并保持持续健研康的发展。
四、当前发展深海网箱养殖的建议及对策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在发展抗风浪海水网箱养鱼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以解决。
(一)尽快攻克深海网箱国产化难点。
进口产品的价位都较高,一般在每组100-400万元人民币之间,而且不包括辅助设备。
这个价位一般的养殖者和养殖单位都难以承受,因而阻碍了深海网箱养鱼业的发展。
因而,加大国产化攻关力度,降低造价和售价,提高性能已是当务之急。
(二)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和引导工作。
目前,我国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压力很大,失去海上捕捞的生产空间后又难以在陆找到生产空间,没有耕地等生产资料,因而,引导他们从事深海网箱养鱼可为他们提供新的生产空间,以保障他们的生活。
但因渔民的经济实力、组织程度、养殖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一群体又关系到渔村的社会稳定事宜,因此,各级政府渔业部门应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定点示范,有效引导,有效组织和管理,使他们走上新的生产岗位安居乐业,维护渔区的社会稳定。
(三)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深海网箱养鱼技术有别于陆上和近海养殖,加上渔民对网箱的设施性能、维修管理及养殖生产技术等了解甚少,这需要各级水产推广部门加强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使他们尽快掌握这一生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