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文献综述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研究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1.前言本文采用文献法,对国内近几年有关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回顾,然后比较得出了评论,并总结得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在教育改革这一大的趋势下,国家开始重视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特别是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

然而笔者在检索相关信息时,发现2001 年至今这类文章只有28 篇而且都不是权威人士所写,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更少,而且对教育技术素养的定义和内容没有统一的界定,所以笔者通过文献法,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们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定义以及相关内容。

2.主题2.1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回顾(一)顾富民的观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辅助教育、教学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意、美学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由理论素养、技能素养、情意素养和美学素养等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第一,理论素养是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总和。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要求教师理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脉络,从理性上认识各种常用媒体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使用的步骤、程式和运用的原则,如有关投影片制作的知识等。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

第二,技能素养是指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实践技能、教学实施技能。

就技能素养而言,教师应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制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组成的教学设施,诸如电化教室、视听教室、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室、微机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有线(无线)广播系统以及投影、幻灯教材制作室、电视教材制作室、多媒体软件开发室、教学备课室等等的使用。

实施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得以体现的关键所在。

教师应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掌握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和使用技巧,学会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媒体进行选择与组合。

掌握教学的原则、模式与组织形式,学会编写教学教案,实施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最优化。

第三,情意素养,就是指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兴趣、爱好等积极的情感取向,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品质。

第四,美学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过程中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落实在实践环节上更多地表现在表现美和创造美上。

(二)陈迪的观点教育技术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思想、手段和方法等辅助教学时所必须具备知识、能力的综合。

教育技术素养所包含的内容:理论素养;技术素养;能力素养;意识素养;审美素养第一,理论素养是指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之和。

理论是指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第二,技术素养是指教师应该了解教师对教育中用到的信息技术及其物化体现等相关知识认识的综合。

技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能够对“教育中的技术”的言一语信息的知晓和理解;二是对实际技术的具体掌握。

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掌握现阶段与教育媒体技术直接相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的技术概念及其发展趋势,如:了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概念和发展动向,以便能更好的熟悉时代的大环境; ②学习掌握具体的教育媒体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如:从原理上掌握教育中常用的信息传播与传输技术、存储与检索技术、加工与处理技术和显示与拷贝技术,以便从大的方面知道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

③掌握各种现代媒体的具体实用技术,一是媒体设备的操作技巧,掌握各种硬件的性能特点以及操作和维护方法。

二是媒体软件制作技术,指基本的教学课件和资料的开发与编制技术。

第三,能力素养是指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以及自身的智力来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等个性特征和身心力量的综合。

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设计能力。

第二、技术应用能力。

第三、研究能力。

第四,意识素养,是指教师对教育技术手段的兴趣、爱好等积极的情感取向,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心理品质。

第五,审美素养,主要是指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过程中教师感受、把握、表现、创造教育技术美的思维和品质。

(三)闫志明的观点闫志明认为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大体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教育技术知识和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应用教育技术解决工作、学中问题的能力;积极学习、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规范应用教育技术的责任。

首先,教育技术知识方面,一般要求教师“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并且“充分理解各种资源和环境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及其优缺点”。

其次,教育技术操作技能方面,要求教师掌握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够使用各种常见的应用软件与信息技术资源,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一般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师的职业发展两个方面来进行界定。

在教师工作中,要求教师具有设计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具有对教学、学习进行评估和评价的能力,具有制定学生在技术环境中活动管理策略以及改进策略的能力。

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上,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有效地与他人交流,要求教师能够研究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上的应用,以及能够利用技术资源促进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再次,教育技术意识和责任方面,规定得较为详细的是我国颁布的《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在标准的意识和态度部分,从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定,一共包含了12 条内容。

重要性认识要求教师认识到教育技术对于优化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应用意识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应用教育技术、利用教育技术丰富学习资源、促进教学改革的意识;在评价与反思中要求教师具有对学习资源利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终身学习方面,要求教师具有不断学习教育技术,完善自身素质结构,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在社会责任部分要求教师担负起公平、有效、健康、规范应用教育技术的责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赵可云的观点赵可云认为从语法角度来看,教育技术素养是基于教育技术的素养。

从对教育技术的理解来说,94’定义普遍为大家所接受,“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素养更多地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

(五)李国友的观点李国友认为所谓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是指教师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介质进行教学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教师对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了解、使用和组合的能力,教师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以及教师的信息素养。

(六)柳萍的观点柳萍认为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就是指教师具有的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的能力。

教育技术素养涵盖了教育技术的两大领域,即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包含五大要素,分别为对教学资源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七)刘梓红的观点刘梓红认为教育技术从广义上讲是指教师为了传授知识技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总和。

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能力的一种内在潜能的体现。

教育技术素养的内容包括基本知识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基本教学方法素养和基本教学观念的素养。

第一,基本知识素养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及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多媒体及其外部设备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的基本知识、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教学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和获取、分析、评价、加工、利用、输出信息的基本知识。

第二,基本技能素养包括操作多媒体计算机和安装软件以及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操作学校多媒体教室中教学设备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操作多种教学媒体的能力、使用因特网及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和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它设备,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第三,基本教学方法素养包括常规教学的基本方法、视觉媒体教学的基本方法、听觉媒体教学的基本方法、视、听觉媒体教学的基本方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基本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基本方法。

第四,基本教学观念的素养包括传统教育观、现代教育观、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

(八)白利霞的观点白利霞认为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和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创新水平的总体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即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评价素养和创新素养等要素。

第一,知识素养指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它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跟踪并熟悉新技术;熟悉各种资源和环境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及其优缺点。

第二,能力素养是指教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实践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信息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等水平。

第三,情识素养是指教师对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的情感及认识取向。

第四,评价素养指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评价的水平。

第五,创新素养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创新、软件开发,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九)朱璟的观点朱璟认为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的掌握、运用和评价水平的总体体现,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

教育技术素养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

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养,更是一种基础素质,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知识要素(对与技术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要素(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才干)、情意要素(对技术的意识、态度、责任)。

以上是笔者按照年代的顺序(从2001 年到2008 年)对国内各学者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疏理。

2.2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评论笔者通过各学者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定义和内容的归纳,认为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最为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就是2001 年顾富民定义的: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辅助教育、教学时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情意、美学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

与顾富民的相比,陈迪对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定义中对教师教学时所必须具备内容中少情意、美学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笔者认为这只是省略了,因为他在其内容中提到了情意、美学等各方面素质,而且对内容进行了扩充,即把技能素养扩充为技术素养和能力素养;其他内容都大体一样,没有明显的差别.2005 年之后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定义和内容开始有些不同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