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历史上的几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中外历史上的几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七、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后) 看专题四的内容
八、公元16、17世纪前后(中国的明末清初)
1、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有较快发展
2、政治上: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在部分国家掀起革命,初步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
3、思想文化上:
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把人从封 建神学中解放出来,并促进了自然科学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世纪30年代)
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的紧张关系,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②为克服危机,美国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社会救 济、社会保障制度,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第二次调整
3、二战后(20世纪40、50年代)
①美苏在战后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形成两极格局,“冷战”兴 起 ②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C、文化转型: 产生诸子百家,出现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基本精神
二、两宋时期(公元979——公元1279年) 1、政治上:
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使中央在与地方分 权的斗争中处于绝对的上风,政治相对稳定
2、经济上:
①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尤其城市经济、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②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③海外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2、经济上:
①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等措施建立起了以社 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1953年颁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开 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到1956年社 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3、思想文化上:
1956年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 艺术、科技文化显示出勃勃生机
4、外交上:
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断绝了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 在科技文化上的落后
5、社会风俗习惯上:
明中叶,人民的衣、食、休闲、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
四、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840——19世纪60年代) 1、政治上:
①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半殖民地民大众的矛盾转变为中华 民族与西方列强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反对封 建主义和外来侵略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③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在中国 掀起了一场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④受十月革命影响,新文化运动后期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马 克思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六、过渡时期(1949——1956)
1、政治上:
①新中国成立,民主革命基本取得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 成为国家真正主人 ②由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进入人民民主的 新时代
2、经济上: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②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3、思想文化上:
①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变为学习 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由此形成了维新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潮 ②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思想成为当 时的两股主要思想潮流
4、国际关系上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由相对隔绝转变为彼 此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九、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C60S——19C70S)
1、政治上: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 们通过革命或改革掌握了政权,各国的民主政治得到完善 ②19世纪20、30年代,欧洲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 起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殖民地人民开始觉醒,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市场与原料,疯狂对外侵略扩张, 把广大亚非拉美地区变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从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十、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几个主要转折点 1、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垄断产生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加剧 ③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专题十:
中外历史上几个 重要的转折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
1、社会转型的表现
A、政治转型: 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分封制、宗法制瓦 解。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 他们要求废除世袭特权,建 立地主阶级的统治 B、经济转型: 随着铁器与牛耕的运用,私田越来越多,井田制逐步瓦解 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2、经济上:
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商品经济发达,部分地区出现 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3、思想文化上:
①统治者采取文化专制政策,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 思想界形成万马齐喑局面
②反封建民主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产生,在社会上起了 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③传统科技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但已处于停滞,没有产 生近代自然科学 ④文学艺术进一步平民化、通俗化,出现了反封建,追 求个性解放的作品
2、经济上: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转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体系,并成为其附庸
②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城乡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 本主义工业产生
3、思想文化上:
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1927年)
1、政治上:
①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先后登上政治舞台,和农民阶级 一起掀起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 运动、国民大革命;义和团运动等。旧民主革命开始向新民 主革命过渡
②清政府专制统治日益衰落,为了挽救其统治,清王朝兴起 了一系列变革。如甲午战后的军事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 政等。这些改革不但没有挽救其统治,相反加速了它的灭亡
③列强对华侵略进一步加剧,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 的工具。 ④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异常激烈,中国两次与民主政体擦肩而 过,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思想文化上:
①儒学哲理化、思辨化——理学兴起 ②文学、艺术平民化——词、话本;风俗画;书法倡导 有意无法;南戏兴起等 ③科技高度发达,东学西渐,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三、明清时期(1368——1912)
1、政治上: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主义走向衰落
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社会相对稳定
2、经济上: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力大大提高, 经济迅速发展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 占原料,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各地的联系更加 密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思想文化上:
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启蒙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延伸) ②马克思主义产生
4、国际关系上:
相关主题